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典和张辽之间有什么恩怨 李典报仇能够击杀张辽吗

李典和张辽之间有什么恩怨 李典报仇能够击杀张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23 更新时间:2024/2/12 11:07:57

还不了解:李典与张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典与张辽到底有什么仇?如果李典要报仇,能杀了张辽吗?

李典与张辽之间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我们先来看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桥段。

孙权率十万之众来攻合肥,曹操送来锦囊妙计,拆而观之,“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立即鼓舞了一波士气,提议应该奋力与战,乘其不备而折其锋锐,非如此则难以安众心;乐进称善。这个时候,该李典表态了,但李典的表现就不够积极了!

“李典素与张辽不睦,闻辽此言,默然不答”。保持沉默,那就是不同意,或者说态度冷漠;乐进为了缓和尴尬,就提议坚守;张辽气愤地指责李典,说他挟私而不顾公事,然后准备独自出战。李典慨然道“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然后按照张辽的计策,领兵前去埋伏。

这一段,蕴含了两个小问题,一是李典与张辽为什么不和睦,二是李典为什么又慨然领命,但罗贯中都没有交代清楚!

在演义中,压根就没介绍李典与张辽之间到底是什么仇什么很,所以我们还是要翻一翻《三国志》和《资治通鉴》。

李典与张辽到底有什么仇恨?

合肥三巨头,即乐进、张辽、李典。

乐进是曹营中的元老一派,是一位善于先登而战的激进分子;张辽是曹营中的降将派系,是一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铁血军人;而李典是曹营中的少年派,他与乐进、张辽截然不同,他尊敬儒雅博学之士,有长者之风。

乐进的资格最老,在很早的时候,他就追随曹操(可能比于禁还早),“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然后参与了讨吕布、征张绣、击眭固、破刘备等一系列战役,是曹营中最受器重的外姓将领之一。

张辽是职业军人,他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麾下服役,在徐州风云期间,张辽虽然属于吕布的下属,但他担任鲁相,拥有一支相对独立的武装(存活下来的原并州军)。吕布被擒之后,张辽率众归顺了曹操,然后各种奋勇拼命地立功,得以跻身于曹营外姓名将之列。

李典就年轻多了,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就是官渡之战开打的时期,李典才接过了叔父家的部队,正式成为曹营的将领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先聊一下李典的叔父。

李典家族,是山阳郡钜野县的豪强势力,这个钜野县,与当今的菏泽市巨野县基本是同一个区域。李典家族的首领,就是李典的叔父,此人名叫李乾,在《李典传》中记载了此人的生平,以及李家武装势力的演变过程。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李乾这个人比较勇武有力,而且拉起了一支数千人马的武装力量。这个乘氏县,大概在钜野县的西南方向,现在则位于菏泽市区的东面。也就是说,李氏家族,活跃于钜野、乘氏一带,四远无人敢敌。

初平年间(公元190年),曹操陈留起兵,散家财、合义兵,这个时期,李乾加入了曹操阵营,“以众随太祖”。

此后,李乾参与了剿灭黄巾余党、征讨徐州等战役。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当曹操与陶谦对敌的时候,不料后院起火了,陈宫叛变,他联合了张邈等人,迎接吕布入兖州,各郡县纷纷归附。曹操的旧地盘之中,除了夏侯惇、荀彧、程昱拼死保住的鄄城、范县、东阿三城之外,还有就是李氏家族所在的乘氏县没有叛降。

曹操火速回援,与吕布展开了激烈厮杀,多次拉锯战之后,兖州地区爆发了蝗灾,双方粮食告急。曹操军中出现了吃人肉的惨剧,而吕布军中也饿坏了,于是吕布亲自外出征粮,来到了尚未归附的乘氏县;这个时候,一个低调的狠人出现了。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在《资治通鉴》和《三国志·武帝纪》均有这句记载。李进,正是李典的族人,他把吕布修理了一顿!县人,其实并不是县中的普通人,而是一种官职,类似于县令。

此战过后,曹操就让李乾带着部曲赶回了乘氏县,慰劳并拉拢周边地区,“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

吕布碰了一鼻子灰,一直念念不忘,于是他又派出了一支人马赶往乘氏,别驾薛兰和治中李封,想要招降李乾,但李乾不从,于是他们就把李乾杀掉了,“欲与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陈寿著三国志,最大的特点就是惜字如金,这也导致我们很难还原历史的原貌,甚至只能算管中窥豹。我们合力地推测一下,吕布在乘氏吃了败仗,那么换城李封、薛兰二人,就能在乘氏的地盘上杀了李乾吗?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吕布在招降未遂之后,肯定派得力战将发动了攻击,才将李乾击败并最终杀死。

李典之所以那么仇恨张辽,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个击杀李乾、扫荡李氏宗族的得力战将,八九成就是张辽!

