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的狐朋狗友为何却都是治国将相之才?

刘邦的狐朋狗友为何却都是治国将相之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14 更新时间:2024/2/10 21:32:33

西汉初年,开国君臣刘邦及其主要大臣都出身寒微,被赵翼称之为“布衣将相之局”。

开国皇帝刘邦本人,原来只不过是秦朝的一个亭长而已,充其量相当于今天的一个派出所所长。他的家族也并不显赫,甚至连其父母的姓名都没有留下来。司马迁在《史记》之中,只是称呼刘邦的父亲为刘太公,也就是刘老爷子。

西汉功臣第一的萧何,不过是沛县的一个小吏。功臣第二的曹参,原来也是沛县小吏,和萧何是同事。刘邦时期的太尉卢绾,原来是刘邦的一个邻居。刘邦的著名将领兼连襟樊哙,原来就是卖狗肉的。后来担任过丞相和太尉的周勃,原来是个在丧事之中吹曲子的,闲暇时间也编织席子来补贴家用。大将灌婴原来是个贩卖布匹的。著名谋士,后来担任丞相的陈平,家境贫寒,后来娶了个富裕的寡妇日子才好起来。就连战功赫赫的韩信,原来也曾经受过胯下之辱,一度连吃的都没有。

可是,就这一群布衣将相,后来追随刘邦建功立业,名垂青史。首先来说,这些人虽然出身寒微,但是自身的能力都不容小觑。比如萧何,虽然出身小吏,但后来在刘邦建国过程中,被刘邦称为功臣第一。西汉初年,担任丞相十余年,被尊为相国。曹参在刘邦建国过程中,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被定为功臣第二。后来萧规曹随,也被称为贤相。陈平早年在乡里,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才能和抱负。韩信,也是胸怀大志。

而这群“狐朋狗友”却极不简单,他们出身不显,却各有优长,所以,后来他们都成了治国大才,试举二人为例:

比如樊哙。樊哙与刘邦同乡,沛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以屠狗为业,刘邦好酒也好狗肉,经常到樊哙那吃蹭吃,久而久之,两人成了狐朋狗友。后来,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二人成了连襟。然而,就是这个屠狗出身的人,却在刘邦面临人生和事业关键抉择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刘邦提建议,那建议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哙也因此而显示出大臣之风。

网络配图

前207年,刘邦西征拿下了咸阳,进入秦都,顿时被秦朝府库里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后宫三千佳丽迷乱了眼睛,他进入后宫,竟然陶醉于温柔之乡,不愿意出来了。在项羽手握重兵之时,在诸侯虎视眈眈之际,这时为财色所迷,肯定会功亏一篑,一个屠狗的樊哙,不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疯抢秦宫珠玉珍宝,反而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到了这个高度。

于是,樊哙闯进内殿,力劝刘邦赶快还军灞上,不要贪恋奢美色。刘邦不听,他又拉来张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劝谏,才最终让刘邦清醒起来,还军灞上。在关键时候,他能考虑到如此长远,真是非寻常辈所能比。

又如萧何。在秦朝时,萧何任沛县主吏掾,一个职小吏,他却是个无论学、识、才、干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办事稳妥:在沛县,萧何办事熨贴是非常有名的,当时,秦朝一御史来监察郡政,因工作需要,与萧何一起办公,萧何事事妥当,大获御史赏识,事情办完后,萧何因此被委任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而他们这些所谓“狐朋狗友”的成就,哪一个随便拉出来都是开国功臣,不是王侯,就是将相,好不拉轰,那么他们是从一个个小青年成长为一个个王侯将相,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人的结论是:

一、跟对了人;

二、做对了事;

貌似很简单,遇到、做到却很不容易;他们从曾经的“狐朋狗友”蜕变到开国元勋可谓是一飞升天,而这些“狐朋狗友”却在中途经历过千万次的的艰辛与考验,和这几个集团共同成长、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才有了后来的集团因他们的功勋卓著而成长为一大王朝,他们也因集团的成功而得到个人荣光!

