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谜团:为什么诸葛亮会重用张飞疏远关羽?

三国谜团:为什么诸葛亮会重用张飞疏远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91 更新时间:2024/2/9 12:33:48

为什么诸葛亮重用张飞疏远关羽

《三国志》评价张飞、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军师账的。孔明的联吴方针,他执行不力,就是一证。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这个人从来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马超投蜀以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功勋,获得殊荣。关羽不服气,要离开荆州到西川来同马超较一高低。诸葛亮连忙给他写信安抚,一顶高帽子,才使此议寝息。刘备为汉中王后,要用黄忠作他的后将军。诸葛亮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这番话,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的态度。

网络配图

张飞就不是这样了,只要诸葛亮点了他的将,无不悉心为之。而且,多有创造性的发挥,每每创建奇功。对此,诸葛亮和这位莽张飞,往往产生不言而喻的默契。当消息传来,说他所住大寨,逐日间饮酒,酩酊大醉,诸葛亮非但不加怪罪,还派人专程把佳酿给他送去,表明了他们之间心灵上的沟通,和以诚相待的友情。

当初,刘关张起事时,按社会、经济地位,以张飞最殷实富有,“世居涿郡,颇有庄田”,是个有产有业有资财的庄园主。刘备不过是个“贩履织席”之辈,尽管自称皇室后裔,早衰落无考,和阿Q“老子先前也阔过的”差不太离。后来,汉献帝刘协叫了他一声“皇叔”,不过是政治需要罢了。历代皇帝为了笼络人心,还有赐姓一说,所以,不必当真,谁有粉不朝脸上敷呢?他只能算是小手工业者。而关羽,一个推车的运输专业户而已。

由此推论开去,这三兄弟和诸葛亮的关系,恐怕也是由于阶层不同,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不免差异,倒有值得玩味之处的。

刘备起事时,已沦为手工业者兼小商贩,可他早先是没落贵族,大概是无疑的,至少在楼桑村,还能有立锥之地。曾拜卢植为师,自然文化水准要比关张高些,这样,与诸葛亮不但政治观点相同,在文化上,认同的地方也较多。张飞是庄园主,家道殷实,能有供三百余人相聚的桃园,估计虽非士族,也是豪绅一类。所以,他和拥有南阳诸葛庐的这位军师,经济基础相差无几,也许能找到共同语言。关云长是无恒产的自食其力者,他的个体运输行业,无须依赖群体,特立独行,容易产生阶级偏见,而自己又稍稍识得几个字,不大买账于文化和士大夫,对于诸葛亮就不如那两位融洽了。

再加上关羽的骄矜自满,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性格,特别是封了汉寿亭侯以后,就自我感觉更加好了。到独挑大梁,驻守荆州时,更是目中无人,感觉错位。是件别人看来可笑,而对他本人却很可怕的事情。要是关老爷有些许的清醒,也不至于走麦城,身首异处了。

网络配图

诸葛亮一到新野,关张就联合起来抵制这位军师,但跳出来责难的是张飞,关羽是个爱作深沉状的人,站在幕后,唆使猛张飞上。从三顾茅庐起,关羽就不大相信诸葛亮的能力。这是那种对知识分子的压根儿不信任的阶级感情,没有办法,他从山西一路推车过来,汉代那些地方小官僚,刀笔吏,少不了压迫他,欺诈他,使他有反抗感。心里说,有什么了不起的,端这臭架子。他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也。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这个“惑”字,是他心里话,因为,孔明一来,他的副手地位就动摇了。从此开始,这将相之间,就绝不会是亲密无间的了。

刘备到东吴招亲,诸葛亮派赵云陪同,而不敢将锦囊妙计授关羽,怕他乱作主张。借东风后,安排赵云来接他,也不愿麻烦这位关老爷,怕他未必如约而来。赤壁之战,诸葛亮迟迟不睬他,是否真的用激将之法,还是有为难之处,或存心让他放曹操一马,于史无据,也就只好姑妄信之。但是,最后才安排他在华容道,可见对这位骄纵的将领,不得不再三斟酌,自然是有许多顾虑棘手之处,是可以想象的。

关老爷见不把他摆在重要位置上,当时责问诸葛亮:“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听他口气,到底诸葛亮指挥关羽,还是关羽指挥诸葛亮?令人费解。大概拜把子兄弟便有这份和军师平起平坐的特权。等到华容道放走了曹操,犯了军令状,还是刘备出来给他说情,才算了事。其实,正因为他知道必是这么一个结果,才敢义释华容。特权,和特权阶层,以及被毒化了的社会风气,使得他有所倚仗地不在乎。

网络配图

如果孔明执法如山,从他华容道放走曹操起,就严惩不贷的话,那么,此后的他,在荆州主政,也许未必敢于自我膨胀、不知天高地厚了。正因为刘备的包庇,诸葛亮也就不得不迁就,既不能责人,更不能责己,也就只好稀里糊涂,不了了之;或者,走走形式,做做样子;或者,深刻认识,从轻处理;或者,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或者,最简单的,就当交了一次学费,下次注意便是了。

