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中杀妻待客的极品男刘安:用妻肉招待刘备

三国中杀妻待客的极品男刘安:用妻肉招待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03 更新时间:2024/1/22 16:28:46

说到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桃园结义﹑赤壁之战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彩篇章,而是第十九回很不起眼的一段文字,每次读到这段文字都觉得惊悚﹑残忍和不可思议,连带着对刘备的印象都大打折扣。

网络配图

这段文字的背景是刘备和吕布在沛城交战,大败而逃。途中听取孙乾的建议,欲寻小路奔许都投曹操以图后计。在投奔曹操的途中,到猎户刘安家投宿,刘安听说前来投宿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豫州牧刘备,很想找些野味盛情款待,因为找不到,“乃杀其妻以食之。”

刘备肯定吃出了非同寻常的滋味,才问:“此何肉也?”

刘安睁着眼睛说瞎话,面不改色地告诉刘备:“乃狼肉也。”

刘备信以为真,饱饱地吃了一顿又在刘安家住了一宿,天亮要离开,到后院取马时,才发现一个妇人被杀死在厨房,“臂上肉已都割去。”惊疑地追问刘安,方才知道昨夜吃的居然是“其妻之肉也。”

知道真相后的刘备“不胜伤感,洒泪上马。”

刘安又上前谄媚地说:“本欲相随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远行。”

刘备向刘安道谢告别后,顺利地与曹操相见,告诉他沛城失陷,与二弟和妻小失散之事,曹操听后都“为之下泪。又说刘安杀妻为食之事,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注:引号部分摘自《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原文)

我至今都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每每读到都难掩心头的惊痛,也忍不住对几位当事人充满揣测和质疑。

第一,杀妻待客的刘安

我很好奇,他杀妻究竟是出于何种心态?是仰慕崇拜刘备到了极点,不杀不足以表达诚意,还是为了谋个好前程不择手段?亦或是他原本就对妻子充满痛恨,以招待刘备为幌子趁机杀之泄愤?

网络配图

不管真正的理由是什么,当他杀掉妻子,烹制其肉给刘备吃,并告诉刘备吃的是狼肉时,他的狼心狗肺和冷血无情都令人惊惧,感到匪夷所思。因为杀人偿命是常识;还因为妻子与他同床共枕多年,他怎么就下得了手?是否,在他眼中,妻子并不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只是他的私产,是与猪狗无异的存在。所以,他可以毫不手软,毫不愧疚地取她的性命,用她的肉来谄媚心目中的大英雄并心安理得地接受曹操表达谢意的百两黄金。

只是,他妻子的娘家人得知真相后能放过他吗?周边的人了解他的卑劣行经,还敢把女儿嫁给他吗?他年迈的老母知道他的恶行之后,还能安心接受他的奉养吗?可惜,罗贯中对此人着墨太少,在《三国演义》中读不到他遭报应的结局,实在让人恨无言。

第二,吃人肉后伤感落泪的刘备

刘备素以宽厚仁德为世人称赞,惯会笼络人心,亲口说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这样充满智慧与博爱的话。当得知自己吃的竟是一个弱女子的肉时,为何不愧疚﹑不难受﹑不呕吐,不勃然大怒地斥责刘安的杀人行径,反而感动到落泪,甚至在曹操面前替刘安美言,夸赞他的“义举”?

由这件事,我看到刘备从骨子里对女人的歧视和轻蔑,所以,在战乱时刻,他多次将自己的妻室弃于险境而不顾,不但不为此羞愧,还振振有词地宽慰那些拼死护持他妻室的部下说:“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因为把自家老婆都当做衣裳,甚至当作权谋的工具(如与孙尚香的联姻)来利用,所以,在他眼中,寻常民女更是微如草芥,卑贱得不值一提;所以,在尊贵的他肚子饥饿时,猎户刘安杀掉妻子填充他的辘辘饥肠是他深得人心的结果,是百姓爱戴他的明证。所以,对于刘安杀妻之举,他深以为然只有感动但无自责和愧疚。所以,在刘备心中,“以人为本”这个人字指的只是男人而非女人,女人非人,当然可以用来果腹。

网络配图

第三,赠百金助纣为虐的曹操

曹操得知刘安杀妻供刘备食用的事情后,并不觉得震惊和气愤,而是把刘安杀妻当成是义举,不惜拿出百金予以褒奖。表面上他褒奖的是刘安,真正要笼络和安抚的却是刘备。比起他的勃勃野心和政治前途,一个籍籍无名的女子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如果这百金能够打动刘备,让刘备及其麾下兄弟死心塌地为他所用,他岂不是如虎添翼,赚大发了?这笔帐他算得明白,那一百金也拨付得格外爽快。

不知曹操是否明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是否知道凭他的名气和威望,此事传扬出去,有多少卤莽村夫会纷纷效仿,有多少女子会因此而沦为男人谄媚上司和逢迎邀宠的工具。我想,就算他明白,他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奖励刘安,对他的杀妻之举不予追究,因为吃人肉的可是刘备,是与他惺惺相惜的大英雄啊!

