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会作秀的皇帝:唐太宗吃蝗虫出书赦死囚

最会作秀的皇帝:唐太宗吃蝗虫出书赦死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41 更新时间:2024/1/29 22:36:34

唐太宗作秀,我以为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唐太宗吃蝗虫的故事”,这件事在《资政通鉴 唐纪》有非常详细的记载:贞观二年,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翻译过来是讲628年,京师地区闹蝗灾,六月间,唐太宗在皇家园林游玩时看到很多蝗虫,他顺手抓了几只,咒骂道:“老百姓靠庄稼活命,却让你们这些害虫给吃了!我宁愿你们吃我的五腑六脏,也不要你们吃老百姓的粮食!举起手把要把蝗虫吞下去,左右侍从连忙劝阻:“皇上,万万使不得,这东西不干净,吃了会得病的,龙体安康要紧。”唐太宗说:“我要为老百姓受灾,哪里还怕生什么病。”于是把蝗虫塞进嘴里吃了下去。那一年,蝗虫没有造成灾害。

在古代农业社会,发生蝗灾是非常严重的事,意味着天下老百姓没有饭吃,流离失所,变成流民,甚至起来造反。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对蝗灾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解决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灾难降临。

而这种天灾,依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是国君的统治不仁不义,故而上天放出灾难来进行惩罚,这叫做“天谴”。受到“天谴”,皇帝应该下罪己诏,思过罪己,自责“不敏不明”,“无德”,祈求上天的原谅。既然皇家园林里蝗虫多得随便都能抓上好几只,说明蝗灾已相当严重,唐太宗相当着急,才会有这番惊人之举。

网络配图

不过,唐太宗实在是做过了,让整个过程充满了表演色彩。即便发生蝗灾,堂堂皇帝也没有必要着急到生吃蝗虫的地步,而是赶紧部署扫蝗的工作。好吧,就算想吃蝗虫,吃也就吃了,还要停顿来下给左右侍从劝阻的机会,然后再发表一番高论,最后不顾龙体安危,吞食数只。这事传出去让老百姓听到,哪有不感动得流泪满面的?收获明君的美名亦是理所当然。至于“是岁,蝗不为灾”,肯定不是因为唐太宗吃蝗虫的原因,但功劳肯定归于他影帝唐太宗了。

再有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演技的高超,那就是“唐太宗出书的故事”,这件事情在《资政通鉴 唐纪》里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贞观十二年三月,辛亥,着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

说的是638年三月初二,马屁精着作佐郎邓世隆上表请求搜集、选编一套《李世民文集》,全国摊派购买,让人民都来学习,以便深刻领会唐太宗武功文韬、励精图治的治国精神,说不准还可以传之后世,影响深远。唐太宗却说:我发出的辞令,对人民有益的,史书上都记载下来了,足可传世不朽。如果没有什么益处,出文集干什么呢。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都有文集传世,对治国安邦毫无帮助,他们的江山很快就没了。做国君的应担心有无德政,何必要从事文章创作!

唐太宗说得多么漂亮,他是在暗示大臣:我开创了“贞观之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已经“立功”、“立德”了,即便是没有出版《李世民全集》,我所说的都已经有史官记录在册,不就等于“立言”了吗?所以不需要给我出什么书了。你看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文章写得那么好,辞藻华丽,精力都用在这些花架子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又有什么用呢?

网络配图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十年之后,唐太宗将自己说过的不需要写书出书的话抛到九宵云外,写了一本书叫《帝范》,讲做皇帝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个方面,将自己一生统治天下的经验都写在这部书里,又岂能说不看重“立言”?只不过,他是皇帝老子,时人谁敢翻出他当年演的戏、作的秀来说事呢,他想写就写,想出就出,没有人阻止得了。

唐太宗作秀之事还有一件,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唐太宗纵囚的故事”,这也在《资治通鉴》里也有记载:

“辛末,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

这件事讲的是唐太宗在亲自审阅部分死刑犯的卷宗时,想到年关已近,囚犯却不能回去与家人团聚,悲悯顿生,决定放他们回家过年,到第二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将全国的死囚都放回家过年,共放了390名死囚。第二年,这些死囚都回来受死,没有一个逃跑,唐太宗龙颜大悦,“皆赦之”。

这个故事是要歌颂唐太宗有明君之道,贤人之道,者之道,但这显然是次精心策划的表演秀。

首先,正如清代大儒王夫之所分析:“(太宗之世),法令密而庐井定,民什伍以相保,宗族亲戚比闾而处,北不可以走胡,南不可以走粤,囚之纵者虽欲逋逸,抑谁为之渊薮者?……太宗阴授其来归则赦之旨于有司,使密谕所纵之囚,交相隐以相饰,传之天下与来世,或惊为盛治,或诧为非常,皆其君民上下密用之机械所笼致而如拾者也。”

王夫之讲的相当有道理,不是囚犯不想逃,而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逃不了。唐太宗有胆量纵囚,就一定有把握能将其抓回来,可能早就安排好下面的官府严加监视。即便囚犯逃跑,唐太宗也不怕,不是还有连坐法吗?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跑得了囚犯跑不了囚犯的亲戚朋友。纵囚与其说唐太宗仁慈,不如说唐代的法律和社会控制很严密。

