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明明是贵族出身 为何非说他是农民起义军

项羽明明是贵族出身 为何非说他是农民起义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59 更新时间:2024/3/11 14:28:20

在中学课本里,把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一直到“楚汉之争”之前的这段战争,定义为“农民起义”。也就是说,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都算是农民起义军。仔细想想,难免会觉得这个说法有些别扭。因为如果以领导者的身份来认定的话,陈胜吴广倒是农民,可项羽明明是货真价实的旧贵族,崛起也靠的是旧贵族的威望。刘邦也不属于农民阶级。在起事之前,他的身份算是公务员,是一个下级小吏。那么,也许

“农民起义”指的不是领导人的身份,而是说军队的主力是农民?

网络配图

可这样也说不通,古代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任何一个军队的主力都是农民——秦始皇不是让天下壮丁都轮流去戍边吗?这些戍边的士兵,其实都是货真价实的农民,按照这种说法,那秦军也算是一支“农民军队”了。或许,课本里的“农民军队”是相对于“专业军队”而言,指的是那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并非靠打仗为生的业余军人?

不行,这样还是说不通。第一,秦军虽然有大量的专业军人,但在人数上占大部分的仍旧是农民组成的业余军人,这是农业国家不可避免的现实。第二,项羽一开始组织的就是专业的军队,他是把自己的部队训练成专业军人后,才出来和秦军作战。刘邦在军队建制成熟以后,也拥有大量专业军人,怎么能算是业余军队呢?

要想明白课本为什么这样描述,必须先讲讲它背后的理论逻辑是什么。我们的历史课本主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它的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即在一个社会里,主要存在两个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两者处于尖锐的,不可调和的斗争中。举个例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美国社会的话,不难发现,在美国社会里,被剥削阶级是蓝领工人、卡车司机、端盘子的服务员。剥削阶级是那些高收入的富人,华尔街精英、工厂董事、大公司CEO。

网络配图

两个阶级时常会发生矛盾。比如美国的公会为劳动者代言,总跟资本家谈判,要求提高待遇什么。资本家不答应,公会就发动罢工。这种情况在现代一些学者看来,是社会不同势力之间博弈、平衡的必然过程,是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是减少社会内耗的一种有益手段。

在中国古代史里,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都是哪些人呢?从秦朝到清朝的这段时间,被剥削阶级是农民,剥削阶级是地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是最为深刻的、不可调和的。当这种矛盾积累到极点,必须爆发的时候,就是农民起义。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秦末的遍地战争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阶级矛盾不断积累的后果——也许秦始皇不过度役使民力,给百姓一点活路,这场战争会晚一些来。但阶级矛盾早晚爆发,这场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秦末战争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战争。农民阶级就是那些被秦始皇奴役过重的百姓,地主阶级就是秦帝国的官吏和军队。所以,这场战争才能被定性为“农民起义”。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课本说刘邦、项羽在反对秦帝国的时候都属于“农民起义”,其内在的逻辑是这样的:

网络配图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大势是一种必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刘邦、项羽从表面上看是贵族,是领袖,是一呼百应的将军,其实不是他们创造了历史,而是历史创造了他们,他们只是历史的棋子。刘邦、项羽本人不属于农民,也并不一定为农民阶级着想——刘邦想要的,大概是出人头地;项羽想要的,大概是光复楚国——但是,这两个人心里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只有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也就是带领被压迫的农民去反抗残暴的秦国政府),他们才能获得广大百姓的支持,才有可能在争霸中获胜。

所以,不管刘邦项羽主观上愿不愿意,在抗秦战争中,他们事实上都代表着农民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意愿。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三国猛将纪灵纵有军事才能选错明主也是枉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猛将纪灵

    纪灵是三国时期的猛将,在三国前期出场,他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在当时的中原地区,袁术的势力是最大的,袁术占领着河南和安徽一带的地区,并且他的父祖都是汉朝的三公,因此有很多的门生故吏,当时有很多人去投靠袁术。三国纪灵是袁术手下的第一员大将,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纪灵就出现了战场上,大出风头。后来袁术

  • 新三国庞统 庞统的真实身份是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统

    庞统的真实身份是司马懿吗司马懿和庞统俩人都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庞统是刘备阵营中的谋士,司马懿是曹操阵营中的谋士。庞统36岁的时候,死于张任的埋伏之下,有后人认为庞统是诈死,其实他的身份是司马懿。这一说法只是后人的猜测,并没有真实依据。历史上,庞统和司马懿是两位不相关的人。司马懿足智多谋,和诸葛亮不

  • 清朝重臣左宗棠之死:大清倒下一根顶梁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左宗棠

    光绪十一年7月27日清晨,七十四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尤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这个汉人确实太强硬,太血性,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

  • 吴三桂为什么不能像沐王府一样永镇云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三桂

    吴三桂这个人按照明朝的标准,是个十足的大汉奸,即使是现在人看来,也对吴三桂的行为所不齿。吴三桂一生三降三叛,先降李自成,还没有开始交接队伍,马上就叛乱投降了清朝,清朝建立后,作为清朝的平西王,又起兵叛乱,可以说造反叛乱成为其一生的主线,而且死之前还过了把皇帝隐,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

  • 日本武士岛津义弘是如何成为一位出色的武士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日本武士岛津义弘

    岛津义弘是日本著名的武士,曾经协助自己的父亲岛津贵久和兄长岛津义久统一整个九州。因为在战役当中善于使用计策被当时的人称为“鬼岛津”“鬼石曼子”,称得上是一位用兵如神的日本武士,曾经在血站长崎中以三百五十名对三千名取得战役胜利,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岛津义弘简介是怎样的呢?1535年,

  • 四大美男之一卫玠竟然比他妻子容貌还要娇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四大美男之一卫玠

    卫玠是一位玄学家,也是一位官员,最高任职太子洗马。卫玠本不想进入仕途之路,但是朝廷多次召他入朝为官。开始卫玠都不肯前去赴任,后来不得以才进入了朝野。官场中的他担任过一些官职,最终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当时他的哥哥卫璪也在朝廷任职,两人也算有个照应。根据历史记载,关于卫玠生前的事迹非常多,很多人都对他的妻

  • 齐和帝萧宝融:被逼吞金自杀的南齐末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萧宝融

    齐和帝萧宝融(488年—502年5月2日),字智昭,南齐的末代皇帝,今江苏丹阳人,齐明帝萧鸾第八子。公元494年被封为隋郡王,499年改封为南康王并任荆州刺史,驻守江陵。公元501年3月,萧衍发兵攻打萧宝卷,并且立萧宝融为皇帝;萧衍进入建康后,便将萧宝融于502年接入建康。同年,萧宝融封萧衍为梁王,

  • 梁简文帝萧纲:文学成就大于政治成就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萧纲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梁简文帝萧纲,字世赞,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

  • 嘉庆为何能在半月内铲除先朝宠臣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和珅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

  • 为什么康熙的儿子里只有雍正管隆科多叫“舅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

    咱们看与清宫相关的电视剧,看到雍正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个人,这就是隆科多,雍正还曾称他为“舅舅”。可后来,随着学习清史的深入,我才发现,雍正的母亲,孝恭仁皇后,是乌雅氏,而隆科多是清初大世家佟佳氏,都知道舅舅是母亲的兄弟,这位孝恭仁皇后和隆科多完全没有血缘关系,他怎么就成了雍正的舅舅了呢?康熙晚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