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女皇武则天为何能够两次宽恕上疏请她退位者

解密:女皇武则天为何能够两次宽恕上疏请她退位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05 更新时间:2024/1/29 1:44:01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

在历史上,以高官级别上疏指责国君过失者,已是凤毛麟角;而以草根身份两次上疏请皇帝退位者,恐怕也只有唐朝的苏安恒了。苏安恒(?—707),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史书称他“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虽然是一介平民,且无任何政治背景和门阀优势,但苏安恒却有一颗拳拳忠唐之心,尤其对武则天篡位一事骨鲠在喉。由于身份限制,苏安恒一直没有机会当面上疏;于是,铜匦成了他冒死进谏的渠道。

长安元年(701)八月,苏安恒上《请复位皇太子疏》。内容主要有两点:一,他认为武则天年事已高,处理繁重的国事,不利于圣体安泰;而皇太子年富力强,不如禅位于太子,自己安享天年。二,他主张将武氏诸全部降为公侯,任其闲居,同时要将二十多个李姓子孙全部裂土封王。苏安恒还威胁似的说,如果不这样做,一旦陛下死后,武氏诸王将难以自处(《全唐文》)。对此,武则天“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资治通鉴》)。

次年(702)五月,苏安恒又上《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与上次相比,这份奏疏措辞尖锐,态度激烈。苏安恒认为,武周政权“运祚将衰”,完全是因武则天“微弱李氏,贪天之功”而致。他讽刺武则天占据皇帝宝座,是“鸠占鹊巢”。如果继续这样,“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他劝武则天尽快将神器归还李家,否则“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全唐文》)。武则天既“不纳”,也“不之罪”(《资治通鉴》)。

苏安恒两次上书的目的很明确,即女皇禅位,恢复李唐。这两份奏疏,无异于两次晴天霹雳,使朝野震动。虽然苏安恒身份微贱,但大臣和史官们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他的呼声。毕竟,苏安恒上疏所言之事,不仅是他个人的看法,同时也代表了多数人的观点,反映了朝野中拥护李姓宗室复位的共同心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等多部史籍,都记载了他的事迹或收录了他的奏疏,可见这件事在当时影响之大。

若在以前,依武则天杀伐决断的一贯作风,苏安恒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掉光了。但民心不可违,加上武则天年近八旬,体弱多病,对什么事情都看开了些,所以也只好视而不见了。武则天虽然很有才干,颇有政绩,但这些优点却始终不能抚平李唐臣民的忿忿不平之心。人心不附,精力衰退,武周政权出现滑坡是必然的。对于苏安恒的批评和讽刺,武则天一次给予安抚,一次干脆冷处理,反映了女皇晚年对于退位、复唐趋势的某种认同。

然而,权力对于武则天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和力,何况她曾为之奋斗了几十年。武则天抱定“人在权在”,即使将“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也不肯把权力交给太子。苏安恒见两次上疏无法让女皇就范,便把矛头指向了张氏兄弟。长安三年(703)九月,苏安恒借张氏兄弟构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一事,又上《理魏元忠疏》伸张正义,说他们“豺狼其心”,结果“易之等见其疏,大怒,欲杀之”(《资治通鉴》),多亏众人搭救才逃过此劫。

苏安恒的上疏,虽然没能取得实质效果,但其无畏之举,却将李唐旧臣从沉默中激活。之后,要求武则天退位的呼声越来越高。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苏安恒被提拔为习艺馆内教。神龙三年(707)十月,苏安恒不幸被牵连进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一案,冤死狱中。唐睿宗即位后,以其“鲠直成操”,追赠为谏议大夫。敢为天下人之不敢为,两次孤身请当朝皇帝退位,苏安恒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平民。

标签: 女皇武则天退位

更多文章

  • 曹参是刘邦军中最听话的大将南征北战 夺城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参,刘邦,汉朝

