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与诸葛亮: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刘禅与诸葛亮: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54 更新时间:2024/3/14 1:10:39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时,蜀汉皇帝刘禅特意换上白色丧服,下令举国哀悼三日。

有个在诸葛亮手下不得志的官员李邈,却上书称:「诸葛亮倚仗强军,狼顾虎视,独揽大权,是对国家和社稷的重大威胁。如今幸好他死了,边疆战事可以停止,皇室宗族可以保全,全国上下都为此感到欢庆。」

刘禅接到此奏后,并没有如后世明朝万历皇帝对付张居正那样,发起一场清算诸葛亮的运动,反而勃然大怒,当即将李邈下狱处死。

网络配图

【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书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华阳国志·卷十》。

这奇怪么?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三国志》裴注中引孙盛点评白帝城托孤之事,是:

【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讬孤之谓。幸值刘禅闇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

评价刘禅“暗弱”,未必十分公道,但称赞他“无猜险之性”,完全没有历史上很多皇帝那种雄猜本能,因此才能让蜀汉举国一心,不生异同和间隙,确实恰如其分的称道。

刘禅个人才能虽不算甚高,然而他的豁达从容,气量如海,秉承了其父昭烈皇帝刘备的恢弘大气。在诸葛亮生前身后,可说是孝顺如子,事若亲父,始终如一,确实不负刘备和诸葛亮对他“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好评。

前者出于刘备遗书,转述使者射援评价;后者出于诸葛亮之言。观其一世,这两个优点都恰如其分,并非过誉之辞。

刘备白帝托孤,将举国大权交托与诸葛亮。刘禅即位后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坚定不移地秉承父训,支持诸葛亮执政。身为名正言顺的皇帝,能一直克制自己欲念,压制任何帝皇心中都不可免的“皇权至上、君权至尊”这头猛兽,在诸葛亮之世满足做个礼仪天子,在诸葛亮身后更能遵其遗训,帝相情谊全始全终,岂止是非同小可的殊难可贵?

试想以刘禅所处的政治形势,若换了后世那些既无自知之明、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君主,定要掀桌子夺权,让帝国局势动荡、群臣惊疑忧惧,即使诸葛亮履行刘备遗言,改立刘永刘理为帝,终亦伤先主情谊,和自己身后令名。

网络配图

其实看皇帝对一个大臣的感情,看在大臣身后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家人便一目了然。

诸葛亮去世时,他儿子诸葛瞻不过才8岁,其后被刘禅视若子侄,嫁以爱女,并无过人功绩才干,仍一路擢升,34岁就为卫将军录尚书事,出将入相,执掌蜀汉大权,还不足以说明刘禅对其相父的深挚感情么?

不妨对比一下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本是个连爵位都没有的平民百姓,造反失败的罪人卫太子的孙子霍光将他立为皇帝;他却玩弄“郑伯克段”故技,无情诛灭霍氏满门,而不肯给霍光留一点血脉延续,甚至连霍去病的两个孙子(或嗣孙)霍山、霍云都不放过,令汉朝功勋排在前五位的两位大英雄就此灭族。

再对比一下那个在张居正的病床前,满口许诺““只看顾先生子孙便了”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短短一年后,将张居正抄家清算,削尽身前宫职,差点掘坟鞭尸。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被拷打逼死,其余儿子充军烟瘴之地。

无怪《三国志集解》中对比「唐魏元成仆碑之祸,明张太岳籍没之惨」,赞叹刘禅果断速杀李邈、禁止任何人诽谤非议诸葛亮一事,是“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确实,自古君臣相处,“谗慝生心,乘间构衅”,原系寻常;幼主和摄政、辅政大臣相处,见疏生怒,立正刑诛,“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变”,亦是寻常之事。

后世多少英豪人杰,要么终身忧谗畏讥伺候雄猜之主,要么被不自量力的凉薄之君毁去半生事业身后英名,何曾有幸能遇到一个刘阿斗?

即以有明三百年为例,从于廷益到王阳明到张太岳,这些千古英杰若换了刘禅来做他们的皇帝,又何愁不得生前身后令名得保、全始全终?

(ps:于谦替大明朝延命百年,却被明英宗朱祁镇杀害,境遇之惨,自不必言;而阳明先生王守仁去世后,嘉靖皇帝朱厚熜追论他所谓“擅离职守”罪,大臣亡故应有的恤典都被削夺,之前获得的爵位也被停止世袭,王学被朝廷当做“伪学邪说”封杀了几十年,直到朱厚熜死后才得以平反。)

网络配图

至于所谓“刘禅怀恨在心,禁止给诸葛亮立庙”说,同样也是后世不读史者,夸张讹传。

【及秦非笑圣人荡灭典礼,务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秦汉礼制唯天子可立庙,本无臣子单独立庙之礼。有功大臣只能配享帝王的太庙,这是国家制度,从无例外。无论开国之萧何、张良;开疆之卫青、霍去病;中兴之邓禹吴汉,都不可能被单独立庙。

