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三次将房玄龄打发回家,背后什么原因?

李世民三次将房玄龄打发回家,背后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65 更新时间:2024/4/30 11:55:05

提起房玄龄,人人都会想到:那个大唐开国元勋,与杜如晦齐名的名相,是大唐王朝最瞩目的政治家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朋友都将“贞观之治”的功劳全部归于李世民,实际上,这场盛世亦离不开房乔的努力,可以说,房乔在这场盛世的缔造中是居功至伟的。

与大多数惊才艳艳的文臣一样,房乔自幼便展现出超人的文学天赋,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擅长提笔行文。在房乔十八岁那年,在考场上脱颖而出,官至羽骑尉,年少成名。除了才华之外,房乔自幼便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嗅觉。

早在隋朝兴盛时期,房乔就已从种种端倪中看到了隋朝即将走向覆灭。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公元617年,也就是隋炀帝当政的大业十三年,李氏父子于太原兴兵反隋,李渊次子李世民被调遣到渭北一带与隋军主力作战。值此之际,房乔选择了弃暗投明,毅然决然地脱离治地隰城,成为李世民麾下的参将。

正值创业期的李世民求贤若渴,他早就听说房乔的大名,如今,见房乔主动投效李唐,自是喜不自胜,将其任命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军中的大事小情,李世民必先请教房乔,久而久之房乔已成为秦王府上的谋主。

“玄龄亦自以为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贤臣明主的相遇,使房乔得到了施展理想抱负的机会,为了报答李世民,房乔自投唐之日为李世民尽心竭力,一心一意帮助李唐打江山。每逢唐军打了胜仗,将领们时常会为战利品争得不可开交,唯房玄龄从不在意这些黄白之物,只考虑如何为秦王扩大实力,招揽各路英豪。

除此之外,房乔还具有相马之能,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杜如晦,就是通过房乔的极力引荐来到秦王府,最后,成为与房乔齐名的国之栋梁。细心的房乔在李世民征战天下时,还致力于收集各州县民情,以及隋朝出版的书籍,为将来的李唐江山绘制蓝图。这一切的一切,都展现出房乔超乎常人的远见和智谋。

大业十四年五月,李渊终于如愿以偿,篡隋以代之,改国号为唐。

房乔因功劳彪炳,被任命为秦王府记室,并领封临淄侯。随着李唐王朝外患已除,李氏父子的内部矛盾逐渐突显,发生在父子手足之间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主要集中在皇权之争。李世民身为高祖的二儿子,亦是李唐基业的最大功臣,论及功劳远在太子建成和四皇子元吉之上。

随着李世民的声望越来越高,太子建成及四皇子元吉对李世民的猜忌越来越深,认为李世民有朝一日会篡夺皇权,威胁到太子和四皇子的地位。因此,李建成李元吉沆瀣一气,结为政治同盟,打算将二皇子李世民置之死地。

至此,一场发生在李唐皇室的内斗已不可避免。

因为,房乔等人蒙受李世民的栽培之恩,所以,在这场政斗中房乔等秦王府大臣坚定地站在了李世民身后。随着各皇子之间的冲突日渐激化,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房乔主动找到秦王妃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商讨对策,两人就诸子夺嫡一事的看法如出一辙,在一拍即合后两人立即面见李世民,建议秦王“遵周公之事,外宁华夏,内安宗社”。

那么,何为“遵周公之事”呢?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秦王能够效仿周公,铲除包括李建成在内的不安分子,这样才可达到安内的目的,稳固李唐王朝的江山。很快,两人的建议便得到了李世民的回应,以房乔、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众幕僚在秦王府中谋划大计,打算发动宫廷政变将李建成集团一网打尽。武德六年,李世民率领亲兵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将自己的两位兄弟毙于刀下。

虽然,在这场政变中,房乔并未直接参与到战争中,但是,他始终在幕后总览全局,几乎所有作战方案全部出自房乔之手。政变结束后不久,李渊便主动将皇权让出,禅位于二皇子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将年号改为贞观,是为唐太宗。公元629年,劳苦功高的房乔被委任为尚书左仆射,暂时代理宰相事务。

