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当初有争夺天下的实力 韩信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韩信当初有争夺天下的实力 韩信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824 更新时间:2024/1/21 11:22:36

对西汉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有争天下的能力和实力,为何不自立门户,而是任由刘邦宰割?

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一个观点,刘邦虽然在晚年的时候大肆的屠杀功臣,但是韩信这个人的死确实一点都不冤。这是因为韩信的性格使然,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既想着在刘邦帐下做成一番事业,但是又时时刻刻的摆出一副王者的姿态,这在古代的权力政治中可以说是大忌。

但是我们并不是说韩信的这个性格就是不好,而恰恰相反韩信其实是一个很正直,也非常感恩的性情中人。韩信后来被封为楚王之后,回到了他的故乡淮阴县,曾经找到了当年施舍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送给了她的千金,兑现了当初他曾经许下的诺言,这可以说是非常的难得。

而且当年那位曾经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地痞,韩信也找到了他,但是韩信不仅没有杀他或者是惩罚他,反而让他做了中尉。韩信对别人是这样说的:当年他那样的羞辱于我,我本来是可以杀掉他的,但是当时杀了他并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反而会让自己犯罪,非常的不值得,所以我只能隐忍下来,发愤图强,才有了今日的衣锦还乡,所以我其实是应该感激他的。

所以我们看,韩信这个人其实是非常感恩又非常大度的,而且能力又非常的出众,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帅才。后来齐国人蒯彻曾经建议他,希望他能够和项羽联合与刘邦争天下,这样三分天下可以各得其一。如果韩信真的接受了蒯彻的意见的话,那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可能会提前数百年。

但是,韩信却没有答应,原因就是因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他说:''汉王授我上将军,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我乃有今日。人家深信我,岂可背之,背之不详''。可以说像韩信这样的一个人,本来我们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但是问题就在于他的想法太多,根本不懂得明哲保身,对待刘邦的关系太过于暧昧。

其实单就人品的方面来说的话,韩信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高尚的性情中人,但是从整个大局上来看,它的短板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都知道秦末的诸侯争到了最后,就剩下了刘邦、项羽和韩信三股最大的势力,这个时候韩信完全有能力也有实力,与他们两家争夺天下。

就像蒯彻说的一样,如果韩信联合项羽制衡刘邦,这样韩信至少能够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这完全是能够实现的,并不是异想天开。而且蒯彻这个人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的能力完全不输于张良,那么韩信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立门户呢?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是其中一个元素,但却不是最本质的原因。

最本质的原因是韩信的性格使然,我们从韩信的整个经历上来看,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韩信的这个缺点,不管从一开始的胯下之辱也好,还是后来月下逃离刘邦的军队,韩信其实是一个十足的机会主义者。他满怀着一腔热血与抱负,只想找一个能够实现他理想与能力的舞台,而从来没有想着自己打开局面。

而且韩信一直以来是非常谨慎的,他的胆量其实非常小,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没有自己毛遂自荐的能力,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去发掘它。所以项羽、刘邦和韩信这三个人当中,韩信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是最强的,但是韩信的格局也是最小的。项羽拥有敢为人先的豪气,在起兵之初就想着自己打开局面,而刘邦也是善于结交豪杰,有非常广的人脉和吸引力,所以在大家都不敢出头的时候他敢当起义军的首领,这种格局是韩信所不具备的。

所以,当他已经拥有了足以匹敌刘邦的势力时,他第一时间想的还是向刘邦要齐王的封号,而不是选择自己称王称霸,包括后来他拒绝蒯彻,所谓的不忍背离刘邦其实也是为他内心的脆弱找一个借口而已。所以我们看后来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被刘邦留在了洛阳城,这个时候因为刘邦已经在为汉室清理道路,所以已经杀了很多有功之臣,刘邦身边的萧何周勃樊哙等人,对刘邦也是小心翼翼的伺候,他们都是懂得明哲保身之道,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

但只有已经失去权力的韩信还妄自尊大,他不但经常称病不上朝,而且还十分看不起樊哙等人的卑躬屈膝,也正是他这种所谓的正直害了他。但是话又说回来,韩信被封为上将军的时候才刚刚20多岁,年纪轻轻就担任了这么高的职位,肯定是目空一切的。而且他又不懂得各种为人处事的方法,所以韩信的悲剧也是一种必然。

标签: 韩信西汉

更多文章

  • 燕铁木儿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成为权臣巅峰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燕铁木儿,元朝

    权力是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阅尽千帆,洗尽铅华,只为洞悉不一样的历史!如果说千古帝王坐拥江山,享有一切的话,那么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当属那些惯于玩弄权术的权臣。《晏子春秋·谏上十》:“今有车百乘之家,此一国权臣也”就是最早有关“权臣”一词的叙述。在

  • 乐彦祯为何会被儿子乐从训牵连而死?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乐彦祯,唐朝

    乐彦祯,字行达,晚唐割据军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文德元年(888年),魏博镇发生兵变,节度使乐彦祯被迫出家为僧。但即使这样,乐彦祯也未能逃过一劫,最后还是受儿子乐从训牵连而被魏博军杀死。乐彦祯做了什么,教子有多失败,为何引起魏博军的怨恨而难逃一

  • 杨浩是在是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浩,隋朝

    杨浩出身隋朝皇室,为秦王杨俊与王妃崔氏之嫡长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叛隋,弑杀隋炀帝而拥立秦王杨浩为帝。然而仅过了半年,杨浩就惨遭宇文化及杀害。杨浩可以说是隋朝最为悲惨的皇帝,一生经历三起三落。那杨浩是如何由落魄皇孙成为皇帝

  •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昶,曹魏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

  •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是孙权或者曹操,诸葛亮的隆中对会怎么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因为以他当时的地位,他是可以放下这个身段的。而孙权和曹操则不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孙策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文臣武将兼具。而曹

  •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繇,东汉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

  •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能文,刘备能武,孙权什么都不会,凭什么三分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

  • 陆文圭:元朝文学家,为人刚明超迈,有远见卓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文圭,元朝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

  • 滕胤: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滕胤,东吴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滕胤仪表堂堂,少时有节操,后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孙亮继位后,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被杀后,群臣推举滕胤为司徒,

  •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繇,东汉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