所谓的“治国大才”都是锻炼出来的。治大国就像炒一道菜,得选好食材,掌握好火候,搞对工艺流程,最关键的是要去“做”,通过不断的做和实验,不断总结和改善,才最终成为食神!道理是一样的,所谓治国大才,出生时也与常人没什么两样,同样需要喂奶,没长什么三头六臂,至于那种出生有异象的说法,多半是附会而已。名将是打出来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是最厉害的。如果有一天,你单位的领导要给压担子,就代表要提拔你了,因为给你锻炼的机会啊!在大争之世,刘邦团队怀着开放的心态,在混乱中学习、成长,能力一点一点提升,他们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赛,让自己变得更强,他们不相信宿命论,不相信“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而是坚韧不拔,屡败屡战,最终反败为胜,逆袭成功,问鼎冠军!

网络配图

在这样一个淘汰赛过程中,他们的心胸、格局和能力是一步一步修炼起来的,并非一开始就具备了治国的能力,假如真的把一个小小的亭长立马提拔到皇帝位置,十有八九估计没有好下场!虽然刘邦曾经做过亭长,但是坐拥天下后,刘邦早已不是那个做亭长时的刘邦,因为他已经“脱胎换骨”。请诸位记住:英雄不问出处!别老是他妈盯着一个人的过去,有本事的人都想着如何把握当下,决胜未来!

和其他诸侯相比,这样的出身当然先天就有劣势,无论是整个集团的威望、号召力,还是成员们的眼界、能力等素养,都比不上六国贵族。不过他们有两点优势,是项羽等贵族无论如何比不上的。

首先是对底层民众的了解。他们本身就来自普通百姓,都能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楚汉战争中也就相对注重争取民众的支持,比如入咸阳后的秋毫无所犯,绝对会为刘邦大大加分。再比如,刘邦军之前也有过屠城,但之后改弦更张,开始注重保护百姓。民众的支持是刘邦集团胜利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对秦政的熟悉。刘邦本人,还有萧何、曹参、任敖周苛等,都是秦国基层公务员,既体察民情更熟悉秦朝的制度,十几年的时间足够他们认识到秦政的先进性,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就有意识的在军中推行军功爵,樊哙列传里就明确记载了他每一战斩首多少、得哪一级爵。立国之后,刘邦集团更是毫不犹豫地原样继承了秦制。这种政治眼光,是包括项羽在内的哪个六国贵族都办不到的。

相比而言,他们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缺陷,都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弥补的。所以说,题目中说这些人都是治国大才,倒不如说他们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并在长期奋斗中得到了持续的成长。

网络配图

良驹不与驽马为伍,志士不与盗贼同路!一个讲义气的人身边总能聚集起同样舍生忘死的朋友!有了目标更是可以相互信任的去完成!所以刘邦手下都不自私自利,刘邦又宽怀大度,钱财职位该给就给!所以有人拼死效命!如周苛纪信!相比之下,项羽,陈胜的军队因为心不齐,又过于在意钱财功名!所以初期刘邦这种盈利模式是亏本的,后期却能赚钱,项羽陈胜的模式前期凶猛,后期乏力,各自为战,相互猜忌!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

刘邦有朋友,项羽也有,我们也有,刘邦的朋友成了治国大才,项羽的朋友有的选择背叛,有的牺牲,因为命运不同才有了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故事。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解密:重臣司马光为何要置一乡下女孩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光

    中国封建时代有一起情节简单的伤害案,那就是《宋史·刑法志》记载的一个著名案件“阿云之狱”。在案发时的宋代,后经明至清末,围绕该案定性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历史评说多认为,“阿云之狱”其实是一场变法之争。虽然如此,但是此案的判处结果却成为中国古代司法上的一个亮点,那就是关系到古代传统法律中最重要的刑法适用