    韩信活捉魏豹并将他全家押送至荥阳以后,他又命令曹参诸将领兵征伐魏都平阳以外的其他地区,魏豹既降,群龙无首,其他地区也是望风而逃或者望风而降,不久,魏地即平定。随着魏地的平定,如何开辟第二战场,打开北向通道,成了韩信在军事上的首要思考。但从何地开始动手呢?不能无缘无故去征伐吧?像当时刘邦伐楚,还听从了

  • 太平公主的权力可以只手遮天但是却没有美好姻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平公主,唐朝,武则天

    回望中国五千年洋洋洒洒的历史,女性在其中的比例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而我们能记住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走进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生活在古代女性权利巅峰时期的太平公主。年幼的太平公主像大部分大家闺秀一样,生活无忧无虑,女子的心思寄托在将来的家庭中,期盼安稳的与自己心属的男子度过余生。这一

  • 慈禧太后逼完儿子逼儿媳 最后把儿子都逼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清朝

    清朝晚期,朝政一片混乱,皇帝形同虚设,权力都掌握在两位皇太后的手中,也就是说慈安慈禧两位太后是清朝实际的掌权者。但是这两位太后素来不和,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慈安太后并不是一个喜欢宫廷纷争的人,而慈禧则是一位心狠手辣之人,所以慈安处处受到慈禧的压制,包括同治皇帝选皇后一事,两位太后也是争执地十分激烈

  • 刘伯温《烧饼歌》算尽大明三百年 为何算不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伯温,明朝

    中华数千年历史,聪明才智之人数不甚数,洞察天机、未卜先知的大贤也不在少数,例如钓鱼的姜太公、战神之祖鬼谷子、隆中对的诸葛亮、大唐第一军事徐茂公等等,这些人都有通天彻地之能。今天阿婷说历史给大家讲一个人物——刘伯温,他辅佐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他的一首《烧饼歌》 算尽了大明三百多年的历史命运,到底是否真

  • 揭秘:青年时期的乾隆皇帝是怎样治理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皇帝,清朝

    乾隆即位后,首先面对的是逐渐升温的朋党之争。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确表明痛恨朋党之争,禁止私立朋党,以警告当时朝廷如日中天的鄂尔泰和张廷玉两派。但他由于此前未曾基本接触过政治,缺少经验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亲信,故而初政面对朋党以及宗室的压力,举步维艰。他采用各种手段让张、鄂两派互相牵制,慢慢回笼权利。乾

  •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是被斧头砍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太祖,赵匡胤,宋朝

    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 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 郭冰璇:五代十国国皇后助养子登基不料最终被他绞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皇后,郭冰璇

    北汉是后汉的延伸,当年后汉开国后,太祖刘知远派弟弟刘崇镇守山西,后来没过几年,大将郭威篡位,建立后周,刘崇大怒,遂割据山西自立,并依契丹自重,是为北汉。刘崇自立时年事已高,没过几年就死了,儿子刘承钧即位,是为睿宗。刘承俊遂册封郭冰璇为皇后。郭冰璇家族是晋阳大户,在山西颇有势力,所以这场婚姻也有政治联

  • 明仁宗朱高炽有着怎样的早年经历?朱高炽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仁宗,朱高炽,明朝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18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

  • 揭秘:中国版的“达芬奇”张衡的伟大人生和主要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衡,地动仪,东汉,浑天仪

    张衡,东汉年间南阳人,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伟大发明家,他的事迹在教材上,在各种科普书籍经常出现,可是如果你认为他仅仅是个发明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张衡还是一个天文学家,他发明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浑天仪,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可惜他的天文学著作如今已经佚失在历史长河里,实在让人遗憾。张衡认识到月亮光源来自太

  • 孔子的弟子中能者居多 为何认为颜回是最贤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颜回,孔子,孟子,子贡

    子路、子贡和颜回,跟着孔子北游农山。孔子面对美景,忽然心起忧思地叹了口气,说:“在这种美好的地方,心中想的事,大概都能心想事成吧!你们三个,何不说说自己的心愿,让我听听看。”子路第一个回答:“在那种旌旗遮天、战鼓动地的战场上,如果能让我带领一支军队,一定能击败强敌,为国家开拓千里的土地。怎么样?子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