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后 魏王李泰为何也被废掉

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后 魏王李泰为何也被废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60 更新时间:2024/1/25 12:19:22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承乾李泰,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643年4月,当李承乾、李泰争储风波彻底爆发后,当时已在位17年的李世民绝对没想到,自己英明一世,竟然也会犯下与父亲李渊的同样的错误,差点经历了人生中第二次骨肉相残的悲剧。而果断废掉这两个儿子,既是他的补救措施,也是对过往的反思,最终确实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为啥说李渊、李世民犯下同样的错误呢?无论是玄武门事变,还是李承乾、李泰争储风波,在位的皇帝都是第一责任人。

看到史书中关于李建成、李世民在玄武门手足相残的记载,我们感叹于亲情在权力面前的脆弱,却极少注意到一个情况:在李氏兄弟走到这一步的过程中,他们的父亲李渊扮演了什么角色?

当初李渊称帝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李元吉则被封藩王,这属于常规操作,没什么问题;

不过在接下来,李渊在两方面的做法存在巨大争议:

其一,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渊过于偏好使用宗室为将,如李孝恭李神通、李道玄......等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工作更是逐渐集中到了能力特别突出的秦王李世民身上。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道理上来说,让亲儿子掌握军权是最放心的;然而,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李世民的战功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李渊也只能不断给他加官进爵,最后甚至创造了“天策上将”这个位居藩王之上、太子之下的官位,同时还让其兼任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几乎掌握了关东地区的军政大权。

人的野心并不是天生膨胀的,大多与权力、地位成正比。为大唐打下大半个江山的李世民,自然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幕府中的文武也希望自己的领导能成为未来的天下之主,以便自己随之提升,这都算是情有可原;

而李建成那边,对于弟弟的战功、威望自然是心存忌惮,即是李世民对储君之位没什么想法,李建成想必也定会设法除之而后快、清除自己的威胁。

因此,兄弟俩围绕着储君之位展开了多年的明争暗斗。这个时候,李渊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如果想避免局面向着不可控的趋势恶化,李渊应当机立断,要么坚持立储以长,旗帜鲜明地维护李建成,打压、剥夺李世民的权位;要么立储以贤,改立功劳赫赫、深得军心民心的李世民。

然而,这两种方式想要实行起来都会伴随着相应的代价,于是乎,李渊犯了第二个错误:在好几年的争储之战中,他几乎啥都没干,基本采取了和稀泥、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就造成了一个必然的局面:两大集团野蛮生长,最终在玄武门靠着计谋、武力,以血的代价自行决出了高下。

从后来李世民对李渊的方式来看,他应当是心怀不满的:如果当初父亲当机立断,看在功劳、贡献的份儿上果断改立自己,怎么会让事情发展到兵戎相见的那一步?自己怎么会背上手足相残、弑兄杀弟的恶名?

然而,“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随着李世民成为父皇,他也犯下了当初父亲犯下的错误。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8岁时就被立为太子,自幼聪明可爱、宽厚仁慈,为了培养他,李世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是,随着年纪渐长,李承乾患上了腿疾,外形上受到损害,内心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加上察觉弟弟魏王李泰觊觎太子之位,他越发变得叛逆,经常有一些不合时宜之举;

同时,李世民则犯下了一个错误:虽然对长子不离不弃、费尽心思教育,但在不经意中却对嫡次子李泰高看一眼。史书记载,李泰多才艺、善于写文章,得到了李世民的喜爱,享受了以下特殊待遇:

被允许自行设立文学馆、吸纳文人(意味着能够形成政治派系,就像当初李世民在天策府招揽文人一样);

由于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李世民允许他可以坐着轿子入朝,这是凌驾于制度之上的殊荣;

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亲临李泰宅邸,还刻意在长安范围内颁布赦令、免除了所在地百姓的当年租赋,并对魏王府的官员们大加赏赐;

李世民每月配给李泰的银钱财物,额度超过了太子李承乾,以至于谏议大夫褚遂良专门上书劝谏,提醒李世民不可以违反制度,让“当亲者疏,当尊者卑”;

后来,李世民又破例让李泰入住皇宫的武德殿,这次魏征也看不下去了,他愤而上书一封,使得李世民收回了成命。

正是对李泰的特殊恩宠,才在无意中刺激了对方的欲望;特别是看到哥哥腿脚不方便、有损大唐形象时,李泰的夺嫡之意越发强烈。他在朝廷收买人心、拉帮结派,亲信韦挺、杜楚客甚至带着钱财为他“要结朝臣,津通赂遗”。

而李承乾对这种局面自然也不会束手就擒,两人各显神通,搅得朝廷暗流涌动,甚至还形成了不同的派系:“文武群官,各有附托,自为朋党。”

随着形势的恶化,李承乾、李泰兄弟也逐渐走到了与玄武门相似的一幕。公元643年4月,在凌烟阁功臣侯君集的支持下,不甘心失败的李承乾意图发起政变,不过因人告密而东窗事发、宣告流产。