  • 历史上第一位女战神 死后竟被老公配冥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妇好

    她,不爱红妆偏爱武装,虽身为女儿身却有着男儿的骁勇多谋。身为王后,独得王的专宠,更甚是在她死后,丈夫因怕她在阴间得不到庇护而多次为她配冥婚,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男权社会,女子多是男人的附属,尤其是皇室的女人,多是深宫锁清秋,有几个能绕的过大院的是是非非?她们满脑子都是如何讨得王的欢喜,不管出于

  • 宋高宗为何非要杀岳飞?岳飞又是如何找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高宗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民。岳飞少年家境贫寒,仍然刻苦学习《左氏春秋》、孙子和吴起兵法,习练武艺。长大成人后,力气非常大,能操拿300斤的弓,能拉开8石的力弩,后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对于岳飞的死因,多数人都认为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的,

  • 最荒淫无耻的皇帝王衍,和大臣娇妻偷情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衍

    说起历史上连手下大臣的媳妇也不放过的最荒淫无耻的皇帝,应该说非前蜀后主王衍莫属。这王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11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原名王宗衍。皇太子元膺死后,王建突发奇想,便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蜀光天元年六月,72岁的王建驾崩。王宗衍继立为帝,他将自己的名字去掉中间的那个“宗”字,改为王衍。为什么王衍在

  • 古今中外十大好色文人:苏轼偏爱幼女,金外败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人,苏轼

    NO.1:苏轼娶幼女为妻苏轼前两个女人是表兄妹,第三个女人是他的侍妾王朝云,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买下的,当时朝云只有十二岁,姿容俏丽,能歌善舞,聪敏过人,甚得苏轼的欢心。秦观赞她“美如春园、目似晨曦”,后来她一直陪伴苏轼左右,直到病死在惠州,年仅三十四岁。NO.2:曹操争风吃醋杀孔融“铜雀锁二乔”家喻

  • 不仅唐玄宗娶儿媳,还有几个皇帝一样荒唐,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

    说起抢走儿子老婆的帝王,大家马上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本来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尽管后来白居易老先生在 《长恨歌》 中把这事加工成了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甚至还将他们比喻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依然掩饰不了其乱伦的本质。其实,抢儿子的老婆这种事,并不是唐玄宗的专利,而是早有先

  • 后周世宗柴荣是怎么死的呢?死因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不乏雄图大志,就在他要大展拳脚之际,却早早地离世了,留下了尚未完成的远大目标和年幼的继承者。他的死是一个时代的遗憾,似乎是天妒英才了,有后人假设如果后周世宗柴荣不是正当最好的年龄时去世,会不会由他来统一各国呢?那么后来的宋朝还有没有机会建立呢?当然这是对柴荣早逝的感叹。柴荣怎么死的后周逐

  • 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凶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汪直

    话说明代中后期倭寇猖獗,肆意侵扰我沿海以及内陆地区,据明史曰:"寇所到处,烧杀辱掠,肆意妄为…",有人开始说了,这说的不对,里面大都是沿海地区的老百姓,假冒倭寇,其中有个叫汪直的,还有个叫徐海的,是他们的头子。这些至于真假,暂且不提,只说倭寇手里用的家伙事儿,这东西才是今天要说的。这倭寇凶猛,除了本

  • 他虽没什么大本事,政治上也没什么作为,但他三个儿子相继成了三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顺宗,唐宪宗

    大唐唐朝的第十一个皇帝李纯,是唐顺宗长子。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加强中央集权,在位15年,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也出现了一片中兴之象。但就是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却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犯了大错。起初李纯是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的,李宁好读书、遵礼教。但李宁17岁被立为皇太子,做了两年东宫之主就不幸于19

  • 倭寇入侵,皇帝却请一个县长夫人出马,一战杀敌五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靖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沿海地区匪患不断,黎民百姓不得安生,于是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立志抗倭,保家卫国的英雄们。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在这些人当中,还有一个县长夫人,说起这个县长夫人,那可不得了,她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所有人为她喝彩。公元1507年,在广西田州,也就是今天的田阳县举办了一场十分隆重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