看来,诸葛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有其无药可治的软弱性,对于这位身居高位,后台很硬,存心不买他账的,又是劳动阶层出身的汉寿亭侯,除了以顾全大局自勉,大抹稀泥外,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这类抹稀泥的难处,从古至今,岂是诸葛亮一人的故事吗?但是,稀泥这东西,糊得一时,糊不了长远,最后关羽在荆州大败,不就是这种迁就、马虎、不深究,由他而去,听之任之的结果吗!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让自己的父亲“戴绿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一直被人们称为流氓皇帝,那么他为什么被称为流氓皇帝呢?我们来看一看比较被大众认可的说法,首先他贪酒好色,和邻居家的寡妇胡来,生了个儿子刘肥;其次是这货经常吃霸王餐,《史记》中记载他:“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为什么店家这么干,史书上说是因为他们看到刘邦喝醉酒后躺

  • 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大臣上朝竟如丐帮聚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帝

    人家皇帝吃饭不都得餐餐山珍海味,摆上个几大桌,就算不吃也得撑住排场,而这货一个小桌,四盘菜,还基本都是素的,皇帝当成这样,我也是无语了。再看他穿的,除了龙袍是好的,其他衣服全都是补丁,一个连一个,跟糖葫芦似的,人家皇帝那不说金丝镶边,那也的是锦衣华服吧。而且有个更变态的规矩,除皇太后、太后以外,其他

  • 为得宠爱这女子竟对皇帝有春药,位及皇后因私通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孝文帝,冯妙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对皇帝使用春药的皇后。冯妙莲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皇后,关于这个人物历史资料上有相关记载,她非常地美貌,而且聪慧懂得眼色,再加上和孝文帝一样有着喜欢汉学的爱好,所以很快就获得了皇帝的宠幸,并且还凭借着这份宠幸将自己的妹妹从皇后的位子上拉了下来,转而自己成为了皇后,因此民间总是流传着许多

  • 中国第一老丈人7个女儿3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独孤信

    独孤信,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出身鲜卑望族,祖籍云中,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他原名为独孤如愿,史书记载“美容仪,善骑射”,意思就是颜值高,会打仗。少年时代的独孤如愿就是英俊的小鲜肉,20出头更是颜值巅峰,军营上均知有位帅将“独孤郎”,明星光环闪瞎眼,最有代表的一件事就是他出城打猎打马归来,因为快宵

  • 他名列开国五大臣,执掌镶白旗,击败晚明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努尔哈赤

    扈尔汉出身于满洲古老姓氏佟佳氏,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雅尔古寨,父亲扈喇虎是努尔哈赤的妹夫。早年时期扈尔汉的父亲扈喇虎与族人发生了冲突,被迫离开部族归顺了努尔哈赤。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所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誓师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仅过了6年,努尔哈赤已经差不多统一了建州女真等部,当时扈尔

  • 此人从未登基当皇帝,却被世界人称作“大帝”,他就是凯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凯撒大帝

    我想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我们提到古罗马凯撒的时候,往往都会情不自禁的在其名字前加个“大帝”——凯撒大帝,以表示对他奠定罗马帝国根基的敬意。然而虽然凯撒从理论上说是奠定了罗马帝国的根基,但他并不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人,他从始至终都是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家,在世的时候虽然位居终生独裁官,掌管罗马共和国

  • 李世民嫡长子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最后又为什么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李承乾

    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八岁就被立为太子的李承乾,应该是一个历史幸运儿才是,那为什么后来还迫不及待地犯上作乱造父亲的反而被洗掉的呢?这个说来话长。话说李承乾同志少时就特敏惠,识大体,很有决断力,可谓老成持重。又由于是嫡长子,所以也被最高领导从小重点培养,八岁就毫无争议地当了革命接班人,稍长时李世民还常带

  • 这位妃子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全国都震惊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溥仪,刀妃

    溥仪在选妃的照片中,随意画了一个圈,就改变了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而这个女人就是额尔德特•文绣,她是满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随着端恭去世,文绣的家开始败落,一转眼,十多年过去,文绣已经出落成为了一位大姑娘,她的容貌并非沉鱼落雁,但却有着一股大家闺秀的气质。不拼容貌拼气质,这事儿说得就是文绣。这一年,溥

  • 溥仪一生最崇拜的祖宗,并非康熙,也不是乾隆而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溥仪

    细数清朝十二帝。数不尽的历史故事,说不完的千秋奇谈,对于清王朝,很多人都会从心底对其有一种排斥情绪,因为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异族王朝,也是历朝历代割地赔款最多的王朝。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满清王朝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历代君主几乎没有出过昏君,哪怕是最后一代皇帝溥仪,也知道励精图治,绝不向蜀

  • 大唐高僧玄奘有何功绩,能让百万人为他送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唐朝,玄奘,

    大唐高僧玄奘,又称“三藏法师”,生于公元602年,圆寂于664年,在这短短的62年的岁月里,玄奘法师究竟作出了什么样的功绩,可以让当时的大唐王朝在他安葬时,一百余万人为其送行,三万余人为他守墓三天三夜。大雁塔与法师其一,一心西行求法、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玄奘法师,自幼天赋异禀,聪慧好学,在13岁于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