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晁错最后为何会被汉景帝所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晁错最后为何会被汉景帝所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8 更新时间:2024/1/19 15:58:14

晁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年代,即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41年,前后约40年。汉文帝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汉景帝继位后,知人善任,勇于纠正失误,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持续发展,老百姓生活有了改善,国家也富强了,确保“文景之治”取得成功。

本文专门聊聊汉景帝刘在对待政治家晁错,是如何重用和维护他、产生误会后误杀了他,以及纠正自己失误,稳定了国家的。

(一)竭力维护惹了祸的晁错

汉景帝刘启登上帝位后,十分信任晁错,诏令他担任内史。刘邦建国以后就设立内史,开先是掌管全国的财经事务,以后负责治理京师。内史的秩级和御史大夫、廷尉一样,均为二千石。

皇上对晁错的重用,引起了丞相申屠嘉为首的一批老臣不满。说来话长,晁错在西汉朝算一个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勤于观察和思考,汉文帝在位时就被封为博士兼太子家令。

他写的《论贵粟疏》《请立边民什伍法奏》受到汉文帝嘉许,公元前165年9月,被提升为中大夫。汉景帝继位后也十分看重他的才干,不少重要的事情请他出谋划策,多次对其提职赐赏。

以申屠嘉为首的一些老臣感到很不高兴,总认为自己是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皇上这么看重晁错,是不是太偏心?对晁错嘛就生出了嫉妒之心。

晁错却不怕这些,照样常常力排众议,独持己见。更使得那些老臣对其恨之入骨,时时处处拈过拿错,欲置晁错于死地。

过了不久,终于让那些给晁错过不去的人抓到一个把柄。晁错掌控的内史院从东边出去不方便,使想开一道南门。但从南边出去,要绕过老皇帝庙的一道秃墙断壁后才能通至大道,绕道行走很不方便。晃错没经过请示,自作主张令人把其推倒,把出门之路修成了直道。

申屠嘉知道后便立即起草奏章,说晁错不把老皇帝放在眼里,要治其大逆不道之罪。晁错知道后大惊,半夜三更去见汉景帝说明情况,并请求皇上治自己的罪。

汉景帝宽宏大量地说: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本来就是一道秃墙断壁嘛。第二天上朝,申屠嘉等人把奏章呈上,汉景帝翻了翻说:秃墙断壁在老皇帝庙外,而不是在庙内,而且事前也给我汇报了的。没有什么罪可治。

申屠嘉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搞得丢人现眼的,很气恼,这事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了。

(二)晁错建议清君侧被杀害

高祖和文帝两朝时都分封了一些诸侯。文帝朝时,朝廷和各地诸侯之间矛盾已经很深,有一些不太听话的不时起来谋反。由于文帝朝国力强盛,用人得当,结果随反随平,没有造成大的混乱。

景帝朝时,朝廷和各地诸侯之间矛盾更加尖锐,有的不用国家法律,用自己的私法,有的招降纳叛准备和朝廷对着干。晁错早就提出建议,削弱有谋反迹象的吴王刘濞的势力。汉景帝念吴王刘濞是自家兄弟,于心不忍。吴王刘濞得意忘形,更是变本加厉。晁错提出晚削不如早削,并建议景帝御驾亲征。

晁错建议削藩,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这还在其次。恼火的是他老爹听说此事后,专门从家乡来到京城,说皇上采纳了你的建议,刘家江山肯定安全了,但咱们全家也就危险了……不管老爹如何劝说,晁错却是毫不动摇。老爹见劝说无效,说不愿意看到晁家惨遭灭门之祸,竟自杀了!

汉景帝接受了晁错的建议,正准备全面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时,却又遭到了袁盎的离间。袁盎原是吴王刘濞的丞相,靠吹牛拍马进了朝廷,他对平步青云的晁错恨之入骨,借此马上离间挑拨。

袁盎给汉景帝说:当年高帝分封藩国,无非是想刘家子弟人人有分土。晁错搞削藩,是有意削弱刘家天下。杀掉晁错,恢复刘家子弟的封地,闹事的诸侯就会自然退兵。汉景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相信了这种说法,设计杀害了晁错!

