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定陶王刘康为何会与皇位失之交臂?他去世后的西汉皇室经历了哪些巨变?

定陶王刘康为何会与皇位失之交臂?他去世后的西汉皇室经历了哪些巨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99 更新时间:2024/1/17 3:39:28

刘康,即定陶恭王,汉元帝刘奭之子,他在公元前23年8月22日去世。作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诸侯王,刘康的去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西汉政坛或者皇室的巨大波动,一切似乎如普通诸侯王去世那般,过眼云烟的飘散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回到定陶王刘康本身,他则是带着遗憾离世的,回想当年若不是棋差一招,也许刘康就不会与皇位失之交臂了,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该是自己的总归还是自己的,生前没如愿登基为帝,死后他的儿子帮他做到了,刘康去世后,西汉皇室又经历了哪些巨变呢?

汉元帝一生拥有三个儿子,定陶王刘康是其第二子,自从刘康出生,汉元帝就对刘康表现出了异常的喜爱,刘康也不负汉元帝所喜爱,长大后多才多艺,且又懂得音乐声律,汉元帝以之为奇,器重程度又增加几分,再加上刘康的母亲傅昭仪(傅昭仪不是旁人,她年少时是上官太后的女官,一直照料上官太后的起居,有了这个先天条件,傅昭仪展现的所谓气场深深吸引了汉元帝刘奭)一直深受汉元帝的宠爱,汉元帝渐渐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汉元帝的太子不是别人正是汉成帝刘骜,刘骜之所以能被立为太子乃是他嫡皇孙的身份,在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刘骜出生了,对于皇孙的到来,处于晚年的汉宣帝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喜爱,他不仅为这个嫡皇孙取名,还经常把刘骜带在身边。之后随着汉宣帝的病逝,汉元帝的登基,刘骜也渐渐长大了,不过长大后的刘骜并没有获得汉元帝的喜爱,一来刘骜太不争气了,整日沉迷于玩乐之中,对于汉元帝所托之事,办理的马马虎虎;二来刘骜的母亲王皇后王政君也不受汉元帝宠爱。

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多才多艺,母亲受汉元帝宠爱,是时,傅昭仪子定陶共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一方表现的马马虎虎,母亲也不受宠,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两方对比之下,无怪乎汉元帝有了更换太子的打算。

不过想更换和能不能更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当汉元帝流露出这种想法时遭到了大臣史丹的反对,史丹的背景不可谓不深,史丹的祖父史恭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亲哥哥,汉宣帝未发迹时全靠史家的帮扶照顾,汉宣帝登基后,史丹的父亲史高深受汉宣帝器重,汉宣帝临终前曾托孤于史高,史高病退后,史丹因为是旧臣和父亲外戚的身份也深得汉元帝的宠信,因此当史丹以刘骜幼年时深受汉宣帝宠爱的理由提出反对意见时,汉元帝犹豫了,这一拖就拖到了汉元帝病重时。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病重,傅昭仪及其儿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如此关键时刻,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将希望寄托到了史丹身上,史丹以贴身宠臣的身份入宫探望汉元帝,待到汉元帝身边无人时,史丹打起了感情牌,他声泪俱下地为太子刘骜求情,说到动情处竟以死谏汉元帝,他说:“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汉元帝的性格史书写的很明白“优游不断”,在史丹动情的劝说下,汉元帝怅然叹息的说:“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恋,亦何不念乎!然无有此议。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说完汉元帝又指定史丹为托孤大臣,他说:“吾病浸加,恐不能自还。善辅道太子,毋违我意!”自此太子刘骜的地位才彻底稳固。当时若有重臣站出来为定陶王刘康发声,也许汉元帝就会改变注意了,可惜的是无人发声,汉元帝自己又不能直白地提出,最终定陶王刘康也只能阴差阳错的与皇位失之交臂,对此史书用了这几个字来表达当时刘康离太子之位的距离,其言:王少而爱,长多材艺,习知音声,上奇器之。母昭仪又幸,几代皇后太子。

汉元帝病逝后,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定陶王刘康回到封地直到公元前23年去世,刘康去世后他的儿子刘欣继承定陶王爵位。汉成帝即位后一如先前那般沉湎于酒色不能自拔,不仅宠爱像赵飞燕赵合德这样的美人姐妹花,对于男宠他也一并收纳,如此放纵最终导致汉成帝无子而终并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