在随后的二十年时间里,房乔始终行宰相之职,与他保举的杜如晦共掌朝政。在房、杜两人在政坛的配合方面,房乔精于谋略,杜如晦则擅长判断,两人的政治风格互补,紧密配合,时人称二人“房谋杜断”。除此之外,房乔以其严谨的作风和端正的人品得到满朝文武的一致好评,当时的外廷大臣对房乔推崇备至。

并且,李世民更是给予房乔“才兼藻翰,思入机神,当官励节,奉上忘身”的高度评价。就连眼中容不得沙子的言官集团,对房乔的为人和政治能力亦赞不绝口,与魏征齐名的谏臣王珪曾如此评价房乔:“孜孜为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黑”。笔者认为,王珪的评价十分中肯,亦是房乔政治生涯中最贴切最恰当的评价。

按理说,像房玄龄这种办事滴水不漏的一代贤相,他的政治生涯应该是一帆风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房乔曾在官场上经历三次沉浮,这其中,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

《资治通鉴》详细记载了房乔政治生涯的三次危机:

第一次是在公元636年,也就是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氏去世那年。在长孙皇后卧病在床时,房乔破天荒地被李世民批评,被停职回家反思。长孙氏听说这件事后,对丈夫说道:“房乔为陛下尽心竭力,一向滴水不漏;对于朝中的机密事务,房乔从未对外透露只言片语。因此,若没有其他原因,还希望陛下不要为难他。”

第二次则是在公元646年,房乔再次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触怒龙颜,被赶回家中面壁思过。为此,许多文武大臣纷纷上书为房乔说情,褚遂良在奏章中提到:“房乔自李氏起兵之际就追随陛下,在平定天下时立下不世奇功,在后来的玄武门事件中参与了决策,并在贞观初年为陛下规划了政治格局。倘若论臣子的功劳,无人能出房乔右者。这样的国家栋梁,倘若他没做出兴兵作乱的事,是不应该被赶出朝廷的。就算房乔年迈,对朝政已力不从心,陛下亦应妥善安排他返乡养老,对他以礼相待。臣以为,陛下不应因为一些微小过失,否定一个开国元老的功劳。”

群臣上书后的第二天,李世民便将房乔召回皇宫。

过了一段时间,房玄龄又莫名其妙地被赶回家中,不过,这次《资治通鉴》中并未记载更多的细节。或许李世民是在给自己找台阶,没过多久李世民便声称自己要驾临芙蓉园。房乔闻讯,立即命人在家中来了场大扫除,因为,他猜到李世民此行必会造访房家。

果不其然,驾临芙蓉园只不过是李世民的幌子,他果然在游园后“顺便”驾临房府,然后,“顺便”将犯了错的房乔接回皇宫,仿佛这场风波从未发生过一般。

笔者实在想不通,以房乔如此小心谨慎的性格,他究竟有什么小辫子被抓在李世民手里。根据史籍记载,房乔为人处事滴水不漏。房乔的儿子房遗爱迎娶了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房乔的女儿则嫁给了韩王,房乔顺理成章地成为皇亲国戚。不过,房乔深谙满招损谦受益的至理名言,在李世民打算将房乔任命为“太子少师”时,房乔主动婉拒了升迁,并申请调离政治中枢。

李世民极其倚仗房乔,他并未批准房乔的奏章,并颁布诏书命房乔不日上任,房乔无奈之下,只得兼任太子太师。当太子准备仪仗要对房乔行拜师礼的时候,房乔借故推辞,并未受礼。当时的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无不对房乔的人品大加赞扬,觉得房乔是一个识大体且明事理的人。在君主专制的时代,唐太宗的驭人之道堪称一绝,是统治者操纵臣子的艺术,也是一种后世皇帝争相效仿的手段。

