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高祖刘邦小时候为何不爱学习?汉高祖简介

汉高祖刘邦小时候为何不爱学习?汉高祖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27 更新时间:2024/2/10 8:26:34

汉高祖刘邦早年是个泼皮无赖,这个世所公认,有案可稽。“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喝烂酒,睡寡妇,私生子,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刘太公拿这个浪荡的儿子也没一点办法,只能作恨铁不成钢之叹。同乡的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俩人的父亲交情深厚,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一块上学,很是要好。正因为这一层,卢绾的学业也跟着荒废掉了。“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刘邦一逃学犯事被公安追逃躲藏,卢绾随之也不见了人影。

刘邦的厌学淘气,本朝的《史记》和后代的《汉书》均白纸黑字记载,完全不当做是丢脸面的事。刘邦为何不爱学习呢?对此,日后登基做了天子的刘邦,有个冠冕堂皇的解释。在《手敕太子文》里,刘邦这样对他的儿子刘盈讲:“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爹我年少时遭逢乱世,正赶上秦王朝焚书坑儒,学习好、知识多成了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儿,所以我才特别高兴不必用功去读书学习。读书不仅无用,且会带来杀身之祸。

事实果真如此吗?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始皇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后者比前者只大三岁。秦始皇继承王位在公元前247年,十三岁,这时的刘邦十岁;公元前238年始皇亲政,二十岁,刘邦十七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三十九岁,刘邦三十六岁。照此一看,刘邦所说的“乱世”,应当指的是秦兼并六国的战争,是长达十年的合纵连横战事影响了他的学习。但我们都知道,在这一时期,许多人正是加紧求学以求诸侯君王赏识而光宗耀祖,更不用提孔夫子早就有言: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官至秦丞相的李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何谈读书无用?

“当秦禁学”就更离谱了。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汉景帝时的经学家孔安国讲:“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结合《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等,史家一致认为,秦的“焚书”,发生在始皇已经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13年,“坑儒”则再后推一年,公元前212年。

而这时的刘邦已经年届不惑,四十二三岁了。也就是说,即使秦的暴政确实对文化和文化人大加残害,那也距青春年少该求知问学的刘邦,八竿子打不着了,他荒废的求学大好时光,早就成为二十多年前的过去时。何来因“秦禁学”而我才不爱学?

我们再不妨以与刘邦同龄的汉丞相萧何为例,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仅长刘邦一岁,与刘邦同是沛县丰邑老乡,生活在完全相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史载,萧何勤奋好学,精通法令文书,早早就做了秦朝的公务员;由于其学问扎实,办事细心,曾经被秦中央派到泗水的考察组看中,提拔到郡里任职,后来又推荐他到首都咸阳的中央朝廷去做官,只不过因为萧何坚辞才作罢。假如真是像刘邦所说的“乱世”、“秦禁学”、“读书无益”,同龄的萧何知识从何而来?公职从何而来?

显然,尊为天子又为人父的刘邦,撒了个大谎。在儿子面前,他羞于提及自己年少轻狂不务正业的斑斑劣迹,为汉刘江山长远计,他又期望儿子好好读圣贤书,但生怕儿子问及他的学生时代,于是只好拿“乱世”、“禁学”作遮羞布,拿“读书无益”来为自己当年的痞子作风寻个借口。可惜的是把时间先后忽略了,所以闹了个大笑话。

其实,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资本后——政治的或经济的,大多不仅不会以年少时的顽劣为耻,反而会以之为荣的。刘邦虽然在儿子面前撒谎,但夺取天下的他,骨子里压根就没把自己当年的不爱学习当做糗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大汉新的首都长安,辉煌壮丽的未央宫正式落成,高祖刘邦大宴诸侯群臣,酒宴就摆在未央宫前殿。乐声一起,刘邦首先端起玉制酒杯,向他的老父亲太上皇刘太公祝寿,顺便问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老爷子,当年你总说骂我是个无赖不学无术不务正业,老表扬我二哥刘仲,你说说,我现在所置的产业与二哥的比,哪个大哪个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臣子们都知道这是高祖在跟父亲开玩笑呢。

以事业论,刘邦当然是巨大的成功者,但单就读书求学说,好学与厌学,主因在其性子上的贪玩好动,不爱学习是肯定的,客观环境是次要的因素。孟轲若不学,其母搬十次家恐怕也没用!