诸葛亮去世后,因为他实际执掌国政十一年,各地臣民纷纷上书,要求在国都成都给诸葛亮立庙一事,被朝堂以此违背礼制拒绝,原是正理。执掌中枢的蒋琬费祎等人皆是诸葛亮故吏,亦秉承诸葛亮公而无私的执政思想,就算刘禅本有此心,也必被群臣谏阻。

而此后数十年,蜀中百姓自发私祀诸葛亮不断,所谓“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朝廷亦从不加任何禁止。直到习隆和向充提出了一个的变通办法,即改立庙于距离诸葛亮墓地不远的沔阳,尽顺民心,存德念功,又崇正礼。刘禅从其议。

标签: 刘禅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苏东坡反对变法得罪皇帝 靠睡觉拣回一条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东坡反对变法得罪皇帝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槃槃,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遭遇“乌台诗案”,深陷“文字狱”,几次濒临灭顶之灾,九死一生。面对这种人生极悲,东坡的心态如何呢?生离死别 分寸不乱苏东坡入仕不久,由宋

  • 萧何死心塌地跟着刘邦:究竟看中刘邦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何死心塌地跟着刘邦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的“流氓”。萧何甘心追随刘邦,并非像卢绾那样是发小或能力不济

  • 曹操大权独揽为何不敢称帝只能做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

    曹操在后汉三国时期对于汉朝的实权掌握度已经完完全全的超越了当时的皇帝,如果说,他最初的志向,只是当一个能臣,或者死后能在墓碑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字样,那么他后来却自觉不自觉的走在一条通往帝王之位的道路上,而且最后离目的地只有一步之遥,那为何最后到死都不敢称帝,一代奸雄难道也有投鼠忌器的顾

  • 揭秘周勃究竟如何令吕氏兄弟轻易交出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勃

    汉高祖白手起家,灭秦之后,与项羽争天下。好不容易将项羽围在垓下,逼死了这个最强大的敌人,结果他没坐几年皇帝,便魂归天上了。高祖死后,惠帝即位,但很不幸的是,惠帝有个太过强势的母亲——吕后。吕后心里很偏向她的娘家人,于是违背了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约定。渐渐地,刘氏大权旁落,吕后的兄弟子侄们则封王侯的封

  • 芈月将厮守三十年义渠君诱杀:源于樗里子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芈月

    时至今日年度热播剧《芈月传》播出过大半,剧中主人公芈月终于迎来其人生中的第三段爱情!之后,作为秦宣太后的芈八子与义渠王两厢厮守近三十年!在剧中,根据剧情需要,编导对于芈月与义渠王的这段感情,做了架空历史般的铺垫,芈月与义渠王相识于楚嫡公主出嫁路上、及至后来两人数次不期而遇,直至芈月落难被魏琰下蛊,义

  • 历史的真相:秦武王举鼎绝膑才使芈月拥子称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武王举鼎绝膑

    嬴荡,就是秦武王。秦惠文王嬴驷的嫡子大少爷,母亲是电视剧中的芈姝女士。他还有谥号秦武烈王、秦悼武王,为啥有这么壮烈悲情的称号呢?因为他死得很别致。公元前311年,芈月同志和芈姝女士共同的老公秦惠文王薨世,嫡子大少爷嬴荡即位,就是秦武王啦。芈月同志虽有儿子,但是庶出,尚无机会走向历史前台。可惜秦武王仅

  • 太后芈月是“霸星”?秦王才是真正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芈月

    《芈月传》中秦惠文王嬴驷大放异彩,政治上高瞻远瞩,感情上既深沉内敛,又充满“心机”,欲擒故纵,为追芈月可谓是手段层出不穷。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秦惠文王又是什么样的呢?秦惠文王是谁 还记得这段吗?“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

  • 清史解密:三次作为“被告”的光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光绪皇帝

    清代的光绪皇帝是十分悲催的,在朝期间不断在慈禧太后淫威下多次成被告,最终的结果是被囚禁长达10年之久!下面由本文带领大家解读这段故事吧!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立即聚集起来,开始对光绪帝的变法政策进行清算。期间,发生了慈禧太后三次审讯光绪帝的闹剧。第一次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政变当

  • 曹操身边竟有位精通幻化之术的神秘方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左慈

    左慈,东汉末年庐江人,少年时期跟随一位神秘的老师学到了一些幻化之术,可以随意幻化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后来,左慈成了曹操的一位门客,时常伴随在曹操的身旁。有一次,曹操宴请宾客,左慈也在被邀请的人员之中。看众人都到齐了,曹操看了一眼酒宴,对众人有些歉意地说道:“今天略备了些山珍海味让大家来聚一聚,美中不

  • 揭秘南齐明帝为何一连杀了30多个叔伯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齐明帝

    南齐的明帝一生残暴嗜血,他曾一连杀了两个皇帝,十几个叔伯兄弟,并把自己的心得传授给了儿子,结果却让他意想不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一探就近吧。南齐明帝不是齐高帝的儿子,而是侄儿。齐高帝待他视如己出,但他先后废杀萧昭业、萧昭文两帝,自立为帝。所以他接受齐国企业后,心里很是忐忑,害怕齐高帝的嫡系子孙们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