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乾隆皇帝为何不待见大臣张廷玉的原因

揭秘乾隆皇帝为何不待见大臣张廷玉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48 更新时间:2024/2/3 4:01:01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乾隆为何不“待见”张廷玉呢?

1749年,张廷玉已经是个老头子了,花甲之年的他被乾隆抓到了把柄,皇帝认为张廷玉年纪太大,就给张廷玉了一个特权,遇到大风大雨及温度高的天气可以不用入朝,然后还找了个人来代替他的职位。表面上乾隆是为了张廷玉考虑,实则是为了换掉张廷玉,已经做的很明显了。张廷玉是个聪明而且识时务的人,不等乾隆再次下手就主动提出了要辞官回乡。张廷玉一提辞官的事乾隆立马答允。乾隆以为此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张廷玉请求最后一次入朝一来告别二来谢恩,并且上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让乾隆龙颜不悦。张廷玉要求乾隆给自己写一份保证,保证自己死后能有资格入太庙。乾隆很不开心,但是还是硬着头皮为张廷玉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一个主题思想就是会让张廷玉死后入太庙,就如先皇答应他的一样,不会改变。

张廷玉得到保证后,没去上朝叩谢皇恩而是派了他的儿子去谢恩,这让乾隆怒火中烧,觉得张廷玉就是爬也得爬进宫中谢恩,重病也得把这份礼做到了。有事相求的时候亲自上朝,获得赏赐后的时候连脸都不露一下,还派人来表达,就好像这份赏赐是张廷玉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样,天下是没有这种道理的。乾隆这个抱怨传到了张廷玉的耳中,事发第三天张廷玉就亲自上朝谢主隆恩去了。乾隆一看这情况就知道肯定是有人通风报信去了,并派人查到底是谁走漏风声,查出那个通风报信之人。乾隆就此事借题发挥,认为负恩植党,就将张廷玉的伯爵职位削除了。那些弹劾张廷玉之人看见机会来了,纷纷动手向乾隆告状,并说张廷玉是没有资格死后入太庙的,他不配。乾隆之前做过保证,所以保留了张廷玉这个特权,但是他罢免了张廷玉所有的职位,但仍以工作来赎罪。

1750年,张廷玉的学生,也就是定亲去世了,张廷玉立马看准时机请求皇帝让他回老家。乾隆认为张廷玉不顾情义在非常时刻提出要回乡的无理要求,很是不合理。并拿出太庙的名单给张廷玉自己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否配的上太庙吗?此时张廷玉主动提出死后不要入太庙,听从法律的安排。乾隆开了一个审判会决定罢免张廷玉死后入太庙的资格并且还将其党羽等做了处罚。

1755年,张廷玉去世了,死在一场大病上。张廷玉死后,乾隆一改常态觉得张廷玉是老臣应该得到优待,所以让张廷玉死后又享有入太庙的资格。

张廷玉没有党派,但是乾隆即位的时候,张廷玉还是陷入了这个坑。出现了两个帮派一个就是鄂尔泰一帮,代表的是满族的势力,张廷玉作为汉朝大臣,肯定是汉朝势力。这两股势力乾隆肯定是要畏惧的。加上张家人在朝为官的人数达到了19人,一户人家当官的人有这么多,想想都觉得可怕啊。加上张家的亲家姚家,也是达官贵族之家,这两家肯定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之后满朝势力的头头鄂尔泰去世,那么他的目标当然是张廷玉了。而张廷玉一直想着死后能入太庙和乾隆对着干,敢和当今皇上较劲这不是吃饱了就是脑子当机了。张廷玉辞官回老家还不忘让乾隆写份承诺,拿到承诺后还不去谢恩,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当前锋。本来就有意见的乾隆这下可好,怒火中烧,碰巧碰见有人给张廷玉通风报信又是一场大战。乾隆认为张廷玉在朝中结派,收了张廷玉的伯爵位置,后来又罢免了官职取消了入太庙的资格,张廷玉死后,乾隆做足样子还是让张廷玉入了太庙。

