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重臣司马光为何要置一乡下女孩于死地?

解密:重臣司马光为何要置一乡下女孩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81 更新时间:2024/2/10 21:32:53

中国封建时代有一起情节简单的伤害案,那就是《宋史·刑法志》记载的一个著名案件“阿云之狱”。在案发时的宋代,后经明至清末,围绕该案定性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历史评说多认为,“阿云之狱”其实是一场变法之争。虽然如此,但是此案的判处结果却成为中国古代司法上的一个亮点,那就是关系到古代传统法律中最重要的刑法适用原则——自首的认定。

《宋史·刑法志》记载的案件“阿云之狱”,发生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13岁的登州 (今山东登州)少女阿云还在为母亲守孝,孤苦无依。没想到阿云的叔父贪图钱财,竟然以几石粮食(价值约等同于现在2000元人民币)就将阿云卖给了一位名叫韦大的老光棍为妻。

韦大容貌丑陋,阿云对这门亲事死活不愿意,可又拗不过叔父。于是阿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死韦大。

网络配图

阿云晚上悄悄来到韦大的家里,适逢韦大正在熟睡,阿云拿起砍柴刀朝着韦大一阵乱砍。被惊醒的韦大下意识地翻身起来用手阻挡,阿云看韦大醒来,又惊又怕,丢掉柴刀,扭头就跑。

阿云当时只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柔弱无力,对韦大一阵乱砍,除了砍掉韦大一个手指头外,韦大身上其他地方都是些皮外伤,没什么大碍。于是媳妇没娶着、差点丢掉性命的韦大立即报了官,说有人要杀他。

知县立即将阿云捉来,说这案子明摆着就是你干的,你就招了吧,免得受皮肉之苦。阿云也不抵赖,毫不隐瞒地将事情的整个由来说得清清楚楚。就这样还不到一天,这起杀人案就这样告破了。

其实这是一起很简单的案件,按照今天的法律,得按伤害或者杀人未遂定罪,这类案件多的是,绝不致引起热烈讨论。阿云杀未婚夫之举,也许出于反抗包办婚姻?《宋史·许遵传》说:“初,云许嫁未行,嫌婿陋。”出嫁前对容貌丑陋的未婚夫已存厌恶之心,后来憎恨心理转化为坚决的行动。险做刀下鬼的男人,未见记载有劣迹,论理该算无辜者。任何时代的法律,总以维护社会安定为直接目的。阿云不愿嫁韦某,绝无剥夺韦生命的权力,虽未造成杀死他人的后果,伤害或杀人未遂则是清楚无误的。封建时代对故意伤害杀人罪,照例以“杀人偿命”为准则,处置甚严。

当时,审案的是登州知州许遵,与审刑院、大理寺等司法机关判决“绞刑”的观点迥异。他的理由是:一、阿云“许嫁未行”,只可“以凡人论”,有从轻情节不能按杀夫论罪;二、讯问后立即承认所作所为,应以“自首”对待。

许遵认为,阿云被许配给韦大时尚处于为母亲守孝期间,按照宋朝律法规定,守孝期间的婚约无效,再者阿云是被叔父逼婚,自己并不同意这门亲事,因此这门亲事,无论于公于私,都是不合法的。

刑部不接受许遵的申辩,依然维持死刑判决。这时事情又发生了戏剧化的转折。许遵被调往大理寺任大理寺卿,这是大理寺的最高长官,这下许遵掌握了案件复核的主动权,阿云被改为有期徒刑。惊动皇帝两大名臣展开辩论

网络配图

但御史台又不干了。御史台相当于现在的纪检、监察部门,专门负责督查政府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御史上书皇帝,弹劾许遵,说许遵利用职务之便枉法,之所以不说徇私枉法,是因为没人相信许遵和一位乡下的平民女孩有什么私下交易。

神宗皇帝把这个案子发到翰林院,让司马光王安石这两个当时最有名望的翰林学士来评判。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都对对方的才学、人品十分钦佩,但政见截然不同。

司马光支持刑部的死刑判决,王安石支持许遵的有期徒刑判决,两个翰林学士为此在朝堂上吵的不亦乐乎,谁也无法说服谁。

但司马光和王安石争论的真正意图不在这里。当时王安石在朝廷里鼓吹变法,司马光坚决反对变法。如果以皇帝的诏书为准,就证明皇帝的旨意对法律有最终解释权,皇帝的旨意可以对法律进行修改和变更,而这是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基础。

其实,早在此案发生前的当年七月,宋神宗曾颁布诏令说凡是谋杀被害人致其受伤,司法官经审问,将要纠举时,罪犯自首,依照谋杀罪减刑二等论处。审刑院、大理寺判阿云死罪,并以违反服丧期间不得婚嫁的律文为由奏报皇帝裁决,皇帝在承认此判决的基础上赦免了阿云死罪。

没过多久,朝廷大赦天下,阿云被释放回家。回家后的阿云又重新嫁人生子,案子似乎真的结束了。

宋神宗元丰八年 (公元1085年),67岁的北宋名臣司马光终于当上了宰相。司马宰相上台后,又将这一起陈年老案翻了出来,重新进行审理,审理的结果是,将案中原来已经释放回家的一名乡下女子改判死刑,并立即斩首示众。

网络配图

此时距案件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身为宰相的司马光与这名乡下女子有何仇怨,为何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还一定要置她于死地呢?

