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41 更新时间:2024/1/21 19:09:1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周亚夫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皇帝都是“不讲理”的,会不会杀害功臣,从来都不是区分明君/庸君/昏君的指标。

所谓的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皇帝明白你很能干,也很感谢你做出的贡献,但一旦面临某些更大的利益,他会毫不犹豫的把你当成牺牲品,而且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并且,越是英明有为的君主,干这些“缺德”事往往更加得心应手;面对这种情况,身为臣子如何接招,就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时常有人感慨,忠心耿耿的周亚夫被汉景帝逼迫而死。但这并不是个例,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对待周亚夫的父亲周勃也不怎么客气。在几百年后,史上少见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这么考验过李世勣。

但结果差别很大:

年老的周勃,及时认怂,幸运的老死家中;毫不退让、硬碰硬的周亚夫,卒;

而服从指挥的李世勣,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周亚夫的家族成色、人生履历无疑是非常让人眼红的。

他的父亲周勃,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先后参与反秦之战、楚汉战争,屡建战功,成为了西汉王朝开国元勋之一;其后又带兵平定韩王信、陈豨、卢绾叛乱,官升太尉。诛杀功臣成性的刘邦,视周勃为心腹、亲信,“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

事实证明,刘邦的眼光没错。吕后死后,周勃联合陈平刘章诛灭吕氏,拥护代王刘恒即位,为西汉王朝重回正轨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与其父亲相比,周亚夫则有“青出于蓝”的架势。

当初周勃去世后,汉文帝精挑细选,把最具贤能的周亚夫封为“条侯”,以继承其父亲“绛侯”的爵位。

周亚夫首次名噪天下,是由于在细柳营治军有方、严明纪律,甚至连汉文帝亲自赶到,都被守门士兵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为由阻挡在外。

汉文帝不仅不恼,反而大加赞赏。甚至在其驾崩之际,乃拜亚夫为中尉,交代太子:“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周亚夫可以担当领军之任。”

周氏父子二人,被两任皇帝视为值得托付后事的顶梁柱,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汉景帝即位后,立即听从父亲的遗嘱,拜周亚夫为车骑将军。两年后,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全权负责朝廷军队的平叛事宜。

周亚夫不负帝望,仅仅用时三个月就摆平了叛军。自此之后,西汉诸侯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已被消除,可谓名存实亡;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为后来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顺利实施夯实了基础。

周勃与周亚夫这对父子,先后为西汉朝廷立下了匡扶之大功,可谓国之重臣。

但我们别忘了,封建历史上有这么个规律:功高震主、兔死狗烹。越是有能耐的臣子,越是得长点心。

而周氏父子服务的汉文帝、汉景帝,确实是历史上少见的有为之君,他们联手打造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但在另一方面,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两位皇帝各有一个特点:前者是阴,后者是狠。

汉文帝在位期间,孜孜不倦致力于削弱臣权、加强皇权。周勃这种元老级别的自然首当其冲。

汉文帝即位后,周勃就因功被任命为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可谓尊贵一时。

一个多月后,就有人提醒他“高位不可久居”。此时也自我感觉不妙的周勃,麻溜的归还相印、谢罪请辞,汉文帝也不客气,毫不挽留,一口答应。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汉文帝召回了周勃。但仅仅过了十个多月,他又主动劝退这位老臣:“前些日子,我让各位公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地,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走;丞相您德高望重,要不就带个头呗?”

显然这就是公开驱赶。被免去职务的周勃,只得辞别长安这个花花世界、远离大汉权力中心,灰溜溜赶去自己的封地绛县。

但此时的周勃,心里更加不踏实,本就性格耿直的他,脑子越发不清醒。每当朝廷官员来到绛县,他总以为对方是来杀自己的,于是就带领全家上下、全副武装,严阵以待。

这显然就是找抽,如果真的要杀你,就凭这点武装能顶什么事?没过多久,就有人举报周勃意图谋反。汉文帝一声令下,这位老臣被抓进了大牢。

面对狱吏的羞辱,周勃不知如何是好,又是花钱、又是找人,才在薄太后的帮助下逃过了一劫,从此彻底远离了权力枢纽,在封地得以善终。

有父亲的前车之鉴,周亚夫应当更小心才是,何况他面对的汉景帝,在杀掉自己忠心耿耿的心腹晁错时,眉头都没皱过一下。

不过周亚夫也许继承了父亲耿直、不转弯的性格,他通过下面三个步骤,逐渐把自己推到了皇帝的对立面:

其一,平定七国之乱时,汉景帝曾命令周亚夫救援自己的亲弟弟梁王。但周亚夫拒不奉诏,故意让梁王生抗叛军;其后待叛军疲惫时,自己以逸待劳,将对方一网打尽。此计虽妙,但无疑却得罪了梁王。从那后,梁王以及母亲窦太后,少不了在汉景帝身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其二,当汉景帝拿定主意要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刘彻时,身为丞相的周亚夫公开反对。这就罢了,过了些日子,汉景帝想封皇后的哥哥为侯,周亚夫又以“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的高祖遗训给怼了回去。

干预皇帝的家务事,向来没啥好下场,况且周亚夫还用了“击”这个杀气腾腾的字眼。说这话,要看对象,他这是要“击”汉景帝本人吗?

其三,后来,五个匈奴小王向汉朝投降,汉景帝想封他们为侯,以吸引更多的匈奴贵族前来归附。周亚夫再次不服:“这些人背叛主人,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怎么鼓励人臣坚守气节?”

这话道理上没错,但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在当时,面对匈奴日益紧迫的威胁,通过中原的荣华富贵离间对方,无疑是个靠谱的路子。

见汉景帝不听自己的建议,周亚夫则发起了脾气,他干脆称病辞职,撂挑子不干了。汉景帝也不惯着,欣然同意。

此时的周亚夫,其实已经没有机会留在西汉朝廷的权力中枢了。但他之所以连告老还乡的机会都无法享有,则完全是由于自己的继续作死。

接下来的汉景帝,给了周亚夫一个机会,但却得到了最糟糕的答案。

不久后,汉景帝在皇宫中亲自设宴招待周亚夫,其实跟当初项羽招待刘邦的鸿门宴差不多。

君臣相对,汉景帝让人给周亚夫摆上了一大块熟肉,但既没配餐刀,也没给筷子。这一场景,跟当初项羽扔给樊哙一个大猪腿有点类似。

面对这种情况,连莽汉樊哙都明白,即使是刻意刁难,那你也得甘之如饴、欣然接受,连这点小小的委屈都受不了,让领导怎么放心?何况周亚夫面对的,好歹还是块熟肉。

周亚夫不愧是个硬汉子,脸色一沉,毫不客气地回头让人给自己双筷子。他也不想想,宫里的人,是他有资格使唤的吗?汉景帝面带微笑、话里藏刀:“此非不足君所乎?”连这也不能满足你吗?让你吃块肉而已,就把你难住了?

周亚夫的应对是灾难级的:他道歉后,起身走人。汉景帝盯着他的背影说:“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在我面前,尚且如此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我的儿子上位后,岂不被他骑在头上?!

这是充满了杀气的八个字,自此之后,周亚夫之死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至于找理由,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

其实这是不能怪汉景帝,封建王朝是家天下,为自己的儿子铲除一切潜在威胁,每个头脑正常的皇帝在晚年都会这么干。历史上的标杆性明君、从未屠杀功臣的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不能免俗。

公元648年4月,几乎奄奄一息的李世民对儿子李治说:“李世勣才智有余,但没有享受过你的恩德,恐怕以后不会服你。我现在把他降职,如果他立即动身,等我死后,你可以重用他为仆射,视为亲信;如果他有一丝犹豫,就把他杀掉!”

李世勣,是当时仅次于李靖的文武全才名臣,一生战功赫赫、出将入相,而且为人城府极深。当初玄武门事变时,他和李靖俩人,曾明确表态两不相帮。这样的能人,如此不受掌控、不听话,无异于一颗不定时炸弹。

而李世勣的表现,则堪称教科书一般。

一个月后,时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宰相)的李世勣被贬为叠州都督。诏书下达后,他立即动身,甚至连回家打个招呼、取件衣服的动作都没有。

不久后,李治登基,立即把李世勣召回了长安,其后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即宰相,也如李世民所愿成了李治的忠实心腹。无论是对内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还是对外远征高句丽,李世勣都成了李治的忠实拥护者、执行者。(这跟周亚夫完全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表现)

公元669年,李勣病逝后,李治为之痛哭,下令停朝七天,册其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陪葬昭陵。下葬之日,太子李弘亲自送葬哭灵,李治则登上宫楼、望着灵车送行。李世勣的坟墓,参照卫青、霍去病、李靖的标准修建。

巧合的是,在当初李世勣被发配后,李靖也病逝在家中......

