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元帝刘奭为何废黜持续了100多年的陵邑制度?

汉元帝刘奭为何废黜持续了100多年的陵邑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21 更新时间:2024/1/25 11:27:35

公元前40年,汉元帝废黜了在汉朝持续了100多年的陵邑制度,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汉元帝颁布一道诏书,诏曰:‘往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人以奉园陵。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就此在汉朝持续100多年的陵邑制度宣告终结,同时宣告终结的还有汉朝的黄金盛世。陵邑制度影响汉朝国运,决定汉朝生死的制度,从汉高祖刘邦始到汉宣帝刘洵止都苦心经营的制度,在汉元帝时代成为一个历史符号,如此被历代帝王推崇的制度,汉元帝为何会弃置不用呢?汉元帝废置陵邑的反常行为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熟知的秘密呢?

陵邑——汉朝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是西汉前期帝王陵的一大特色,汉代的陵墓与唐代及以后的“因山为陵”不同,汉陵多是 “平地为冢”,形成“覆斗式”的规范形制,封土底部和顶部呈平面方形,一般高度在46-66.5米,底边长240-260米。宽60-85米,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象征着墓主的高贵和尊严。而在帝王陵园附近特意修建县邑,供迁徒者居住。迁徙者从哪里来呢?西汉前期帝王为何要设置陵邑呢?

这就不得不提西汉的一位小人物刘敬,刘敬原姓娄,后因刘邦的赏识而被赐姓刘,刘敬一生对汉朝有三大贡献,一为劝刘邦定都关中,当时许多大臣都是崤山以东地区的人不想远离故土,纷纷劝谏刘邦在洛阳定都,他们言: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后来在刘敬和张良的分析利弊之下,刘邦同意定都关中。

二为主张和亲,当时匈奴强而汉朝弱,为了汉朝的存亡,刘敬建议刘邦和亲,其言: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恰逢当时刘邦刚经历过白登之围的溃败,听完刘敬的建议,刘邦同意和亲。

三为移民关中,当时刘邦定都关中后,不仅要防御匈奴的骚扰,也要防备六国遗族的反叛,刘敬向刘邦建议: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彊,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原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後,及豪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彊本弱末之术也”。当时的刘邦正为异姓诸侯王的蠢蠢欲动而烦闷,听闻刘敬的建议后,刘邦下令将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

将这些迁移过来之后,不能随意安置不然一不小心就是下一个动乱之源,为了妥善安置这些人,刘邦下令将他们全部安置到长陵(刘邦的陵墓),并在长陵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徒者居住,此即为陵邑制度的来由。将这些强宗豪杰迁移过来不仅避免了他们的造反,也避免了他们对土地的兼并,自然也杜绝了地主豪强的坐大。

这些豪强地主好不容易通过兼并贿赂等手段坐强坐大后,随着帝王的一道诏令不得不放弃辛苦攒下的基业前往帝王陵附近居住,无形中缓解了阶级矛盾,是以此后的帝王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刘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刘彻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仿,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来安置这些迁移过来的“富豪”。迁移标准在《汉旧仪》上有提及徙天下民赀三百万以上,与田宅,守陵。

如此利于统治的陵邑制度不仅担负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两大任务,也担负着缓和阶级矛盾,阻止地主豪强坐大,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可惜这一切随着汉元帝的上台戛然而止。

汉元帝——汉宣帝长子,原本对于这位“柔仁好儒”的皇子汉宣帝有过废黜之心,最后碍于亡妻情分这才没有废黜。他担心汉家江山会亡于汉元帝之手,对此他深深的告诫汉元帝,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意思是汉家制度要王道、霸道兼而用之,不可过分重用儒生,深怕汉元帝不明白,汉宣帝又进一步说: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可惜对于汉宣帝的一番教诲,汉元帝并没有放在心上。

汉元帝登基之后的第一年为了表示自己一心向儒,下诏以皇帝的名义奉祀孔子,赐爵孔子的第十三世孙孔霸关内侯,赠食邑800户,封褒成君。后来,孔霸去世,刘奭着素服吊祭,赐给秘器钱帛,以列侯之礼安葬,谥号“烈君”。到公元前40年,汉元帝更是根据儒家经典《诗经》的精神,觉得迁移人口充实陵邑的制度使东部地区虚耗费用,百姓破土离家,非长久之计,是以下诏渭陵不迁人陪陵。

