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相探究:揭秘杨家将杨业为什么不被重用?

真相探究:揭秘杨家将杨业为什么不被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09 更新时间:2024/3/22 6:07:22

有功之臣不受重用

传说中,杨业是深受北宋重用的有功之臣,大宋江山若有十分,杨家担了七分。但事实是,杨业归宋时并没太受重用,也没受重赏。宋太宗封赏降臣之时,除了北汉主刘继元之外,马峰、郭万超等四人受的封赏最重,杨业根本靠不上边,所以都未在记录之列。归宋三个月后,因为要被派往边防前线,才有了对他的所谓厚赐。宋朝的用人之计是密赏,跟今天企业的密薪制相似,赏了些什么,赏了多少,别人无从知晓。

杨业在宋朝的地位不高,从没有成为宋军的主将。归宋时,杨业受封“左领军卫大将军”,说白点只不过是个“环卫官”的角色,而所谓的郑州刺史,也不过是个从五品的虚职。以这样的官位是无法近得皇帝身边的,离朝廷重臣相去甚远。他在北汉官至建雄军节度使,是二品以上大员。两相比较,天壤之别。杨业在宋廷不过是位列偏裨的边将,入宋不足8年就战死在边关,《宋史》甚至连他的出生年月都搞不清楚。如果非要说杨业是受重视和被重用的,那就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了。杨业不受重用,事出有因。这既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也与宋朝军事体制的结构有关。

网络配图

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

首先,杨业的家世背景让他难获信任。杨业的父亲杨信原为麟州刺史,当时各种割据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杨家虽然也算是一方豪强,但势力相对较弱,只能于夹缝中求生存。

杨业20岁就被派给刘崇,这很可能是一种家族谋略。杨业年少英雄,很有才干,所以很快被刘崇赏识。但是,951年刘崇在晋阳自立为帝时,杨业的父亲已经归降后周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复杂难解的现象,杨业在北汉听差,他的父兄却在后周为臣,父子三人效力于互相敌对的两个国家。这样一种局面的形成,当然有事出偶然的不可控因素,但也不排除杨业父亲的预先设计。在那个时代,脚踩两只船,谁先到岸就靠谁的现象并不鲜见。按今天的话说,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许更为安全。

杨信去世之后,杨业的弟弟杨重勋继承了麟州刺史的职位,因为杨业效命北汉与后周为敌,当然不可能返回后周继承父业。麟州地处北汉与后周边境,杨氏的武装力量有限,没有强大到足够自保或自立,为了保全自己、保存实力,杨重勋在北汉与后周之间不停地摇摆,他以麟州刺史的身份几次投降北汉又数次回归后周。有这样的家世背景,杨业投降北宋之后,难免让人觉得不够放心,而他自己也会先虚上几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当监军责问他是否有异志时,他显得格外敏感。

降将的日子是最为难过的,在正统方看来,你既然可以弃城降我,在危急关头也可以降他。实际上,杨业并没有可值得怀疑的前科,与他的兄弟不同,杨业自跟随刘崇之后,30多年间,不管北汉发生什么样的变动,他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志。但是,光自己觉得忠心耿耿还远远不够,对于降将而言,检验和考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足够漫长。降将很难被重用,这也是历朝历代的通例。看看《三国演义》赤壁大战中蔡、张二将的下场,也就不难理解身为降将的难处。

网络配图

重要的根源还在于宋朝的军事制度

杨业之所以不被重用,更为重要的根源还在于宋朝的军事制度。宋朝非常注意限制武将权力,从宋太祖开始,就对武将处处防范,决不会任由任何一员武将决定着朝廷的七分事务,更何况是能征惯战的降将。重抑武是宋朝的国策,后来慢慢形成一种制度,演变为一种文化。

宋太祖经历了皇位频繁更替的五代乱世,由陈桥兵变起家的他,对武将左右朝局的历史认识得非常深刻,为了确保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防治武将拥兵自立便是头等大事。于是他精心策划设计了限制武将权力的种种措施,杯酒释兵权之后,许多开国大将都被解除了兵权。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则是在“烛光斧影”中上台的,他对手下的猜忌之心更重,即使是亲弟、亲子也概莫能外。每次大战之前,他都给大将赐阵图,让他们“各遵成算”,不能有丝毫变动。对嫡系将领如此,对降将是什么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北汉降将杨业来说,缺乏皇帝的信任当然是危险的事,但没有同僚们的信任,危机更会进一步加深,而且很可能加重皇帝的猜忌。杨业归宋后不久,因熟悉边防情况被派往前线,立了战功,受到提拔和封赏,由此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非议,有的人甚至向皇帝告状,揭他的短。宋太宗的处理方式是,原封不动地将那些斥其短的奏折转给杨业。

再者,以杨业在北汉军中的地位论,他也很难再受重用。他与北宋征战多年,积怨应该不浅。他在抗宋过程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现在又转过来依宋抗辽,难免会受到歧视或嘲弄。这一招算得上高明,但并不是宋太宗原创,而是向唐太宗取的经。当年唐太宗曾用类似的手法处理过类似的事情。