纵观刘安杀妻后各色人等的表现,无论是刘安、刘备还是曹操,无一人为那无辜惨死的女子叫屈,似乎都觉得她死得其所,其肉身能填饱英雄的肚腹是她无尚的荣光,所以,一桩本该偿命的恶性杀人案被曹操用来拉拢人心,被刘备用来证明自己深孚众望,就连杀人犯刘安都因此免罪并得到一笔意外之财。

只能说,在男人为尊,男权至上的三国时代,当女人好苦,好卑微,活得好险,好没有保障啊!

标签: 刘安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毁琴散诗留下千古绝唱的唐代大诗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子昂

    本文的主人公初唐诗人陈子昂其采用的方法可谓震古铄今,匪夷所思,让你想都想不到。提起陈子昂,很多人都会想到他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网络配图 这首《登幽州台歌》的诗,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诗人的某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更通透的一点来说,是诗人某种人生触

  • 三国两大神秘战将:此二人联手何惧五虎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兵器有兵器谱,武将有武将谱。譬如三国武将,坊间就多有排名,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大概是这样的:“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三国时代最能打的二十四名将悉数上榜。但也有遗珠。譬如下面登场

  • 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姓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慈禧太后

    慈禧,叶赫那拉氏。作为惠征之女选秀入宫后得咸丰宠爱,之后步步高升,位尊皇太后。期间垂帘听政47年,辅佐过两代皇帝。在光绪死后,立溥仪为帝,第二天也撒手人寰。尊体已逝,荣宠不息,叶赫那拉氏家族人才辈出。叶赫那拉氏是女真族中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分布在叶赫河附近,今属于吉林省。叶赫那拉的意思是庞大的太阳。有

  • 古代朝鲜最荒淫残暴的国王——燕山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燕山君

    有一部韩剧《王的男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讲朝鲜燕山君时期的故事,关于燕山君的事情,大家在电视剧《大长今》里或许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了解了解朝鲜历史上这位最荒唐的国王。个人认为,要真正看出这部片子的味道,要熟悉这个片子中讲的那段历史。这个片子里的王,是李朝历史上最荒淫残暴的君主燕山君李隆(竖心旁隆

  • 一代名将张郃竟然死于司马懿的借刀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郃

    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在曹仁、张辽等名将去世以后,逐渐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夏侯渊被黄忠斩首,张郃代替夏侯渊;诸葛亮北伐,张郃临危受命,取得街亭之战的胜利。然而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撤退,张郃追击,中箭身亡。关于张郃之死,《三国志》的记载为: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

  • 唐朝第一美人安乐公主飞扬跋扈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李裹儿,公元685年出生,公元710年7月死于宫廷政变,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她的母亲是韦氏,被称为是唐朝第一美人。安乐公主李裹儿在上历史上的名声不是特别好,她先后嫁给两个男人,后面的男人更是在她丈夫在世的时候就和她生活在一起了,由此可见李裹儿是不遵守礼教的人。李裹儿出生的时候,正好处于李

  • 本该母凭子贵的温僖贵妃为何反让康熙厌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温僖贵妃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是大清康熙帝的后妃。钮祜禄氏乃是满洲镶黄旗贵族,门庭显赫,出过许多了不起的大人物,温僖贵妃的父亲就是康熙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遏必隆在康熙初登大宝时位高权重,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入宫侍驾,长女被封孝昭仁皇后,幺女即是为康熙帝诞育了龙脉的温僖贵妃,姐妹二人在后宫相互扶持,一度也甚得

  • 唐玄宗为什么在马嵬坡下令将杨贵妃缢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玄宗

    随着电视剧《大唐荣耀》的热播,我们对杨贵妃的爱情史也多少有点了解。李隆基做了44年的皇帝,但是,在生死关头,自己与爱人的利益有冲突时,他还是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杨贵妃的结局则相当凄惨,被缢死在马嵬坡前。网络配图杨贵妃之所以被逼死,主要是被他哥哥杨国忠连累的。杨国忠叛变,被士兵杀死,大臣们担心杨贵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立下秘密誓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匡胤

    中国历代能做到虚心纳谏的帝王少之又少的,而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的一位。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在建隆三年,即公元962年,曾立下秘密誓约。誓约里的内容共三条: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是“子孙有逾

  • 解密:为何说唐玄宗拖垮了大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玄宗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说大唐盛世由盛转衰主要是因为唐玄宗个人的原因,今天我们就客观地来看看,为何说唐玄宗拖垮了大唐盛世呢?这个罪名为何是扣在一代帝皇唐玄宗身上。网络配图大唐盛世的风采不再依旧,一是自开元十七年张说等人奏请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始,个人崇拜之风开始抬头并愈刮愈烈。到开元二十四年千秋节时,宰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