网络配图

就算如一些论者所说,唐太宗时的法律并不严苛,法律规定对死刑一再从轻,并删除“兄弟连坐俱死”的做法,还制定了“议、请、减、赎、当、免”的制度,被判处死刑的并非都是非杀不可之人。果真如此,囚犯就更不必逃跑了,逃跑被抓肯定处死、甚至累及亲朋,不逃跑还有免死机会,那还不如乖乖回去,这更显出唐太宗在作秀。

其次,无论刑罚严苛与否,囚犯们或许已经猜透了唐太宗演这曲戏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胸襟广阔,英明仁爱,如果囚犯老老实实回去受刑,说不定皇帝开恩,免了他们的死罪。就算不能免死罪,也逃不了,那还不如赌一把,老实回去。结果,囚犯们赌对了,唐太宗果然赦免了他们,这一唱一和,可谓共欺世人。所以,王夫之说:“古所未有者,必有妄也;人所争夸者,必其诈也。”这是唐太宗沽名钓誉,为了博取贤君之名而作的一次天大的秀。

这样的秀并不是所有帝王都敢作的,据史载,只有元世祖忽必烈干过一把,《元史·世祖本纪》载:“至元十年五月,诏天下狱囚,除杀人者待报,其余概行疏放,限八月内如期自至大都。后果如期至,遂赦之,共二十二人。”即死囚不纵,而且赦免的只有22人。相比之下,忽必烈就没有唐太宗那么舍得作,演得那么投入,那么弄假成真。所以,影帝的桂冠非唐太宗莫属。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唯一爱过猪八戒的女人她的身份至今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猪八戒

    在唐僧师徒四人中,猪八戒是最悲摧的一个“男人”,与唐僧处处受女人、女妖精爱慕不同,他是处处受到女性同胞嫌弃甚至陷害。比如,他原是堂堂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兵,还是玉帝身边的贴心豆瓣,要有多风光有多风光,但是,他却被嫦娥陷害了,最后被打到凡间成了一个猪妖。(为何说他是被陷害的,蜗牛在往期文章中已经多次解

  • 杨广弑父夺位是因想得到父亲的妃子陈氏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广

    杨广本来是杨坚的二儿子,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他是不太可能继承皇位的,但是因为前太子杨勇和杨坚之间产生了矛盾,最终致使杨广成为了太子,如果没有发生意外那么杨广会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不过他登上皇位之后,许多人却认为是杨广弑父夺位,那么杨广弑父夺位是真的吗?关于杨广弑父夺位是真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历史资料

  • 为了让老百姓不吃肉武则天居然禁止屠杀一切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热潮。在强制性的全民崇佛运动中,有一道禁杀牲畜、禁

  • 多尔衮正当壮年突然去世因纵欲过度还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多尔衮

    塞外猝死之谜多尔衮摄政7年后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官方史书记载含糊。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一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网络配图 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元年(1644),一群日本人乘船遇险,漂流到今图门江口一带,辗转来到北京,居留一年之久,被清政府礼送回国

  • 外公抢走外孙的皇位 却意外成为明君受万民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坚

    姥爷抢劫了孙子的皇位?谁喝醉了乱说的吗?其实这是真的!而且这个姥爷还是一代明君,对中国历史有很大的影响。在北周时期,周武帝对杨坚很是重用,却担心杨坚的心,于是旁边的人去了解。杨坚德高高在上,谁不愿意冒犯他,大家都说他是忠诚的,可以做将军带兵。网络配图周帝还是不放心,并派人给杨坚算命,那算命的大概是高

  • 武则天如何专政 并将李治调教的如此言听计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

    虽然麟德元年上官仪被诛后,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上元元年更是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手握大权独断专行的武则天却没在唐高宗活着的时候任命过任何一位宰相或大将呢?为何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只是被唐高宗“略施行之”?为何武则天要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敢将于自己有恩的李义府袁公瑜等人追封?唐

  • 明孝宗朱佑樘堪称完美之帝 那他到底如何完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佑樘

    朱佑樘皇位之路十分坎坷,历经磨难终于登基后,穷尽毕生精力去扭转宪宗时的朝政腐败状况。驱逐李孜省、梁芳、任杰、蒯钢等在成化朝通过贪污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奸官佞宦。同时朱佑樘还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如王恕、马文升、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等。朱佑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

  • 揭秘武则天的风流韵事爱上男宠也是一种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

    提到武则天,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生前千古第一女皇,死后留下一座无字丰碑,有世间无数男儿没有的豪情与气度。武则天的一生,除了政治上有开天辟地的壮举,感情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先是和李氏父子爱恨纠葛,晚年又男宠颇多,风流韵事不断,她的感情让人看的云里雾里,却又忍不住探究谁才是她的真爱……武则天刚入宫的时

  • 一条妙计可保大明不亡可惜崇祯一个也没有采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祯

    大明朝是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宋亡以后无华夏,明亡以后无中国的说法。偌大一个中国,沦为异族统治,悲剧啊!大明亡国以后,满清建立。而其附属国朝鲜,则自称小中华,继承了中国正统文化。直到近代,朝鲜民族意识觉醒,才逐渐要摆脱中华文化影响。网络配图 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

  • 武则天入寺为尼是被金屋藏娇还是另有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

    按照旧史的说法,李治对情人没有丝毫爱怜和实质性的帮助,任其像垃圾一样被送到感业寺做比丘尼,直到后来太宗忌日行香,泪眼婆娑的武媚终于再次打动了他的心,于是重拾旧日欢好,但仍然无意带她入宫。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并劝高宗纳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