陵邑制度废除之后,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不再担心被迁移,兼并之风开始盛行,随着地主豪强的坐大,中央集权逐渐削弱,门阀兴起,再加之汉元帝妻子王政君一脉的崛起,汉朝灭亡进入倒计时。

标签: 汉元帝西汉

更多文章

  • 裴休简介:唐朝中晚期名相,《全唐文》录有其文九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裴休,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休(791

  •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 秦始皇为什么会迷上炼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六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为什么会突然迷上了炼丹?秦始皇嬴政同志在38岁那年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的巅峰期,38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而嬴政的平台又这么高,于是准备大干一场,嬴政把之前的那些个制度全部废除,实行新的制度,这还不够,连称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她们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宋朝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她们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有的时候,也出现过后宫的女人执政的时候,当然除了武则天,其他的女人她们都是因为皇子还非常的年幼,所以需要她们在后边进行辅佐,所以她们才能够执政,而这些女人她们要不就是皇后,要不就是皇太后。而小皇帝大部

  • 曹操当初都没有杀关羽 刘备为何不念旧情放过夏侯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当初都没有杀关羽,刘备为什么还要夏侯渊?刘备为何不能留他一条性命?刘备奉曹操之命出许都截击袁术,行军至徐州界时反叛,杀死徐州刺史车胄。曹操又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生擒关羽,刘备出逃。刘关张三人曾在许都归于曹操,曹操素来钦

  • 汉献帝禅让之后 汉献帝为何不去找刘备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献帝,刘备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献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丕将汉献帝赶下台之后,汉献帝为何不去投奔刘备?大家都了解历史上没有实权的皇帝不算少,汉献帝就是这样一个不走运的皇帝。汉室王朝到他手中的时候已经气息奄奄,势力微弱。可是汉献帝还是有野心想要中兴汉室,便提拔了刘备这个“远房皇叔”

  • 鸿门宴上刘邦可以说是插翅难飞 项羽最后为何没有杀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项羽

    对刘邦和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鸿门宴请刘邦前来赴宴,面对前来“送人头”的刘邦,项羽为何不直接杀了他?众所周知,当初刘邦和项羽之争,其实一直都是项羽占据着上风的,而且他也是有好几次机会能取刘邦项上人头,比如说当初的鸿门宴,只要项羽愿意,刘邦可以说是插翅

  • 刘邦宠妃戚夫人是什么身份?她与吕雉之间有何瓜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戚夫人,汉朝

    人彘在历史上是一种惨绝人寰的酷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自古以来都说红颜祸水,商代有苏妲己,让商纣王沉迷美色不理朝政;西周有褒姒,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春秋有西施,迷得吴王丢了江山。红颜祸乱朝纲,国家覆灭,自己往往也死得十分悲惨。汉朝刘邦的身边也藏着这么一位红颜,她是中国历

  • 宝庆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宝庆公主,明朝

    宝庆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幼女,安徽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室子弟,一般都拥有较常人而言比较好的生活,倘若不论皇位争斗的话,他们至少也是衣食无忧的。而对于公主而言,则更加幸运,虽然和平民一样,无法做主自己的婚姻,但是小日子过得还算幸福。然而

  • 汉中之战的最大功臣,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中之战,三国

    汉中之战的最大功臣,最后什么结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谓是才华横溢,刘备没有遇到他之前,尽管领兵征战多年但却一无所获。遇见诸葛亮之后一切都变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通过一场赤壁之战翻身,很快坐拥荆州一地。不久后又拿下益州,紧接着在汉中击败曹

  • 同样都是造反 李渊和朱元璋称帝时间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朱元璋

    对李渊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渊造反第二年就称了帝,朱元璋为什么却要广积粮,缓称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逼关中。当时,隋炀帝杨广远在江都,所以关内的隋军力量十分薄弱。于是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