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身为朱元璋女婿却坐看朱棣篡位 他的40万大军到底在哪里

他身为朱元璋女婿却坐看朱棣篡位 他的40万大军到底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45 更新时间:2024/2/11 18:46:3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女婿梅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引言

朱元璋本为一介布衣奈何元末天下大乱也让他有了崭露头脚的机会,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被生活所逼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后参加义军靠着造反起家一路开挂,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统一了华夏大地。俗话说得好"老子英雄儿好汉",老朱家的造反基因也一并延续下去,随着朱元璋的驾崩皇长孙朱允文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第二代的大明皇帝,可惜的是屁股还没有坐暖和就被自己的四叔轰下去。

作为燕王朱棣他的想法也是非常简单,天下是打下来的我也可以凭实力去争取,况且说到底还是我们老朱家的家务事外人不容置喙!可是在朱棣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作为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手握40万大军却坐山观虎斗,到最后他的结局却成为了笑话!

朱元璋

朱棣造反成功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也不奇怪,首先这和朱元璋浓厚的"家天下"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他看来天底下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老朱家的,因此与其让朝廷重臣掌管边疆要地,还不如派遣自己的儿子世代镇守这些地方。

这样做其实也开了历史倒车大肆分封诸王,其中燕王朱棣就被分在北平而这里地处险要,自从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之后,在过了将近400年之后才再一次回归中原。由此可见北平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本来朱元璋也有意立晋王为太子,奈何到最后也打消了这种打算。可惜的是年幼的朱允文根本无法节制自己的四叔,因为在朱元璋刚刚驾崩的时候就命令没有特殊诸王不得"入临、会葬",可是在众王爷当中也就只有朱棣敢于公然抗力,率领部下直奔京城奔丧。

这样做简直就没有把朱允文放在眼里,于是乎在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下立主推动削藩。其本意是为了加强朝廷的权力,没有想到却成为造反的借口在公元1309年以"清君侧"的名义正式拉开了造反大旗造成了长达三年的战争,终于在公元1402年攻下应天府,在当年朱棣如愿以偿登基成为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朱棣

梅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明史记》载在洪武11年梅殷成为了朱元璋的女婿,由于是皇亲国戚自然而然也就受到了特殊关照,当然他本人也确实有真本事。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能够让极度挑剔的朱元璋是相当高兴,而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情同父子,可以说在众多女婿当中能够有此殊荣他是唯一,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他在洪武朝混得相当开,甚至就连王爷见了他也要礼让三分。

并且在朱元璋驾崩之际,也密令梅殷竭尽全力辅佐皇太孙朱允文。可是再后来战争爆发之后叛军的进展并不是很顺利,尤其是围困济南三个多月也没有任何进展,为了避免后路被包抄也就不得不率兵北归。而此时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却建议放弃攻打沿路城池,率领大军直捣应天府只要能够拿下南京城天下也就唾手可得。

梅殷

只挡路不追击

于是乎朱棣直接采纳他的建议一路南下,避开有重兵把守的城市面对汹涌而来的叛军,朱允文也是慌了神命令梅殷率领40万大军驻扎在淮安,防止叛军偷袭南京。对于朱棣而言南京城近在眼前,如果能够让梅殷束手就擒或者是归附自己也是最好不过,这样一来天下大事可定也。

没有想到派出的使者耳朵、鼻子都被割掉,这似乎是在告诉对方想要从这里走过免不了一场大战,在无奈之下也就只有绕开淮安重新选择一条道路进军南京,诡异的是梅殷的做法表明了与朱棣是不共戴天不会同流合污,可是当叛军选择改道后并没有选择追击而是任其离开,这样做就让大家感到有些不得其解。在公元1402年6月朱棣终于攻破南京城也如愿以偿成为皇帝,可是朱允文却不知所踪至于说他的去向到现在不可知,这也是大明朝两百多年来最大的悬案。

朱棣

梅殷40万大军在哪里?

当叛军选择改到扬州之后,作为当年托孤之人梅殷居然没有派兵从后面追击,这也就使得叛军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进攻南京城的时候也可以放开手脚,除此之外当朱棣大军在围攻南京城的时候,此时的建文帝也是危在旦夕但是掌握40万大军的梅殷却没有任何举动,仍然是在座山观虎斗既没有帮助朱棣,同时也没有任何救援的举动。

因此很多人就认为朱棣之所以能够造反成功,不仅有天时地利同时也有很多人在明里暗里的帮助他,尤其是深受太祖喜爱的梅殷如果能骚扰叛军的后方或者是攻其后勤粮草,恐怕历史就会改写吧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在观望。其实这样做在当时也是很正常,毕竟这是老朱家的私事无论是谁当皇帝他也是驸马爷,自己的利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或许这也就是为何会按兵不动的原因吧,在有意无意之中也帮助了朱棣顺利登上大位,只是前后不一致的做法为人们所不齿,也就为他接下来的命运打下来伏笔。

朱允炆

梅殷的结局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朱棣大定天下后,逼迫自己的妹妹宁国公主给丈夫梅殷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建文帝已经在大火中去世,命令他前往南京面见新皇帝。看到这封信之后先是大哭一场认为没有做好臣子应尽的义务,当着众人的面要追随先帝而去,可是到后来却自愿放弃兵权效忠朱棣。对于朱棣来说妹夫在当初也没有为难他内心也是比较高兴毕竟还是一家人吧,没有想到梅殷来到南京城心中是相当的不爽,尤其是在面见朱棣之后的一番对话让这位造反皇帝使面色难看。