张辽这个人,之所以说他是职业军人,是因为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是非立场,他只忠于战争,譬如他与关羽交好,却不顾私交,和高顺一起攻打小沛;在攻打乘氏县的事件中,张辽手上又沾满了李氏宗族的鲜血。

李乾有一子,名叫李整,也就是李典的堂兄。李乾死后,曹操命李整接管了李氏部曲;到了官渡之战时期,李整病逝,李典这才接过了李整的部队,扛起了李氏宗族的大旗,成为曹操军中的一名青年将领。

上述整个过程,就是李典与张辽之间的恩怨仇恨。客观来讲,李典是受害方,可以说是苦大仇深。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如果李典为了报仇而与张辽大打出手,谁能赢?

如果是历史上的李典,个人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张辽相提并论,因为张辽有两大壮举,一是白狼山之战,二是逍遥津之战,最广为人知的关羽斩颜良,其实张辽也有参与!在三国正史上,张辽之勇猛,可能不输于关羽。

既然是讨论李典、张辽的武力,那我们还是切换回演义角度吧。

李典VS张辽,能打多少回合?

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大致地对比一下吧。

一、李典的武力分析。

在演义中,李典的存在感其实很低,以至于很多人动不动就说他是个二流,其实不然!

1.濮阳之战,李典与乐进、夏侯兄弟、典许等人围攻吕布;

2.羊山之战,李典在混战中一合生擒了黄巾贼首黄邵;

3.剿灭袁潭、平定高干,李典均有奋勇厮杀的表现,但无斩获;

4.新野之战,曹仁派李典与赵云单挑,“约战十数合,李典料敌不过,拨马回阵”。

这一战,李典虽然输了,但我们分析两个因素:其一,曹仁内行看门道,认为李典没有卖力,属于故意卖阵;其二,从李典的“料敌不过”来看,他还并没有出现败相,而是评估了敌我双方的实力之后,主动退出的;所以,曹仁的分析是对的,李典就是没有奋力而战。客观地讲,如果李典继续打下去,可能要到二十回合左右才会落败。

潼关之战,张郃单挑马超,二十回合落败;穰山之战,张郃单挑连夜厮杀、连番奔走的赵云,三十回合落败;对比来看,李典的表现,似乎比张郃也差不了多少吧?

5.樊城兵败之后,曹仁在河边遭遇了张飞,“李典死战,保护曹仁下船渡河。”

这一次,走投无路了,李典就发力死战了,竟然与曹仁一起抗住了张飞,还能保着曹仁渡河。平心而论,这个表现足够惊艳了。

6.合肥之战,张辽单挑太史慈,乐进手持单刀冲击了孙权,而李典拿到了此战中的唯一斩杀,他一箭射死了宋谦。

7.逍遥津之战,张辽追杀孙权,与凌统、牙将谷利展开恶斗;吕蒙、甘宁急忙回救,“李典又截住厮杀”!这一战,孙权逃命之后,凌统被董袭驾船接走,“吕蒙、甘宁皆死命逃过河南”!

从李典单挑赵云、恶战张飞的表现来看,他绝对不是二流,而是与乐进非常接近的准一流水平。李典是一位儒雅之将,他和曹洪、夏侯惇这些人不同,不善于亡命斗狠,假设他拼死一搏,能否与赵云单挑三四十回合呢?应该有希望吧?

二、张辽的武力分析。

张辽是武将中的主角之一,打戏也很多,我们简略来说。

1.单挑夏侯惇,貌似战平;

2.单挑张郃,五六十合战平;

3.单挑太史慈,七八十合战平;

4.单挑凌统,五十回合战平,张辽可能有占据上风的趋势,因为孙权紧急鸣金了。

5.张辽的箭术也不错,邯郸之战射杀了沮鹄,赤壁之战射翻了的黄盖;但张辽的箭防能力较低,被文丑射翻落马,后来被丁奉射中腰窝,导致伤重而死。

6.张辽最擅长的,其实是冲阵突袭,白狼山阵斩蹋顿,逍遥津追杀孙权,还杀光了凌统的三百亲兵。

张辽的武力,是典型的强一流,在十位超一流猛将之后,大概就数庞德、夏侯惇、孙策、太史慈、张辽、张郃、徐晃、魏延、甘宁这些人了,其次才是乐进、凌统、臧霸、李典这些准一流,也就是说,张辽比李典至少强了一个档次!