恩威并施,也就是俗语中的“胡萝卜加大棒”。李世民必须无时不刻地感受到自己对皇权的绝对掌控,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权威。古往今来,无数大臣在这一问题上走错了路,功高震主如年羹者,就是死在皇帝的底线上。房乔深知李世民的底线,懂得何时适可而止,如何急流勇退,如此才能在阴晴不定的政治场上闲庭信步。

倘若,将君臣之间的相处视作一场游戏,那么,只有懂得并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君臣之间才会协调同步。正因李世民和房乔都懂得这一规则,才有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产生。

标签: 房玄龄唐朝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之后关氏满门杀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字云长,被后世崇为“武圣”。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关羽满门被杀出自于晋朝史学家王隐的《蜀记》,其中有“蜀破,尽灭关氏家”的记载,也就是庞德之子庞会,在随从钟会、邓艾灭蜀之后,将关氏满门杀死。那么庞会为何要杀关羽一家呢?这还得襄樊之战的庞德之死说起。襄樊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汉灵帝刘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灵帝,刘宏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汉灵帝刘宏的详细介绍。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诸葛亮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汉桓帝刘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桓帝,刘志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汉桓帝刘志的详细介绍。汉桓帝刘志(132年—167年),他是汉章帝曾孙,在位21年。祖父河间孝王刘开,父蠡吾侯刘翼。率初元年质帝崩,梁太

  • 秦宣太后有何过人之处?她的私生活历来充满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宣太后,秦国

    芈八子,即秦宣太后,秦惠文王妃,秦昭襄王之母,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现如今芈姓已经非常罕见了,然而芈姓在当时的楚国可是尊贵的象征,芈月传中的芈月这个名字是作家虚构出来的,毕竟是小说嘛,虚构是正常的。那么小说中芈月的原型是谁呢?

  • 包拯的仕途为何能那么顺利?他的事迹为何能流芳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包拯,北宋

    包拯,字希仁,北宋时期名臣,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有“包青天”、“包公”之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影视剧中,各式各样版本的包青天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数千年来,廉洁奉公、除暴安良的壮举让世人对其仰慕有佳。所以,包青天的故事也就在民间不断

  • 选择嬴驷继承皇位,秦孝公这么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嬴驷,战国

    秦孝公二十四年,秦孝公嬴渠梁去世,嬴驷继位。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对于秦孝公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位君

  • 晋惠帝司马衷: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晚年受尽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衷,西晋

    司马衷,即晋惠帝,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次子,为人痴呆不能任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皇帝有各种各样的性格,有雄才伟略的、有平庸无为的、有残暴的、懦弱的。。。。各种在这些皇帝中也有智力低下的,历史上的刘禅刘阿斗是很多人所熟知,但这个也是有名的“傻皇帝

  • 朱由检祭拜朱元璋的时候,为何祭品很简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由检,明朝

    朱由检祭拜朱元璋的时候,为何祭品很简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祭拜当天的总体来说就是气氛很肃穆,格调很高,大殿依然华美,但祭器粗朴,木质的碗啊壶啊酒杯什么的,没什么象样的器皿,祭品也很简陋,肉几片,汤也是冬瓜汤,至于祭祀所必须的三牲,即牛羊肉这些,那都是臭的。祭品极简陋,朱红

  • 少年被判死刑,最后竟让朱元璋为其免死封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明朝

    少年被判死刑,最后竟让朱元璋为其免死封官!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关于他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也许正是因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才有了这么多让后世流传的故事吧。朱元璋一生的身份变化差距非常大,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背景,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一家子都是地地道道

  • 慈禧为什么一定要杀珍妃?她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珍妃,清朝

    珍妃,是光绪人生中唯一宠爱的妃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其实关于珍妃之死,很多史学研究者都认为,是慈禧逼迫而并非珍妃自愿的。那么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而珍妃又做了什么,使得慈禧不惜对她痛下杀手、推入井中呢?一、 年少得宠光绪皇帝登基的时候,慈禧早就位高权重,势力根深蒂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