然而晁错被杀后,起来闹事的七个诸侯国并没有收手,反而还加紧了进攻。谒者仆射邓公从前线回来汇报军情,听闻此事后给汉景帝说,他们想闹事有几十年了,主要是对削去封地不满。晁错提出来“削藩”是强本弱末,维护大汉江山的好主意。皇上杀了晁错,做的是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

(三)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失误

杀了晁错后,开先汉景帝还抱着侥幸心理,下了一道诏书,叫七个藩国退兵。他们不仅没退兵,反而气焰更加嚣张。特别是吴王刘濞,开先以诛晁错为由起兵,现在公然撕下了伪装,拒绝皇帝的诏书,宣布自己当皇帝。

汉景帝十分悔恨错杀了晁错。他是个意志坚定之人,决心按晁错的思路办,用实际行动守护好大汉的江山。

根据汉文帝的临终嘱咐,汉景帝拜周亚夫为大将,率兵东征。吴王刘濞部队与周亚夫部队相遇于下邑,周亚夫很会用兵,坚守不出,避其锐气,另派骑兵插入敌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断了敌人的粮道,吴军兵败后,刘濞只带了几千人连夜溃逃。刘濞后被东越人所杀。当时二十二个诸侯国中,只有七国闹事。

由于周亚夫胸有城府,用计稳住了不闹事的十五国,集中精力对付七国,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任务。从此以后,诸侯们只能在自己封地里征收租税,不得干预地方行政事务,诸侯的势力大削弱,国家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汉景帝在历史上算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杀晁错是他犯的一个严重错误,使国家陷于危险之中,自己也处于被动,但他知错能改,并采取有力措施处理问题,力挽狂澜,确保了国家稳定。

标签: 晁错汉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邓通是怎么死的?汉景帝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邓通,汉朝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一直侍奉文帝左右,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说起来,是因为邓通曾经帮助汉景帝,因此汉景帝才杀掉他。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话有点拗口。邓通帮助了汉景帝,汉景帝怎么还会杀邓通呢?还别说,真的是这样。邓通确实是因为帮助了汉景帝,汉景帝才杀他的。这是怎么

  • 刘璋为何选择投降刘备?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璋,汉朝

    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一提起益州牧刘璋,我们脑海里就浮现出诸葛亮的那句话“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暗弱,懦弱而不明事理的意思,基本上所有人对刘璋的评价都是懦弱、无能。其实,刘璋也有另一面,他为了百姓没有实

  • 为什么说明朝最有影响力的臣子是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张居正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张居正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为什么说明朝最有影响力的臣子是张居正呢?请听我详细道来。张居正,明、清两朝五百多年来唯一堪称伟大政治家的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税制;张居正的《帝鉴图说》成为后世帝皇之学的最佳范本,就

  • 张辅累立战功俨然朝廷柱石,最终却死得很潦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辅,明朝

    张辅(1375年-1449年9月1日),字文弼,明朝初年重臣、名将,河间王张玉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辅出身于将门之家,成名于靖难之际,扬名于异域安南,最终以古稀之年惨死塞外,“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累立战功。征交趾,生擒黎季犛……公为朝廷眷,毗宠渥

  • 李卫为什么能够受到雍正重用 李卫死后乾隆为何拆毁雕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卫,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宠臣李卫,到底是如何受到重用的,为何死后会被乾隆拆毁雕像?清朝入关以来,便在用人上实行重满轻汉的方针,直到雍正时期,随着清廷统治的稳定以及整饬吏治的需要,才开始大批起用有能力的汉人,而李卫便是其中代表。

  • 刘备能夺取益州,张松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诸葛亮《隆中对》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对于刘备、蜀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赤壁之战后,刘备终于占据了荆州五郡之地,下步的战略方向就是夺取益州了。然而“益州险塞”,攻取益州哪有那么容

  • 历史上诸葛亮北伐一共打了五次都没有赢过 诸葛亮真的没有军事能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打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历史上的诸葛亮五次北伐,真的没打过胜仗,没有军事能力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今天看到有人说,“诸葛亮历史上带兵没赢过”“魏延强于诸葛”的言论。说实话但凡是看过一点史书的人,都不会说出这种话啊。而且,相信魏延的午谷之计谋能实现的不是意淫,就是游戏玩多了。(以

  •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阎姬,汉朝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执政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的皇后阎姬因丈夫去世而成为皇太后,得以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可过了不到一年,阎姬就被宦官孙程推翻,遭汉顺帝囚禁而去世。阎姬深得安帝宠信,入宫仅一年就成为皇后,不仅害死了情敌李氏,还将安

  • 滕王李元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元婴,唐朝

    滕王李元婴,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没有存在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如果说起大唐,你会想起什么?是大唐开放的遗风,是大唐的繁华盛世,是玄武门之变,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留下了独一无二、浓墨重彩的一笔。犹如天空中的繁星点点,无疑,它是最亮的那一颗。唐朝要说的历史,

  •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袁盎,汉朝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为了国家而将生死置于度外,这些人值得敬佩和怀念,这些人不畏强权,从而流芳千古。袁盎,汉初楚国人,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在吕后执政时,做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吕氏一族被灭门之汉文帝即位后,被哥哥袁哙保举担任中郎。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