如果李典单挑张辽,肯定要落败,参考凌统VS张辽的话,李典大概能支撑四十余合吧。

也就是说,如果李典想要找张辽报仇,还真打不过,不管是演义,还是历史,他都不是张辽的对手。

最后,我们简单聊一下李典。

可以说,李典对于吕布集团的每一位将领,都应该充满了仇恨;在吕布集团被剿灭之后,李典是否会将仇恨集中到张辽身上呢?按照我们常人的思维,肯定是这样的!

然而,李典这个人,比较高风亮节,他视死如归,做到了因公废私!

李典自幼不爱战事,却喜读春秋,能够博览群书,在叔父李乾、堂兄李整相继去世之后,他才接管了李氏部卒。在南征北战期间,李典为人也比较低调,而且不与人争功,他虽然心怀仇恨,但在关键时刻,却秉持了大义为先,备受曹营诸将的钦敬!

论其操守,可与东吴凌统交相辉映。

逍遥津之战后不久,当地爆发了大瘟疫,李典不幸染病离世,年仅三十六岁,实在令人痛惜!

“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这是陈寿对于李典的最高评价!

标签: 李典张辽

更多文章

  • 乾隆妃嫔颖贵妃是什么出身?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颖贵妃,清朝

    颖贵妃巴林氏乾隆皇帝的一位蒙古后妃,也是与乾隆皇帝相伴最久的后妃之一,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如懿传》正在热播,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在剧中有一位名为巴林·湄若之人,此人是乾隆中期时候的宠妃,更是蒙古嫔妃之首,出生高贵,同时与如懿关系十分要好。来自于蒙古的她是一个豪放的女

  • 诸葛亮知道周瑜去世后是什么表现?他为何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三国

    说起诸葛亮,大多数人都会感叹他的料事如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三国演义》之中,周瑜去世之前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说,在周瑜的一辈子中,他最讨厌的人便是诸葛亮了,因为老有人拿诸葛亮跟周瑜对比,最令周瑜难过的是,他还真的比不上诸葛亮,这就有了“别人家

  • 三国时期蜀汉的管制是什么样的?有何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蜀汉,三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蜀汉没有实行曹魏那种九品官制,因此官制与东汉大体相仿。由于刘备和后主刘禅对诸葛亮及其后继者的信任和依赖,蜀汉形成了以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等政府首脑执掌大权的体制。丞相、大司马、大将军诸葛亮是蜀汉唯一一个丞相,

  • 历史上蓝玉是真心想要谋反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蓝玉,朱元璋

    历史上蓝玉是真心想要谋反的吗?还是被污蔑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蓝玉谋反的起因《明史》、《明太祖实录》等所述都很简单,归纳起来不过有这两点:第一,蓝玉嫌自己官小,“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第二,蓝玉曾向太祖

  • 赤壁之战刘备南征荆州南部四郡时,孙权为何没有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三国

    读过三国历史,便晓得有一处地方,是牵一处而动全身的,那就是荆州。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里描写最精彩的一段,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借东风等典故也都出自于此。然而真实历史上,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率东吴水军击败了曹操,刘

  • 汉元帝刘奭继位之后有何作为?是如何处理朝政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元帝,汉朝

    汉元帝刘奭,生于元平元年,汉宣帝刘询的宗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汉宣帝曾经怒批他的儿子,说“乱我家者,太子也”,认为他的儿子是一个败家子。但是汉宣帝最终又把皇位传给了太子。那么,太子继位以后,他乱了汉家江山吗?汉宣帝之所以批评他儿子,主要是他和他儿子的执

  • 宕渠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张飞是如何保住益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飞,三国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张飞张三爷人生高光之处,有当阳长坂坡据水断桥,喝退曹军;有入蜀之战破江州,义释严颜。但张飞一生最辉煌的战绩,应该是公元215年,在宕(dang)渠大破曹魏五

  • 在曹魏众多武将中,曹操最喜欢哪个外姓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汉朝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曹操手下,名将众多,张辽和于禁都是曹操的爱将,也是五子良将当中的两位,那么,在外姓武将中,曹操最喜欢的是谁呢?是张辽还是于禁?还是其他人?曹操最喜欢的宗族大将是夏侯惇和曹仁,夏侯惇地位最高,最喜欢的贴

  • 赵隐:唐朝时期宰相,性格宽和,孝敬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隐,唐朝

    赵隐,字大隐,京兆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唐朝大臣,岭南东道节度观察使赵植之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新安赵氏。唐大中三年(849),始应进士登第,历任刺史、尚书郎、给事中、河南尹,迁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赐天水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累官至吏部尚书,拜

  • 在明朝时期掌印太监和内阁首辅是什么职位?权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掌印太监,明朝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比较明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内阁首辅谁的权力最大,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明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称为“内相之首”,内阁首辅称为“外相之首”,比较这两个职位谁的权力最大,也就是比较明朝内廷和外廷,谁的权力最大的问题。明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