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林则徐鸦片战争谎报战绩致道光误判大局

林则徐鸦片战争谎报战绩致道光误判大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35 更新时间:2023/12/19 23:03:54

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部谎言史。它靠着一层又一层谎言的支撑,度过了悠久而漫长的岁月。然而到了1840年,这个古老的帝国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轰然倒塌,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真正摧毁这个帝国的,或许不是英国人的洋枪洋炮,而是我们自己的谎言!

网络配图

说起鸦片战争,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呈现出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这位深受道光皇帝器重的钦差大臣,在虎门销烟中不仅烧掉了数千吨鸦片,也消弭了孱弱不堪的大清帝国在世人面前的败象。然而,如此自豪感并未持久,在烟雾尚未散尽之际就已经注定了一场更大的悲剧。有历史学家指出,中英鸦片战争在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军事战争而是一场文化战争。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价值理念的战争。对此我深有同感。本文将从一个侧面来阐述——“谎言”作为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维持专制独裁的制度性手段,也是不断促使王朝更替的政治性因素。从三国时代的赵高到隋朝的杨素,从宋朝的秦桧到明朝的魏忠贤,从清朝的文字狱到1957年反右后谎言的再度泛滥,在相当意义上来说,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由谎言战胜真话的历史。更可悲的是,只有当谎言作为“正常”语境才能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时候,“说谎者”已经不是柏拉图眼中的“恶”者了。换句话说,任何在威权下苟活的人无论其品行优劣,说谎已成了某种“言语的基因”并形成了强大的集体无意识。

无人否认,林则徐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好官,尤其是在大清帝国行将就木的腐朽之际,他的刚正廉洁之气是何等的高贵。但林则徐依然不能摆脱威权之下谎言的困扰,他在虎门销烟的同时,也本能地说些谎言。但就是这一系列的谎言,使得道光皇帝血脉高涨,龙威大震,并最终发布圣旨:断绝一切与夷人的贸易往来。于是鸦片战争的战火开始蔓延。

1839年7月9日,九龙炮战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紧接着9月17日的穿鼻海战,首次交锋的清军以失败告终。但林则徐在向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却吹嘘到:“收军之后,经附近渔艇捞获夷帽二十一顶,内两顶据通事认系夷官所戴,并获夷履等件,其随潮漂淌者尚不可以数计……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道光阅后龙颜大喜,当即朱批:“可嘉之至……既已大张挞伐,何难再视兵威。”同时道光帝鼓励林则徐要:“计出万全,一劳永逸,”断不可“稍形葸畏,示以柔弱。”

网络配图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据史料记载,九龙海战,英兵无亡者,仅有四人受伤。哪来的“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而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但林则徐却奏称:“夷人有数十人中炮,纷纷滚跌入海。”。有学者指出,林则徐谎报军情或许是轻信了属下虚假的上奏。如此猜测也不可谓离谱,犹如当下统计数字层层上奏中普遍存在虚报一样。但问题是,日后人们发现了林则徐当时的日记。关于穿鼻海战,林大人是这样记载的,从海中捞取的“夷帽”并认定“毙敌”的人数是十一个,但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却变成了二十一人。这多出来的十人无疑是林则徐有意加上去的。

如此辉煌的战绩通过奏折被送到了紫禁城,原本无心交战的道光帝被频传的捷报所激扬。于是战争向纵深发展。同时谎言还在继续。

1841年3月18日,英军攻入广州,由于前面的战斗清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所以未战先溃,但此时的新任参赞大臣杨芳在奏章里对失败绝口不提,反而说已屡败英军,唯恐其逃窜云云。

1841年5月初,各地援军相继抵粤,道光几次发出激昂圣旨“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留”,21日,奕山下令对英军舰船火攻,英军略受损失。但清军却损失惨重,但奕山给道光帝的奏折中不仅对失败只字不提,反而满口胡言宣称打了大胜仗,并说英军举白旗乞和。道光得知龙颜大喜,并下旨允许其求和。

然而当定海失守之后,一直被蒙在鼓里道光终于发现,他的那些铁杆部下,包括林则徐在内的钦差大臣们用谎言编造出来的故事,使他在被不断愚弄之下一次次误判大局,致使鸦片战争不断升级乃至大清帝国最终沦亡。尽管道光曾秘谕当时的司法部长黄爵滋亲赴前线暗中探实,但在一个以谎言构筑起来的行政系统面前,黄爵滋亦无力为之,他最终给道光帝奏折中只能无奈地采用当地官员的说法,因为谎言在当时已经成为惯用的行政语言。

网络配图

据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期间,各级官员上报的“夷兵”被清军“击毙”的数目至少高于实际数目十倍以上。作家麦天枢在《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一书中这样写道:从这些虚假的数字看,“整个英国舰队就应该溃不成军、难以为继了。战争是最讲究‘知己知彼’的。强敌面前,既不大知晓对方,又不大清楚自身,从决策的角度来看,拖拖拉拉稀里糊涂地走向失败,也是可以料定的了。”