网络配图

有人认为宋太宗这么做,表达了他对杨业的信任。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起码不是全部。宋太宗对杨业是不放心的,把告状信给杨业看,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坦荡,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在警告杨业,你的一举一动我都是知道的,全在我的掌控之中,你要小心行事了。

宋太宗的这种警告还算温和,大体上是属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范畴,没有什么致命的危险。杨业虽然屡立边功,但生存环境不算太好。他不仅得不到充分的信任,还屡受排斥,诸如监军那样的上级领导前来,更是常常对他冷眼相看。这都是因为他是降将,在宋将看来他尚不是自己人,要想融入其中,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非常艰难。

所以说,连一起的武将们都看不起他,杨业又如何能够融入到北宋朝廷,又如何能够创功立业呢?而所谓的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说而已,当不得真。

标签: 杨业

更多文章

  • 奇葩李存勖生猛无比:被摔趴扇耳光竟有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骁勇善战、生猛无比。庄宗喜欢自由搏击,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他有个侍卫王门关在这个圈里小有名气,庄宗就总想和小王较量较量。网络配图小王哪敢啊,输了说明水平差要丢饭碗,赢了弄不好就得丢脑袋。可庄宗相当墨迹,还总冷嘲热讽,后来又郑重承诺:你小子赢了就封你节度使,输了也绝不

  •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竟死于老婆的一根绣花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云

    赵云,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一战,单枪匹马,于曹操数十万兵马中,救出刘备儿子阿斗。刘备称其一身是胆。五虎将中,关羽死于刚愎自用,张飞死于小人,马超英年早逝,黄忠中箭病死,唯有赵云的死因鲜为人知。有谣言称赵云是死在他老婆的手里,凶器则是一根小小的绣花针,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由于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不再受到重用

  • 汉景帝刘启娶妃不在乎是否还是处子之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的第六个皇帝,公元前157年登基为皇,一直到公元前141驾崩,在位期间长达16年,去世的时候享年48岁。刘启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是窦太后,刘启是一个性格刚烈的男子,太子时期,与吴王刘濞的儿子一起玩棋,双发发生争执,刘启拿棋盘打死了吴王之子,这让吴王记恨在心。公元前157年,汉文帝

  • 汉武帝因为迷恋一个女子,损失了十万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

    皇帝大都好色,究其原因是他们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随意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女人。西汉的汉武帝先宠爱陈皇后,因陈皇后不能生子,又移宠卫皇后,卫皇后年长色衰,再宠爱王夫人和李夫人。特别是李夫人,这位李夫人生前赢得汉武帝的三千宠爱集一身,死后还赚走了汉武帝的无限思念,若干年后又获得了汉武帝接班人汉昭帝封的皇后头衔

  • 史上死的最窝囊的皇帝司马曜:酒后引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曜

    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其中死于非命的不在少数,比如刺杀,吃药毒死等等。但是东晋有个皇帝因为酒后说了一句戏言,居然被自己的妃子害死了。这个皇帝就是中国东晋第九任皇帝孝武帝司马曜。网络配图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公元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公元3

  • 刘备为何主动向吕布挑战,还劝说曹操杀了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布

    徐州本来是刘备的,陶谦病笃,对众人说:“除非刘玄德,无人能定徐州!”当时刘备驻小沛,来徐州后婉拒。但当时避难徐州的孔融、本地人陈登、陈群等人都支持刘备,连袁绍都认为非常合适。刘备领徐州牧以后,将徐州治所迁到下邳。当时下邳城池高大坚固。网络配图袁术发兵攻打徐州,刘备亲自带兵在盱眙、淮阴一带苦战,徐州却

  • 曹操临终前遗言 无意间透露出一个重要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

    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只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孤今病危,不能再与众卿相叙大事,特以家事相托。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年殁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网络配图曹操临终前,对国家大事避而不谈,而是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家务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子曹昂及其养母丁夫人,并且充满了

  • 朱元璋机关算尽让江山永固 结果大明无人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之君,在中国皇帝中是极为特殊的一位,唯一的苦命孩子出身的草根皇帝,吃过草根、当过和尚,最后把元顺帝从大都撵到漠北去吃草了,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可以说是典型的“山沟里飞出个金凤凰”的凤凰男,出身贫寒吃过苦,用16年的时间,把那些跟自己同时兴起的土豪张志诚、陈友谅、方国珍、明玉珍等

  • “娶妻当娶阴丽华”,刘秀凭什么迎娶白富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秀

    “娶妻当娶阴丽华”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一句名言,他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也是广为流传,无数男女为之倾倒。一般人看来,虽然史书记载刘秀是大汉皇室的后裔,但到了他的父亲刘钦这一代只是混了个县令而已,因此刘秀也就没有什么背景可言。相反,自阴丽华三世祖开始“田有七百馀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她可以说是含着金钥

  • 清末代皇帝溥仪:三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多变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进了皇宫。他,就是后来的宣统皇帝溥仪,当年他还不到三岁。溥仪进宫的第二天,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便相继离世,皇帝的大位便落在了这个小baby的身上,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