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为何不顾朝臣的反对一定要亲征北漠?

明英宗为何不顾朝臣的反对一定要亲征北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168 更新时间:2024/3/8 8:20:40

今天我们来讲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他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来,张氏驾崩,三杨去位,他开始宠信太监王振,王振因此专权得势。

网络配图

洪武后期,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三部互争雄长,征战不休,经长期征战,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大。到了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也先继位后,也先早已掌握蒙古实权,严重威胁大明边境。史书上记载,“也先每年冬遣人贡马于明。初,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贪朝廷厚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遂,即制造事端,明廷所赐财物,不得不岁有所增。”意思是说,也先每年都要以马匹入贡的形式来大明进行朝贡贸易,开始的时候,瓦刺贡使不过是五十人,但是他们贪图朝廷赏赐,每年增至两千多人,而且很不友好,还开口索要贵重难得的一些物品。稍有不满足,便会挑衅滋事,朝廷赏赐给他们的财务也一年比一年多。渐渐的,明朝不堪重负,明英宗不得不下令限制贡使人数。

为何明英宗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要亲征漠北呢?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当时王振在朝中势力极大,专权独断,他不懂军事,以为行军打仗就是普通打架一般,人多欺负人少便可,率领五十大军必定是有胜无败,想立下这不朽之功,故而怂恿明英宗亲征。而英宗年少无知,被其蒙蔽,故而不顾朝中众臣的阻挠,执意亲征,最后酿成土木堡大败。

关于这个说法,我赞成前面一半的说法,却不赞成后面一半的说法。因为王振只是个宦官,是个不懂军事之人,以为打仗也如普通打架一半,人多便可获胜,故而极力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建立功勋,关于这一点我也是赞成的,但是我不赞成明英宗朱祁镇年少无知,完全是被其所蒙蔽,误信此人才决定亲征的。因为当时明英宗朱祁镇已经二十二岁了,难道没有一点判断能力吗?

因此,关于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刺的事情,我个人认为,明英宗朱祁镇绝对不是完全被其所蒙蔽,才决定御驾亲征的。其实,明英宗朱祁镇内心深处自己便想御驾亲征,理由有以下两点。

网络配图

第一,他想大展拳脚,有所作为。朱祁镇九岁继位称帝,虽然人小,但是志气却不小。史书上记载,有一次,他命兵部尚书马冀、侍郎邝埜议处边事,五日还没有得到答复,怒气冲冲地斥责他们,“你们小瞧我是小孩吗?”说罢竟然将二人打入监狱,明人评论此事时说,"这时英宗已经有鞭挞四夷的气魄了。"史书上还记载,正统六年十一月,乾清、坤宁二宫,奉天、华盖、谨慎三大殿落成,定都北京,文武诸司不再称行在。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明英宗决心效法祖宗,加强北京边境控制的决心。朱祁镇刚登基时,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来,随着身边最为亲近的祖母和一干辅佐自己的老臣相继离世,终于可以展开拳脚、建功立业了,故而我相信其内心深处也想亲征。

第二,想效仿明宣宗亲征,名垂青史。当年朱高煦的叛乱,他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在当时朝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了汉王,成为佳话。有道是“虎父无犬子”,朱祁镇也想要效仿父亲亲征,打败瓦刺,名垂青史。

第三,他不满朝臣无所作为的态度和朝廷因循守旧的政治气氛。文宣二帝以来,辅政五臣一直执行无所作为的政治态度,他们的做法在永乐年间的一系列南征北战之后,确实具有休养生息的作用,但是长期下去,弊端开始显现,造成了萎缩、僵化和一蹶不振。

网络配图

史书上记载,广西麓州地区也发生叛乱,一些大臣主张退兵,杨士奇也仅仅主张绥靖,但是王靖远坚持主张讨伐。接过官军威震西南,不仅保护了国土,而且稳定了边疆,这个王靖背后的支持者却是王振。所以明人评论说,面对叛乱,朝廷一味退兵,麓州很可能会和当年丢安南一样丢掉。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帮王振称功劳,我是想说当时朝廷的辅臣一味因循守旧,保守退缩绝非上策,也就是明英宗最不满意的地方。因此,他想通过自己对瓦刺的亲征,来激发朝廷众臣的振作进去,大明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明英宗亲征瓦刺,决不是被宦官王振蒙蔽,而是其内心深处不满朝廷众臣无所作为的工作作风,他想通过亲征来激发他们重新振作进取,有所作为,因此,才不顾众臣的劝阻,执意亲征瓦刺。