张廷玉作为鼎力三朝的朝中大臣,尽心尽力为官50年,雍正深深疼爱,乾隆嗤之以鼻,只能说伴君如伴虎啊。

张廷玉去世的时候83岁,他因为一场大病而死,他死后乾隆让他得到了优待,可是他生前乾隆并不“待见”他,这是为什么呢?乾隆不“待见”他的原因主要是张廷玉是汉朝大臣,他有着很高的势力,这令乾隆十分害怕,除此之外乾隆还误会张廷玉在朝中结派,所以这些原因之下张廷玉这位鞠躬尽瘁的功臣没有得到乾隆的“待见”。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李煜痴恋周薇:江山都不要最后竟被赵匡义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煜

    李煜深爱小周后,可惜造化弄人。李煜的第一个老婆叫周蔷,小名娥皇,也就是大周后。之后才娶得周薇,也就是小周后。两人本是亲姐妹,由于大周后卧病在床,妹妹周薇来看她,如饥似渴的李煜看见之后就将她占为己有了。网络配图《南唐书·昭惠传》记载:重病的大周后见妹妹出现在皇宫里,非常诧异。为什么妹妹来探亲,自己不知

  • 朝鲜常胜将军李舜臣英勇无畏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朝鲜常胜将军李舜臣

    李舜臣将军是朝鲜有名的抗倭将领,他尤其擅长水上作战,多次成功抵抗倭寇对朝鲜的入侵,是朝鲜的常胜将军。李舜臣将军虽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境贫寒,但是他自幼便机敏聪慧,善于骑射,是朝鲜百姓心中的英雄。李舜臣将军过了不惑之年才开始他的仕途,正式进入军旅生涯。他这一生刚正不阿,忧国忧民,一心一意训练水军,保卫

  • 揭秘史上最窝囊的开国皇帝 被权臣活活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睿

    我们了解到的开国皇帝,像秦皇宋祖都是气魄大过山河、威名震慑四海的人物,但是历史上就有那么一位窝囊到被权臣活活气死的皇帝,他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伷的孙子,司马觐的儿子,十五岁时,被封为琅琊王。这个琅琊王可不是电视剧《琅琊榜》里的琅琊王。关羽,司马睿的身世,有一

  • 立花宗茂和立花訚千代为何至死都没有相见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立花宗茂和立花訚千代

    立花宗茂,吉弘镇理(高桥绍运/镇种)之长子。从立花宗茂生平中,可以看到日本战国历史的痕迹。立花宗茂出生地点为丰后国国东郡都甲庄长岩屋中的吉弘居馆。他在婴儿时期体格便异乎常人得巨大,于是,其祖父吉弘鉴理为其取幼名为千熊丸。立花宗茂少年时代便力量超群、才能卓越。永禄12年,千熊丸年约3岁,移住筑前宝满城

  • 明代朱元璋“大部制”改革为何废除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

    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六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

  • 弟弟赵光义要干掉赵匡胤是为了继承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光义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其实说是赵

  • 揭秘文盲皇帝登基一字不识 亲政后恶补到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顺治

    清朝是很注重皇帝教育的,怎么会有文盲皇帝呢?按常理来说应该是没有的,但在非常理的情况下就有了。清朝确实有一个文盲皇帝,这个皇帝不是别人,正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在顺治皇帝之前,已经有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努尔哈赤,一个是皇太极,但这两个皇帝都是在关外,努尔哈赤当皇帝时还是后金,到了皇太极当皇帝时改为“清

  • 唐高宗朝仅存的三名将 其中二人竟是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时期,唐朝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战争。有战争就必然会有名将产生,高宗朝时期有很多叫的响名字的将领,包括裴行俭、刘仁轨、程知节,但是真正以战功响彻天下,堪称名将的也就是三个人。网络配图英国公李勣在贞观年间便已经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辅政大臣的他,地位自然不一般。要说李勣大家可能不是太清楚,但是提起

  • 年羹尧被雍正赐自尽后,为何痛哭流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年羹尧

    夕阳的余晖撒在杭州城的一座城门之上,一个穿着黄马褂的男人倚墙而坐,他衣着邋遢,形容憔悴。他抬眼望着远处的天空,手中把玩着一个珠串,像是在沉思,也像是看清了自己的命运。男人的这副模样不会让人想到,他就是曾经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清朝镇守西北,节制四省,统帅二十多万兵马的大将军,而此时

  •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如此器重狄仁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狄仁杰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23年。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