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膺:能文能武的东汉名士,为何死于宦官之手?

李膺:能文能武的东汉名士,为何死于宦官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49 更新时间:2023/12/18 11:48:34

你们知道李膺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李膺(公元110—169年),字元礼,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祖父李修,安帝时为太尉。父李益,赵国相。

初举孝廉,曾任度辽将军、河南尹、司隶校尉,是个文武全才。李膺生性高傲,交结不甚广,只是和同郡的荀淑、陈寔等人往来。但他却是后汉政局混乱时期,一个敢于同违法乱纪斗争的人。

他任青州刺史,地方长官怕他严明,多望风弃官而去。后为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来骚扰时,他常亲自率军迎击。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鲜卑寇掠云中郡,李膺任为度辽将军,担任抵御任务。由于他抵御得力,寇掠者惧怕,放还一些被掠的人口,边郡得以稍稍安宁。

桓帝在位时,太监专权,贪污贿赂公行。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李膺任河南尹,当时有个叫羊元群的人任满回家,此人在北海郡为官时,声名狼藉,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李膺即上奏参了他本。羊元群得知李膺参了他,便到宦官处行贿,朝廷一纸命令说李膺诬告,反将李罢官系狱。

另外,还有一个刚正不阿之士叫陈蕃,当时任太尉,可谓官居极品了,但他不思持盈保泰,仍冒死进言。他曾说:“文武兼资,臣不如李膺。”见李膺遭受冤屈,不止次地进言李膺应官复原职,但桓帝置之不理。司隶校尉应奉乃独自上疏为李膺等鸣冤,出人意料地得到批准,于是李膺等被赦免出狱。

李膺遇赦后,被任为司隶校尉,负有督察官员责任。他虽遭遇过挫折,坐过牢,但仍一身正气。会有小黄门张让的弟弟张朔横行不法,因畏罪躲在哥哥家中,尽管他是宦官的弟弟,李膺亲率吏卒前往张让家捉拿,遍搜不得最后在一处夹墙中将张朔搜出,押解回衙,经审讯后,按律论罪,即将张朔正法。待张让派人前来说情,为时已晚。

张让闻知张朔已被处死便到桓帝处哭诉,说李膺擅权枉法。桓帝召见李膺责问,李膺历数张罪状,言明自己职责所在,桓帝无奈只好令李膺退出,张让亦无可奈何,不过“深仇”已经结下。经过李膺一番整治,不可一世的宦臣们竟然人人自危,不敢随意出入宫禁,桓帝问故,太监们说:“怕李校尉”。

后汉末年,太学生们对当时宦官专权、贪赃枉法异常不满,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抨击宦官形成“清议”。太学生们见李膺为人刚直,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称之谓“天下楷模”,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人纷纷主动与李膺相结交,以能面见一次为荣,称为“登龙门”。当时还有太尉陈蕃字仲举,尚书王畅字叔茂,都是刚直之士,与李膺齐名,数万太学生都钦佩他们,称他们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这种情况的出现,被宦官们诬为“结党”。

这时,河内有个术士叫张成的,纵子行凶杀人,被李膺逮捕下狱,适逢朝廷大赦,李膺以该犯作恶多端,杀人应该抵命,将其处死。张成原与宦官们有来往,此时遂与张让勾结,暗中收人上疏说李膺交给太学生,成为一党,诽谤朝廷,图谋不轨。桓帝看了此疏,大为震怒,遂下令逮捕“党人”,先后将李膺等二百余人下狱。史称“党锢之祸”。

太尉陈蕃看到这种情况乃上疏为李膺等人辩护,疏中说:“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这是说桓帝听信谗言。又说:“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

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兴也勃焉。”这是要桓帝反躬自省,最后要求桓帝“除妖去孽”,矛头直指宦官。桓帝见疏当然不快,怀疑陈蕃是“党”中魁首,加上张让等宦官从中挑拨,遂将陈蕃免职。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桓帝死,刘宏即位,是为灵帝,改元建宁。这时,党锢问题有缓解,由窦太后作主,起复陈蕃为太傅,与外戚窦武共同主持朝政,辅佐少年皇帝。此时李膺亦免除“禁锢终(音zhong)身”之罪,得到赦免,出任长乐少府。

这时朝廷中再次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局势,一派以陈蕃、窦武、李膺等为一方,一派以曹节、王甫等宦官为方。李膺等谋诛宦官,但宦官曹节、王甫等却先来发制人,他们先是劫持太后,抢去印信,然后去提陈蕃、窦武,窦武自杀,陈蕃被捕,在囚禁中被害死。李膺因陈蕃、窦武事件被连坐,再遭禁锢,但在民间,却声誉日隆,被称为八俊之一。针对此情况,阉党复在灵帝面前重申党(音dang)禁之事,灵帝时年十四,便糊里糊涂地下诏惩治。有人向李膺告知此消息,劝他逃避,李叹息说:“我年已六十,还能逃到哪去?”便“投案自首”,终被杀害。