因此在这之后就立刻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或许是由于当初没有派兵追击叛军,以至于造成目前的这局面因此在平时难免有一些"闹骚之言",可是在当时锦衣卫、东厂耳目众多当这些话传到朱棣的耳朵之后,当初的那点"情义"也就不复存在,听了之后心中也是非常恼怒必将除之而后快。在永乐三年,上朝的过程中被人挤入水中而淹死,虽然在后来有人上奏是梅殷想不开跳河自尽。可是这样的说辞怎么能够让人信服,于是乎宁国公主直接跑到皇宫在皇帝面前是又哭又闹,除此之外一些同情梅殷的大臣也站出来说道,是有人故意整他挤入水中的。

而在这个时候的朱棣也只能够下令彻查,最终将肇事者严办抄家同时封梅殷的儿子入朝为官。而所谓的肇事者假如没有收到皇帝的旨意,恐怕没有任何人有天大的胆子敢将皇亲国戚挤入桥下,可惜的是这些人不过是朱棣的抹脚布而已。

朱棣

结语

朱棣能造反成功并非是他自己有多么厉害,而是在于朱允文身边不靠谱的大臣实在是太多,可惜了一手的王炸。当然至于说到梅殷此人也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他是忠臣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坚决不让道,然而也有人说他是个小人在坐山观虎斗,尤其是在前往南京"报道"的时候,还要在百官面前做"面子"让朱棣脸色难看,以此证明自己是忠于建文帝。

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是小人一个,首先掌握40万大军,无论怎样都能给叛军带来极大麻烦。围攻南京朱棣也会投鼠忌器考虑后方是否稳固,这样南京城也就不会如此快速的被攻破,朱允炆也不会下落不明。总的来说他是在待价而沽还要成就自己一番美名,可惜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落得了一场空就连自己的小命也呜呼哀哉。

参考文献《明史》

标签: 明朝朱棣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廖化是什么样的?别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廖化,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廖化。说到廖化,实际上这个人的一生是有一点儿传奇色彩的。他经历了汉末并几乎贯穿整个三国时期,不但是历史的见证者,还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廖化在民间的名声之大,不是由于智谋武勇,而是由于长寿及忠诚而引出的一句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那么廖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 曹植是个什么样的人?画虎不成反为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植,三国

    大家好,说起曹植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常与曹丕曹植兄弟一道宴饮,但曹植不喜欢他,写信给杨修,在这封《与杨德祖书》中,他说,陈琳在辞赋上有些才能, 但自我吹嘘跟司马相如一脉相承。这就是“画虎不成反为狗”。我之前嘲笑他,他却向别人讲我专门写文称赞他。语气中的讽刺嘲弄都快漫出来了。

  • 揭秘: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司马八达分别是哪八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八达,东汉

    你们知道司马八达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司马懿,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

  • 李膺:能文能武的东汉名士,为何死于宦官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膺,东汉

    你们知道李膺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李膺(公元110—169年),字元礼,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祖父李修,安帝时为太尉。父李益,赵国相。 初举孝廉,曾任度辽将军、河南尹、司隶校尉,是个文武全才。李膺生性高傲,交结不甚广,只是和同郡的荀淑、陈寔等人往来。但他却是后汉政局混乱时期

  • 从刘邦斩蛇起义,分析历史上真实的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汉朝

    你们知道刘邦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刘邦,字季,秦朝泗水郡县(今江苏沛县)人,出生于前256年,卒于前195年。刘邦出身农民家庭,早年当过亭长,后投项羽,前206年称汉王,前202年称帝,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关于刘邦其人,历史上对刘邦的评述往往是不一致,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史料中的记

  • 关羽和文丑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吗 文丑为何在关羽这边走不过三回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丑,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和文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绍是四世三公,是东汉末年董卓未除时便势力较大的诸侯。当初未除董卓,还召集了了十八路之后再虎牢关商讨讨贼大计。袁绍在起初手下谋臣和大将众多,大将有颜良,文丑。谋臣方面有郭图,田丰等等。所以说他的起点是很高的,只是他目光短浅且决

  • 庞德的实力如何?这5个名将都打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庞德,三国

    庞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名将如云,所以庞德显得并不起眼,他属于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武将,与吕布、典韦这些一流猛将比,觉得稍欠火候,但是与邢道荣、潘凤这类名过其实的武将相比,他的武功要强不少。庞德在曹魏的阵营,地位是比较低的,地位在曹仁、夏侯渊等曹魏宗亲

  • 卢俊义为什么还要上梁山“自投罗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卢俊义,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卢俊义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卢俊义,北京大名府有名的巨贾富商,绰号玉麒麟,堪称人中龙凤。卢俊义武艺高强,枪棒更是天下无双,人称河北三绝。人怕出名,卢俊义就被宋江和吴用惦记上了。吴用赚卢俊义上山的计谋并不高明,吴用扮作算命先生,言称卢俊义百日内有血光之灾

  • 秦始皇为什么会自称为“朕”?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为什么会自称为“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文武百官引用传统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但秦始皇只用了一个“皇”字。秦始皇

  • 朱高炽为什么只当了一年的皇上?明朝最悲情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高炽,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最悲情皇子朱高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永乐22年8月,也就是公元1424年,皇太子朱高炽接到讯息,明成祖朱棣于塞外榆木川病逝。朱高炽放声大哭,悲痛欲绝,连忙派皇太孙朱瞻基前往榆木川,将朱棣的棺椁迎回北京。这一年,朱高炽47岁,他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