标签: 明英宗

更多文章

  • 项羽明明是贵族出身 为何非说他是农民起义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

    在中学课本里,把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一直到“楚汉之争”之前的这段战争,定义为“农民起义”。也就是说,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都算是农民起义军。仔细想想,难免会觉得这个说法有些别扭。因为如果以领导者的身份来认定的话,陈胜吴广倒是农民,可项羽明明是货真价实的旧贵族,崛起也靠的是旧贵族的威望。刘邦也不属于农民

  • 三国猛将纪灵纵有军事才能选错明主也是枉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猛将纪灵

    纪灵是三国时期的猛将,在三国前期出场,他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在当时的中原地区,袁术的势力是最大的,袁术占领着河南和安徽一带的地区,并且他的父祖都是汉朝的三公,因此有很多的门生故吏,当时有很多人去投靠袁术。三国纪灵是袁术手下的第一员大将,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纪灵就出现了战场上,大出风头。后来袁术

  • 新三国庞统 庞统的真实身份是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统

    庞统的真实身份是司马懿吗司马懿和庞统俩人都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庞统是刘备阵营中的谋士,司马懿是曹操阵营中的谋士。庞统36岁的时候,死于张任的埋伏之下,有后人认为庞统是诈死,其实他的身份是司马懿。这一说法只是后人的猜测,并没有真实依据。历史上,庞统和司马懿是两位不相关的人。司马懿足智多谋,和诸葛亮不

  • 清朝重臣左宗棠之死:大清倒下一根顶梁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左宗棠

    光绪十一年7月27日清晨,七十四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尤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这个汉人确实太强硬,太血性,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

  • 吴三桂为什么不能像沐王府一样永镇云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三桂

    吴三桂这个人按照明朝的标准,是个十足的大汉奸,即使是现在人看来,也对吴三桂的行为所不齿。吴三桂一生三降三叛,先降李自成,还没有开始交接队伍,马上就叛乱投降了清朝,清朝建立后,作为清朝的平西王,又起兵叛乱,可以说造反叛乱成为其一生的主线,而且死之前还过了把皇帝隐,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

  • 日本武士岛津义弘是如何成为一位出色的武士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日本武士岛津义弘

    岛津义弘是日本著名的武士,曾经协助自己的父亲岛津贵久和兄长岛津义久统一整个九州。因为在战役当中善于使用计策被当时的人称为“鬼岛津”“鬼石曼子”,称得上是一位用兵如神的日本武士,曾经在血站长崎中以三百五十名对三千名取得战役胜利,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岛津义弘简介是怎样的呢?1535年,

  • 四大美男之一卫玠竟然比他妻子容貌还要娇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四大美男之一卫玠

    卫玠是一位玄学家,也是一位官员,最高任职太子洗马。卫玠本不想进入仕途之路,但是朝廷多次召他入朝为官。开始卫玠都不肯前去赴任,后来不得以才进入了朝野。官场中的他担任过一些官职,最终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当时他的哥哥卫璪也在朝廷任职,两人也算有个照应。根据历史记载,关于卫玠生前的事迹非常多,很多人都对他的妻

  • 齐和帝萧宝融:被逼吞金自杀的南齐末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萧宝融

    齐和帝萧宝融(488年—502年5月2日),字智昭,南齐的末代皇帝,今江苏丹阳人,齐明帝萧鸾第八子。公元494年被封为隋郡王,499年改封为南康王并任荆州刺史,驻守江陵。公元501年3月,萧衍发兵攻打萧宝卷,并且立萧宝融为皇帝;萧衍进入建康后,便将萧宝融于502年接入建康。同年,萧宝融封萧衍为梁王,

  • 梁简文帝萧纲:文学成就大于政治成就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萧纲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梁简文帝萧纲,字世赞,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

  • 嘉庆为何能在半月内铲除先朝宠臣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和珅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