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 为什么见到董卓就不说话了

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 为什么见到董卓就不说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76 更新时间:2024/2/12 3:44:0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刘皇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室宗亲”,这是刘备身份的“标签”。在汉末乱世,刘备靠“汉室宗亲”,“忽悠”住了土豪张飞、杀人后逃亡的关羽、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为自己挖到了第一桶金。500装备还算精良的乡勇和两个武艺超群的义弟,让刘备有了投靠任何一方的资本。

刘备早期的成功,靠的是头脑和“汉室宗亲”,以及胆子大。刘备遇人便说自己是“汉室宗亲”,可当他从黄巾军手中救下中郎将董卓的时候,董卓问他现居何职,刘备却说“白身”,也因此遭到董卓轻视。此时的刘备见了大官吓怕了?当然不是。像刘备这种靠谋略制胜的人物,每一句话都有自己的考虑,并且几乎都是最恰当的。所以,此时用“白身”,比用“汉室宗亲”合适。其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汉室宗亲”的利与弊

在那个地主豪强、皇亲国戚、朝中重臣有点儿势力就想割据一方,甚至想当皇帝的年代,“汉室宗亲”是一把双刃剑。想割据、想当皇帝等,都与刘氏皇族是敌人。即便皇族内部成员想取而代之,也不想其他皇族成员阻碍了自己。

所以,刘氏皇族受欢迎,但也受排挤,娃娃皇帝虽然好对付,但也有一大帮子忠臣护着,想取而代之也不容易。好不容易控制了娃娃皇帝,再让其他刘氏皇族成员成气候,这等于给忠臣以希望,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延续东汉气数。

所以,“汉室宗亲”在权臣眼中并不受欢迎,就算在刘氏皇族之中也不受欢迎,都是皇族成员,都想当皇帝,多一个强者就是多一个对手。当然,客套话和礼仪还是有的,所以刘备遇到其他汉室宗亲,表面上也都受欢迎。救下董卓时的刘备,并不是“白身”,他有五百乡勇,得到已经获得“自治权”的刘焉认可,就是有军职了。可他当时的军职与汉室宗亲配吗?不配。

按理说,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军中的职务还要高。假如刘备跟董卓说自己是汉室宗亲,军职是什么,那董卓会更加的轻视他,一个汉室宗亲才混了那么点儿的小官儿,说出来让人笑话,并且董卓还会提防他,以免他日后强大,成为阻挠权臣把持朝政的绊脚石。当然,当时的董卓还不具备把持朝政的能力,但刘备不能冒险,当时的他必须事事谨慎,以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对兄弟的警示

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刘备还要警示自己的两个兄弟张飞和关羽。说直白一点儿,张飞和关羽能追随刘备,冲的就是他“汉室宗亲”的身份。论财力,刘备不及张飞;论武艺,刘备不及张飞和关羽。刘备有的只是智谋,从他们三位的组合来看,张飞或者关羽可以当主公,刘备可以当军师。

可有了“汉室宗亲”这一身份就不同了,刘备是老大。在寻常百姓家,“汉室宗亲”是诱人的,别说汉朝还没有亡国,就算是亡了国的皇室宗亲都会受到部分百姓的尊重。到刘焉处,“汉室宗亲”管用,刘备没有因这个而骄傲,可张飞和关羽不同。他们没见过什么世面,以为汉室宗亲了不起。这样的思想,继续下去,有害无益,刘备看在眼里。

在提防董卓的同时,刘备也借这件事警示张飞和关羽,不要以为有了“汉室宗亲”这身份就沾沾自喜,假如东汉亡国,汉室宗亲在那些达官贵人眼中狗屁不是,唯有自己强大,才是王道。《三国演义》第一回最后的诗句,写的就是这个意思,“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白身”被轻视,自古有之,东汉大乱,灭亡是迟早的事情,趁着东汉还没灭亡,借“汉室宗亲”壮大势力是最重要的,董卓对他们的态度,就是东汉灭亡之后其他势力强大的人对他们的态度。

张飞和关羽明白了吗?关羽是明白点儿了,可张飞没有,幸好刘备说投别处,他才解恨。也许张飞看明白了,比关羽还明白,他这闹腾的目的就是给刘备台阶,让他领着两兄弟另投他处,以免日后被董卓排挤和打压。当然,这只是也许,但书生比较认可,张飞不是莽夫,他后来的种种表现,都是大智若愚(具体事情后续再聊)。