皇帝无子只能从宗室中找寻其他人来继承皇位,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被选为新的继承人。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在其继位的第二年,刘欣便下旨尊自己的父亲刘康为共皇帝,其礼仪如汉元帝。刘康生前一直想获得的待遇死后他的儿子帮其实现了(即位二年,追尊共王为共皇帝,置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

此时的汉哀帝虽然登基为帝,但他的伯父汉成帝却给他留下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当年汉成帝继位后放任王氏一脉外戚做大,结果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先后都被封侯,朝堂完全成了王氏的一言堂,汉哀帝登基后虽然极力削弱王氏外戚的政治力量,但奈何王氏一脉力量太过强大,在还未完成之时,汉哀帝自己又英年早逝。

汉哀帝病逝后,以王莽为首的王氏外戚又重新崛起,王氏外戚深怕自己的发展受限,从宗室中找寻年纪幼小的人立为继承人,此时的西汉皇室在汉哀帝去世后已完全沦为王氏外戚的傀儡,西汉离被取代只差一步之遥,造成这样亡国后果的罪魁祸首非汉成帝莫属,当时汉元帝若心狠一点,也许就没了后来的亡国之祸了。

标签: 刘康西汉

更多文章

  • 吕雉的死因是什么?她去世后,史书如何记载她的身份与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雉,西汉

    吕雉,即吕后,汉高帝刘邦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皇后、皇太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吕后的生平,我们了解最多的莫过于其屠戮功臣、残害刘邦姬妾和子嗣以及与审食其的绯闻等,唯独关于她是怎么死的,许多人不甚了了,那么吕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其实史书早已点出,只

  • 第五琦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为唐朝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第五琦,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五琦(71

  • 姜维和陆逊都被称为“社稷之臣” 两人谁的才能更高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维,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姜维和陆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陆逊和姜维都是三国名将,两人的才能相比,谁更加厉害一些?姜维是蜀汉名将,陆逊不仅是东吴的名将,更是东吴的名臣,被称为“社稷之臣”,所以二者比较才能,肯定是陆逊更高一筹。如果真的把这两个人拿出来进行对比,恐怕我们只能比较两人

  • 张柬之是如何登上宰相之位的?又为何腰推动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柬之,唐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689年参加朝廷考试时,张柬之在这一千多人中,位列第一,然而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五岁了。而名列第一,也让张柬之立刻就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在后来的工作中,他也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和重视:他到处走访县区,

  • 朱棣对“太祖铁牌”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对“太祖铁牌”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富丽堂皇的大明内宫,曾经存放着一块寒气逼人的铁牌。与巍峨华丽的皇城相比,这块铁牌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究竟是谁立下了这块铁牌?立这块铁牌的目的是什么?朱棣与它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块铁牌是朱元璋立下的。早在夏商周

  • 允礼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何能有个不错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允礼,清朝

    爱新觉罗·允礼,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的异母弟,他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满人入关以来,为了巩固皇权统治制约汉人的发展,每个皇帝都会重用自己的皇子,让他们来共同治理朝政。可是皇子们未免不有野心,主持朝政水

  • 南宋宰相曾怀简介:累迁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鲁国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曾怀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王莽作为一个穿越者 王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王莽

    对汉朝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穿越者”王莽的结局如何?他是怎么死的?王莽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在两千多年后,自己居然会成为网红,而他这个网红的标签还跟别人不一样——穿越者。许多人煞有介事地分析着各种理由,来证明王莽就是一个穿越者,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

  • 项羽和刘邦都是英雄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刘邦

    对项羽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和刘邦皆是当世英雄,为何得天下的是刘邦,项羽被逼乌江自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天下英雄云集,大大小小不少人都扯起了反秦的义旗。但是,最终逐鹿天下的,不过只有项羽和刘邦二人。那么,二人皆是当世英雄,为何得天下的是刘邦,项羽

  • 盘点秦始皇手下的“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秦朝

    盘点秦始皇手下的“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战国末年,秦国坚持执行了商鞅变法长达百年之久,国力之强,远超山东六国;其实秦昭襄王就有吞并天下之志,奈何六国实力尚在,纵然秦昭襄王麾下有名将如白起,有名臣如范雎,但也只能采取“远交近攻”之策,逐渐削弱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