随后,在面对父亲的诘问时,李承乾如是说:

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直白点说:自己贵为法定的太子,怎么会有发动政变的道理?只是因为李泰处心积虑、步步相逼,自己在情急之下、受了心怀不轨者的教唆,才走到了这一步。如果改立李泰为太子,那就正好让他得逞了。

李承乾的这番话,无异于再度揭开了李世民内心中本已接近愈合的伤疤:

自己在皇位上拼了17年,表现也许并非尽善尽美,但绝对称得上文治武功、为大唐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即使如此,当初在玄武门手刃兄弟这一事实,仍是自己心中迈不过的坎。

悲剧的是,眼下自己的亲儿子却也要步上自己的后尘;更让人难以面对的是,自己确实像父亲当初那样,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随后李世民对身边人说:“承乾说的也有道理,他固然大逆不道,而李泰也居心险恶,两人决不能当太子。并且,如果我立李泰当太子,那就等同于告诉世人,储君之位可以通过苦心经营而来。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而藩王企图谋取的,两人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要传给子孙后代。”

此外,基于对几个儿子性格的了解,李世民认为,如果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势必没好果子吃;但假如李治接班,李承乾、李泰必定会安然无恙。

随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李泰被降级,但都保住了性命。同时,如李世民预料的那样,为人仁厚的李治上位后,对当时仍在世的李泰优待有加,并没有加以迫害。

虽然同样是争储,但李世民三个嫡子的命运,比当初李渊三子的处境好了太多;并且在后来的两百多年里,大唐王朝极少再次出现兄弟争位的事件。由此来看,李世民吸取教训、及时止损的手段是无比英明的,可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因此司马光赞道:“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标签: 李承乾李泰

更多文章

  •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而其也如同霍去病那般英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辛弃疾,霍去病

    一说到辛弃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辛弃疾所作的诗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风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体现出了辛弃疾壮志未酬的伤感。他的名字和

  • 刘娥除了出身之外,她还有着什么被群臣诟病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娥,问题

    在提及宋仁宗赵祯时,无法不被提起的身世之谜,也是我们常在小说、戏文中听到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不过,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不是这位“太子”,而是当初做出“换太子”这事的主角——宋真宗第三任皇后刘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狸猫换太子”中她堪称一代奸妃“狸猫换太子”的

  • 雍正为什么会被后世所骂 雍正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雍正

    在清朝众多皇帝之中,用雍正皇帝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皇帝也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皇帝,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他可以是勤于理政又敢于革新的优秀皇帝,整顿了朝廷内部,又造福百姓;他也可以是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的封建皇帝,但在其执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关于雍正继位就是一个密,很多人表示 ,雍正

  • 曹操和杨修相比 两人谁更加有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杨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杨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自黄巾之乱时便起义兵,于官渡之战后,曹操取代袁绍,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诸侯。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为四世三公中杨家的子弟,机智过人。但可惜的是,最后卷入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位争夺中,被曹操所杀。那么,一

  •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恢复李建成太子身份,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唐朝

    大家好,说起李世民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让位给李世民,是为唐太宗。唐太宗登基后追谥李建成为“息隐王”、李元吉为“海陵剌王”,将二人以礼安葬,在唐朝官方的层面上对李建成和李元吉进行了“盖棺论定”。但让人感到

  • 武则天对来俊臣如此保护 来俊臣死后为何会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来俊臣,武则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来俊臣和武则天,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来俊臣本来是武则天极为信任的人。来俊臣罗织罪名,用残酷的刑罚迫害大臣,搞得不少人家破人亡。在这期间,不少人上书武则天,或者直接当面向武则天控诉来俊臣。但是武则天一直保护着来俊臣,谁告发都没用。后来,来俊臣诬陷的人,甚至包括武则天的女

  • 曹操最痛恨的两位诸侯分别是谁?有一位是陶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汉朝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而就曹操来说,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和众多诸侯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比如在曹操刚刚立足兖州的时候,就被吕布反客为主,差一点就丢掉了当时唯一的地盘。在消灭吕布之后,曹操又和袁绍、马超、韩遂、孙权、刘备等诸侯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比如在和袁绍较量的时候,曹操一方

  • 朱由校身为皇帝却不务正业 朱由校算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由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朱由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熹宗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七年,却一心喜欢木工的活儿。就因为如此,魏忠贤专门找他做木工的时候,跟他汇报国事,而不务正业的朱由校,就让对方看着办,结果魏忠贤越来越放肆。可谁知,朱由校却忽然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众所周知,奇葩皇帝

  • 关羽求娶秦宜禄之妻有何用意?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求娶秦宜禄之妻有三个疑点,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有人用三国史料来质疑关羽的为人,说他惦记秦宜禄的老婆,不是正人君子该干的事儿。可是我们细看这些史料,就会对关羽求娶秦宜禄之妻这件事有三个疑点,这些疑点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使秦宜禄之妻肯嫁,关羽也未必会娶,

  • 提起李严这个人很是陌生,他为何却成了刘备的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严,刘备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刘备退至永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