标签: 汉高祖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宋仁宗赵祯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赵祯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仁宗,宋朝,赵祯

    早年经历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大中祥符七年封为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封为寿春郡王,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兼中书令,次年进封瘅王。九月初八,册封为皇太子,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十四日,朝拜太庙。天禧四年,下诏五日一开资善堂,太子手握手板,南向站着,听辅臣参决各司事务。乾兴元

  • 揭秘:宠妃杨玉环为何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杨玉环,马嵬坡,高力士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来形容杨贵妃入宫后,是如何被唐玄宗溺爱专宠的,这也是世人所熟知的唐明皇与杨贵妃“海枯石烂不变心,天长地久不分离”的爱情故事。但在杨玉环受宠期间,有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的经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第一次被逐出宫,是杨贵妃因恃宠骄纵,得罪了唐玄宗,

  • 揭秘:神童甘罗生于哪一年?他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嬴政,吕不韦,嬴异人,甘罗

    史书对甘罗的生平记载极少,可以说他是生卒年不详。不过也有人根据他的已有可考的历史,以及当时有关的秦始皇、甘茂、吕不韦等人的史书记载,推测出他的出生年份。另外在小说《哑舍》中因为甘罗有确切的年龄,所以也可以倒推出他的出生年份。历史上,甘罗在十二岁时被封为秦国上卿,之前是吕不韦门下的家臣,而吕不韦被免去

  • 秦始皇为何与母亲关系不好?且最终断绝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嬴政,吕不韦,嬴异人,赵姬

    赵姬,她的身世与人生皆是混乱不堪的,她作为秦始皇的生母,理应身份尊贵,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是她却并没有真正得到秦始皇太多的尊敬与母慈子孝的深厚情感。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的厌恶与疏离自己的母亲呢?这一切还要从赵姬淫乱不堪的一生说起。根据历史记载,赵姬可能是一名歌舞伎原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妾侍,后来被吕不韦

  • 马戛尔尼访华背景?访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戛尔尼,乾隆,清朝

    马戛尔尼是英国的使者,他是前往中国来给大清朝的乾隆皇帝祝寿的。根据历史可以知道马戛尔尼访华背景是这样的:18世纪的欧洲有着许多关于中国的传说,比如东方遍地是黄金,欧洲人都十分向往和崇尚中国的生活。当时的英国学者们认为英国要想更加强大就要向中国学习,就像大作家伏尔泰所说的,英国人应当是中国人的徒弟。欧

  • 马皇后生病为何一直不肯服药?马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马皇后

    马皇后,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是他还未登基前就娶了的妻子,有野史记载她名叫马秀英。元末,朝廷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因此当时爆发了农民起义,称为“红巾军”,马皇后的养父郭子兴也起兵响应。朱元璋前来投奔,并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和重用,马氏也因此被许配给了朱元璋。之后,两人夫唱妇随,马氏随着丈夫四处征战,两人同

  • 乾隆禅位于嘉庆后为何大权一直攥在自己的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清朝,嘉庆

    嘉庆帝,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第十五个儿子,在乾隆之后继位登基,为嘉庆皇帝。嘉庆帝是个很悲催的皇帝,因为乾隆帝这个人极为懂得养生,所以身体很棒,活的也长久。虽然康熙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乾隆帝却是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若不是他主动禅位,绝对超过康熙大帝,成为清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没错

  • 蓝玉是怎样被朱元璋重用的?蓝玉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蓝玉,朱元璋,明朝

    蓝玉,明初大将,大将军常遇春妻弟,出生年月不详,公元1393年逝世,蓝玉为安徽定远人,与胡惟庸是同乡。在姐夫常遇春帐下效力时蓝玉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后来他更是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蓝玉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十分惊人。从有记载开始,就能看见他一生的傲人功绩。洪

  • 法国国王腓力六世为何为何被称为“幸运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腓力六世,国王,幸运王,法国

    中世纪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别名幸运王。在卡佩王朝查理四世去世后,因为没有男性嫡系继承人,腓力六世在大教堂被加冕为法国国王,也成为了卡瓦卡王朝的第一位国王。腓力六世被人们称为幸运王是有原因的,在王位继承上,偏偏遇到查理四世没有男性继承人,要知道查理四世有三个老婆,但是没有男性继承人。跟腓力六世进行竞争王位

  • 元末将领孛罗帖木儿:曾多次击败红巾军等义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孛罗帖木儿,元朝,名将,

    孛罗帖木儿(?-1365)元末将领。蒙古散只兀氏。四川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鲁之子。从父镇压红巾军起义。至正十七年(1357)父死,他引兵退驻井陉口。次年,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引兵陷曹州(今山东菏泽),擒杀宋官武宰相等。十九年驻兵山西,战败关先生等。二十二年,升中书平章事。孛罗帖木儿和另一系军阀王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