周勃、周亚夫、李世勣的经历,其实对我们也有参考意义。如今虽没有家天下的帝王,但有利益、有权利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招人妒是庸才、能力是柄双刃剑,在一些体系下,对于一些掌握利益分配大权的人而言,下属有没有能力也许很重要,但是否受掌控、听指挥,在一定程度上则更加关键。不要期待你的上级比汉景帝、唐太宗更英明,人生多艰,还是低调些好。

标签: 周亚夫汉朝

更多文章

  • 宋朝名将王禀,靖康之耻中以身殉国,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禀,宋朝

    还不知道宋朝名将王禀是不是奸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公年1005年,历经长达二十五年

  • 与艺术作品中的武松不同,杨忠为何才是真正的打虎猛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忠,打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相信已经家喻户晓,这是《水浒传》当中很精彩的一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凶猛老虎,从此名扬天下,也彰显了武松武艺高强、一身虎胆的性格特点。其实武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宋朝的一个侠士,但武松打虎是否真实存在尚无定论,后世较为倾向于作者施耐庵的艺术加工。虽然武松打虎的故事是艺术加工,但根

  • 东汉末年,公孙瓒为什么不去不攻打公孙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公孙瓒,东汉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一作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一带)人,东汉末年武将,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出身贵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手过程中,公孙瓒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策略的幽州牧刘虞不和,

  • 曹睿在位时期司马懿已经掌握兵权了 司马懿为何没有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懿,曹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懿和曹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一直到三国归晋,一共历经将近百年的动乱,我们都知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这个道理,魏蜀吴三国无论怎么打,最终的受益者没想到是不起眼的司马懿一族,让很多人奇怪的是:司马懿在

  • 刘继恩是北汉的皇帝,为何在位60多天就被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五代十国,刘继恩

    五代十国中北汉是十国的最后一个政权,他实力很弱,最后被北宋所灭,刘继恩是北汉的第三位皇帝,然而他是一个傀儡皇帝,在位60多天就被杀了。北汉少主刘继恩为北汉睿宗的养子,后继帝位,在位仅两个月便被人杀死。刘继恩继位前,因郭无为没有助其在刘承钧面前多讲好话,刘继恩犹是嫉恨郭无为,又因郭无为大权在握,影响朝

  • 揭秘:苏轼一生的红颜知己到底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东坡,宋朝

    苏东坡在京为官时,家里养的各种姬妾非常多。被贬后,这些丫鬟姬妾都送给别人了。最狠的是有个叫春娘的,苏东坡竟然在临行的时候拿她和人换了一匹马。春娘羞愧不堪,直接撞树上死了。这事被冯梦龙记了下来。苏东坡的风流故事很多,他是大官,又是名流,再加上才学卓越,风流不羁。从来不缺女人。盖有文人轶事,特别是花边新

  • 卞夫人的出身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能得到曹操的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卞夫人,曹魏

    卞夫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一生没有正式的当皇帝,但是他的儿子曹丕当上皇帝之后还是追封了他为皇帝,所以他的正室夫人卞夫人也就成为了皇后。(一)出身不好是她的命运曹操的妻子卞夫人出身并不好,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家庭,是当时的“卑贱职业”,出生在这样的家

  • 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是什么?对历史起到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太后,清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历史如滔滔流水向东流去,多少传奇人物故事如浪花般消逝,是非成败终究像黄粱梦醒一场空,可叹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舞台上的女性慈禧的故事似乎总也说不完,关于她的功过是非后人争议不断,也许她所存在的那个年代本来就

  • 揭秘:东吴大臣周处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处,东吴

    翻开厚重的史书,品读一个个历史故事,我们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场穿越时间的相遇。然而,有时候这场相遇也不是那么完美,因为我们往往只是匆匆一眼,便以为自己看尽了古人的一生。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除三害《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记载的:从

  • 文壁投降变节的原因是什么?为何没人责怪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壁,宋朝

    你们知道文壁投降变节的原因是什么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达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