其实问题并不在案件本身,这还是一个派系党争的问题,其中关键的原因乃是皇帝、群臣对于此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首,如何认定而应起的广泛争议。该争议绵延两朝,史所罕有。但进一步思考,从“阿云之狱”涉及的皇帝、群臣的轮番论辩中,我们正还可以隐约窥得北宋一朝由王安石变法而引发的愈演愈烈的党争。大臣党争,历代不绝。虽然孔子曾经说过君子群而不党,但君子结党自汉以来已经屡见不鲜(如东汉党锢之祸)。

标签: 司马光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第一位女战神 死后竟被老公配冥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妇好

    她,不爱红妆偏爱武装,虽身为女儿身却有着男儿的骁勇多谋。身为王后,独得王的专宠,更甚是在她死后,丈夫因怕她在阴间得不到庇护而多次为她配冥婚,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男权社会,女子多是男人的附属,尤其是皇室的女人,多是深宫锁清秋,有几个能绕的过大院的是是非非?她们满脑子都是如何讨得王的欢喜,不管出于

  • 宋高宗为何非要杀岳飞?岳飞又是如何找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高宗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民。岳飞少年家境贫寒,仍然刻苦学习《左氏春秋》、孙子和吴起兵法,习练武艺。长大成人后,力气非常大,能操拿300斤的弓,能拉开8石的力弩,后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对于岳飞的死因,多数人都认为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的,

  • 最荒淫无耻的皇帝王衍,和大臣娇妻偷情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衍

    说起历史上连手下大臣的媳妇也不放过的最荒淫无耻的皇帝,应该说非前蜀后主王衍莫属。这王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11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原名王宗衍。皇太子元膺死后,王建突发奇想,便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蜀光天元年六月,72岁的王建驾崩。王宗衍继立为帝,他将自己的名字去掉中间的那个“宗”字,改为王衍。为什么王衍在

  • 古今中外十大好色文人:苏轼偏爱幼女,金外败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人,苏轼

    NO.1:苏轼娶幼女为妻苏轼前两个女人是表兄妹,第三个女人是他的侍妾王朝云,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买下的,当时朝云只有十二岁,姿容俏丽,能歌善舞,聪敏过人,甚得苏轼的欢心。秦观赞她“美如春园、目似晨曦”,后来她一直陪伴苏轼左右,直到病死在惠州,年仅三十四岁。NO.2:曹操争风吃醋杀孔融“铜雀锁二乔”家喻

  • 不仅唐玄宗娶儿媳,还有几个皇帝一样荒唐,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

    说起抢走儿子老婆的帝王,大家马上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本来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尽管后来白居易老先生在 《长恨歌》 中把这事加工成了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甚至还将他们比喻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依然掩饰不了其乱伦的本质。其实,抢儿子的老婆这种事,并不是唐玄宗的专利,而是早有先

  • 后周世宗柴荣是怎么死的呢?死因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不乏雄图大志,就在他要大展拳脚之际,却早早地离世了,留下了尚未完成的远大目标和年幼的继承者。他的死是一个时代的遗憾,似乎是天妒英才了,有后人假设如果后周世宗柴荣不是正当最好的年龄时去世,会不会由他来统一各国呢?那么后来的宋朝还有没有机会建立呢?当然这是对柴荣早逝的感叹。柴荣怎么死的后周逐

  • 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凶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汪直

    话说明代中后期倭寇猖獗,肆意侵扰我沿海以及内陆地区,据明史曰:"寇所到处,烧杀辱掠,肆意妄为…",有人开始说了,这说的不对,里面大都是沿海地区的老百姓,假冒倭寇,其中有个叫汪直的,还有个叫徐海的,是他们的头子。这些至于真假,暂且不提,只说倭寇手里用的家伙事儿,这东西才是今天要说的。这倭寇凶猛,除了本

  • 他虽没什么大本事,政治上也没什么作为,但他三个儿子相继成了三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顺宗,唐宪宗

    大唐唐朝的第十一个皇帝李纯,是唐顺宗长子。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加强中央集权,在位15年,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也出现了一片中兴之象。但就是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却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犯了大错。起初李纯是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的,李宁好读书、遵礼教。但李宁17岁被立为皇太子,做了两年东宫之主就不幸于19

  • 倭寇入侵,皇帝却请一个县长夫人出马,一战杀敌五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靖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沿海地区匪患不断,黎民百姓不得安生,于是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立志抗倭,保家卫国的英雄们。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在这些人当中,还有一个县长夫人,说起这个县长夫人,那可不得了,她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所有人为她喝彩。公元1507年,在广西田州,也就是今天的田阳县举办了一场十分隆重的婚礼,

  • 古代选妃制度严密,5000人中只能留下50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后宫选妃

    在我国古代,选美其实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历朝历代都有从民间挑选美女的习惯,例如春秋时期的西施和汉代的王昭君都是从民间选上来的。但真正将其拔到关乎国之安危这个高度,还是明清两朝的事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贱,自从君临天下后,事必躬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除了除功臣、废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