由此可见,谎言笼罩下的鸦片战争是必败无疑的。在高度强调全方位精确定位的近现代战争,何以在朽烂的帝国体制下靠谎言支撑?不仅如此,纵观整个鸦片战争,除了谎言之外,清帝国本身的腐朽没落也注定了他必将成为自身的掘墓人。据记载,清朝末年:“督抚不理兵政,武将不事营务,官兵不事操练,甚至皇帝亲临检阅的军队,在万目睽睽之下,还有‘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笑话。”可悲的还在于,战争已迫在眉睫,而那些本已羸弱的清兵却:“沿途劫夺、捶挞贫民……兵将不相见,遇避难百姓,指为汉奸,攮取财物。”更滑稽可笑的是,在面对强大的、现代化的英军面前,清指挥官居然还以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的战术为楷模,如让一群士兵在炮台上转圈以造成人数众多的假象。然而在望远镜和大炮面前,这些不幸的清兵在英军准确无误的炮弹围剿下粉身碎骨。如此骇人听闻的国况,即便有一百个铮铮傲骨的林则徐也挽救不了大清帝国沦亡的命运。

逝者已往矣,但往事并不如烟。对鸦片战争过度的民族羞辱感,并不能消弭我们文化中至今不散的阴霾,比如谎言,比如潜规则,比如权力膜拜下的心灵萎顿和变态,并由此导致的种种不幸和灾难……

标签: 林则徐

更多文章

  • 揭秘:司马懿因为鹰视狼顾而天生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汉丞相后,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使者临行,曹操交代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宣帝纪》)。就是说司马懿再装病不来,就解决了他。司马懿这才害怕了,只得就职。此后,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先后升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曹操为了恢复北方经

  • 曹操喜欢美女少妇但为何偏爱结过婚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智激周瑜的精彩情节。曹操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全线压境。东吴上下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文臣言和,武将请战,孙权一时犹豫不决,只好让大都督周瑜决策。就在这关键时刻,诸葛亮星夜前来拜访周瑜。《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写的就是这段精

  • 平阳公主是不是有克夫命:嫁一个就死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公主。在我国有一个特殊的朝代,叫做西汉,那是个外戚相当厉害的朝代,正是因为如此,女性在政治上的地位很是突出,在后宫可以左右朝堂。平阳公主正是那个时代的人,平阳公主简介是什么呢?平阳公主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是大家都熟悉的汉武大帝。汉武大帝文韬武略,各种无敌。在他的统治下,国泰民

  • 解密李世民的百字箴言其用意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的百字箴言

    李世民百字箴言的内容是:耕夫碌碌,少有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识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劝告朝中大臣为官之道,便写下百字箴言,以示警

  • 揭秘:吕雉是如何变为女魔头发明"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雉

    如果搞一个史上最残暴女人的票选,吕后不会入选三甲,她会获得最高大奖:终身成就奖。刘邦想杀韩信下不了手,因为约好“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而她够狠,用袋子蒙住韩信全身,以竹扦刺死他;彭越谋反被流放,半路跟她求情,她说“好好好我帮你”,可是一回去就让刘邦诛杀彭越三族。她最有名的事件,是发明了史

  • 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是怕丢面子?太小看霸王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项羽在乌江自刎这一壮举,引起了历代诗人的无限情思。他们认为,项羽虽在斗争中失败了,但他死得壮烈,不失为英雄本色,因而,李清照在《乌江》中写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歌颂项羽是“人杰”和“鬼雄”。那么,你可曾想过,项羽他为

  • 他大胆调戏王妃 为什么没受处罚反而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庄王

    春秋时期,群雄争霸。南方楚国在楚庄王在位时,终于成就霸业。这位楚庄王便是春秋五霸之一。当时,楚庄王的一个将军在宴席之上,乘着灯灭大胆调戏他的爱姬。然而,楚庄王不计前嫌,宽恕为怀,竟然巧妙地放过了这个胆大的淫徒。话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的军队打了一次胜仗,凯旋郢都。这天,他组织开了一个庆功宴会。君臣

  • 为何诸葛亮成了忠臣的典范而司马懿却成了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式的全能人才。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得以三分天下,刘禅得以做个安稳天子。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臣与智慧的代表。与其同时,司马懿也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曾两次被任命辅政大臣。然而,他却成了阴险、篡夺曹魏江山的奸臣。为何两人的结局如此之大?

  • 历史上老婆最多的皇帝竟然有一万八千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

    男人三妻四妾在古代实属平常之事,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其身边嫔妃自然不在少数,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一位皇帝几乎那都是后宫佳丽三千,枕边人一夜一换。要说其中嫔妃最多的皇帝是谁,那还真没有人能和汉武帝刘彻相比。网络配图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汉武帝时期当时后宫等级分为十四个,后宫嫔妃人数也达到一万八千人之

  • 汉武帝抢占茂陵风水宝地:实为千古第一吉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茂陵是汉代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它北依九峻山,南望终南山,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西、北龙脉相连,实为千古第一吉壤。网络配图据说汉武帝当年在选择陵址的时候,路经茂陵所在地,即被此处风水所吸引。不过,就在他赞叹不已之时,一只貌似麒麟的动物向他跑来。汉武帝心一惊,未加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