三、身份存疑

“汉室宗亲”,刘备自己这么说,他的亲戚也这么说。可是,朝廷造册的汉室宗亲有没有他刘备呢?这件事,刘备很不清楚。先前都是跟“白身”说“汉室宗亲”,对刘焉说“汉室宗亲”,那也是他手里有兵,刘焉才看得起他,刘焉真信假信还不一定呢。这次面对董卓,他是朝廷中郎将,对汉室宗亲也是有耳闻,甚至能数清楚谁是“汉室宗亲”。

刘备一怕因“汉室宗亲”遭到排挤,二怕“汉室宗亲”被董卓认为是假的,被抓起来。所以,还是不说“汉室宗亲”的好,被董卓说成“诈称”,传出去就不好听了。后来督邮说他“诈称”,那时候没多大问题了,他已经立功受奖了,成了朝廷钦定的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了,督邮再怎么说,也难改变朝廷认可刘备立功的现实,就算是假“汉室宗亲”,也没谁去管他这个县尉身份的“汉室宗亲”了。

至于被人耻笑,刘备才不怕呢,怕被取笑,他就不会整天把“汉室宗亲”挂在嘴边上。说在最后:皇族之后、某功臣之后、某宗亲、某老乡、某亲戚等等,这些都是相关人挂在嘴边抬举自己的话。有用吗?有些用,可真遇到能人,都不管用。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背景总有一天会消失,可自己闯出的一片天地会比背景更加长久,更加靠得住。背景没了,啥都没了;自己闯出的一片天地没了,还会有个底子。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所以还是得靠自己,刘备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汉室宗亲”只是他做强做大的过程中的垫脚石。

标签: 刘备董卓

更多文章

  • 朱由校登基第一件事不是为国家,竟是迎娶自己的奶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由校,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由校,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明朝作为古代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政权,在漫长的两百七十六年当中,曾出现过不少让人觉得荒唐的帝王。但让我个人感觉而言最牛的还是要数明熹宗朱由校了。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皇长子,虽是皇长子但却并不受人待见因为他的父亲朱常洛是他爷爷酒后

  • “曹魏第一大将”夏侯惇,独眼一样实力超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侯惇,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夏侯惇,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他就是夏侯惇。夏侯惇的少年时期,在乡里就非常有名,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后来曹操起兵后,夏侯惇就跟随了曹操,算是曹操阵营中最早期的将领,深受曹操的器重,他也是曹魏政权的第一位大将军,武官中的地位最高者,后来被封了高安乡侯。作为元老将领,夏侯惇

  • 神童甘罗为何十二岁就能做宰相?甘罗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甘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神童甘罗为何十二岁就能做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这片大地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震撼着后世的我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可惜的人才,他们能力突出,令人赞叹,但是却英年早逝,

  • 盘点配享明成祖朱棣庙廷的四大功臣,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明朝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朱棣在位的二十二年中,明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朱棣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 淇国公丘福:靖难第一功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丘福,明朝

    对丘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建文元年(1399年)夏,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口号发兵南下,历时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由此拉开帷幕。朱棣反书至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并令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率十三万大军北上伐燕,同时传檄山东、河南、

  • 惠妃: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最后活了70岁寿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惠妃,清朝

    对惠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惠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索尔和女,清康熙帝妃嫔。纳喇氏初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褆。清代史料笔记《永宪录》等史书记载说,惠妃纳喇氏是康熙朝权臣纳兰明珠的妹妹,大词人纳兰性德的姑母,但也有不少

  • 刘巴对于刘备来说究竟有多难收服 刘备为了他走遍了半个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刘巴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刘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群雄四起,各路诸侯开始称王称霸,而刘备作为草根创业者,一穷二白,所拥有的也不过是一腔报国热血以及待人真诚的态度,这些正是一个君主该有的品质,因此收获了一众武力超群的武将,比如关张赵,文有卧龙、凤雏等当世一流谋士,收服诸葛亮

  • 东晋名将兼音乐家,桓伊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桓伊,东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不管你是80后,还是90后,应该都听过一首曲子吧,那就是闻名遐迩的《梅花三弄》,那一句“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还有“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不知道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而这首诗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桓伊,也就是说,这

  • 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什么大肆屠杀功臣 为了皇权也是为了天下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杀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通过独特的手段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使得明朝将近300年统治时期,没有出现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在惩治贪腐、恢复传统文化、关心群众疾苦方面为社会的发展作出

  • 上官婉儿为什么不报杀父之仇?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官婉儿,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史上唯一女宰相,为何不报武则天杀父之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朝,开放雍容的社会气氛催生出很多先进思想。那时,国内外贸易兴盛,阿拉伯、东南亚地区带来许多异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那一时期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同时,唐朝时女性地位很高,后来女皇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