“党锢之祸”是东汉行将灭亡,从而出现天下大乱的标志,此后东汉业已名存实亡,从此军阀豪强割据,整个社会剧烈动荡,人民处于深重灾难之中。开始进入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三国时期。号称“天下楷模”的李元礼,即便是有心清政,也无力回天了。

一代名士李膺,因为仗义执言,产出奸贼,遭受极刑。是更是读书人的损失,更是东汉朝廷的损失。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正气渐渐被消耗殆尽,一批批乱臣贼子登上舞台,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搞得朝堂混乱不堪,百姓苦难深重。

综上所述,关键时候还是需要涌现出一大批李膺像一样的读书人,需要一大批有识之士勇敢站出来,负担起天下兴亡的责任,拯救国家于危亡,匡扶社稷于灾难,挽救民众于水火,真正做到能够力挽狂澜,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实现造福于国家,造福于社稷,造福于泱泱中华民族,造福于千千万万人民。您看了本文对文中的人物事迹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记得点赞哦!

标签: 李膺东汉

更多文章

  • 从刘邦斩蛇起义,分析历史上真实的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汉朝

    你们知道刘邦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刘邦,字季,秦朝泗水郡县(今江苏沛县)人,出生于前256年,卒于前195年。刘邦出身农民家庭,早年当过亭长,后投项羽,前206年称汉王,前202年称帝,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关于刘邦其人,历史上对刘邦的评述往往是不一致,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史料中的记

  • 关羽和文丑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吗 文丑为何在关羽这边走不过三回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丑,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和文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绍是四世三公,是东汉末年董卓未除时便势力较大的诸侯。当初未除董卓,还召集了了十八路之后再虎牢关商讨讨贼大计。袁绍在起初手下谋臣和大将众多,大将有颜良,文丑。谋臣方面有郭图,田丰等等。所以说他的起点是很高的,只是他目光短浅且决

  • 庞德的实力如何?这5个名将都打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庞德,三国

    庞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名将如云,所以庞德显得并不起眼,他属于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武将,与吕布、典韦这些一流猛将比,觉得稍欠火候,但是与邢道荣、潘凤这类名过其实的武将相比,他的武功要强不少。庞德在曹魏的阵营,地位是比较低的,地位在曹仁、夏侯渊等曹魏宗亲

  • 卢俊义为什么还要上梁山“自投罗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卢俊义,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卢俊义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卢俊义,北京大名府有名的巨贾富商,绰号玉麒麟,堪称人中龙凤。卢俊义武艺高强,枪棒更是天下无双,人称河北三绝。人怕出名,卢俊义就被宋江和吴用惦记上了。吴用赚卢俊义上山的计谋并不高明,吴用扮作算命先生,言称卢俊义百日内有血光之灾

  • 秦始皇为什么会自称为“朕”?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为什么会自称为“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文武百官引用传统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但秦始皇只用了一个“皇”字。秦始皇

  • 朱高炽为什么只当了一年的皇上?明朝最悲情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高炽,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最悲情皇子朱高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永乐22年8月,也就是公元1424年,皇太子朱高炽接到讯息,明成祖朱棣于塞外榆木川病逝。朱高炽放声大哭,悲痛欲绝,连忙派皇太孙朱瞻基前往榆木川,将朱棣的棺椁迎回北京。这一年,朱高炽47岁,他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谁也

  • 孝全成皇后为了能抢占皇储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孝全成皇后,清朝

    孝全成皇后为什么要服用速生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看过宫斗戏以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后宫里的女人,为了能够争得宠爱,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宫斗远远比影视荧屏上来得更直接也更残酷。说到最有效的争宠手段,自然还是诞下皇子,毕竟一个女人纵是天姿国

  • 陈平为什么没被刘邦清算,还铲除了吕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平,汉朝

    陈平为什么没被刘邦清算,还铲除了吕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开国诛功臣的皇帝中,刘邦算是比较有名的了。皇位只有一个,开拓者既要担心臣子功高震主威胁自己吗,更害怕自己先功臣而去,继任者无法驾驭老臣。在汉王朝初期,刘邦封了七个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

  • 上官仪:从和尚到当朝宰相,孙女更是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官仪,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上官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上官仪的父亲曾经是隋朝江都宫的副总监,江都之变时被杀。当时上官仪还小,被家人藏起来才躲过一劫。为了生存,上官仪投身寺院做了和尚。但他不是一个安心念经的好和尚,他发奋读书,于贞观年间考中进士。唐太宗时期,上官仪以文章闻名官场,被

  • 元勰:北魏宗室大臣,最后被赐毒酒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勰,北魏,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元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499年3月,北魏一代明君孝文帝元宏病重,弥留之际,他召来彭城王元勰商议托孤之事。在元宏心目中,元勰是他最为信任之人,也是辅佐他儿子元恪的最佳人选。这两位君臣之间的感情,是在之前无数的斗争中培养出来的。北魏献文帝拓拔弘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