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虎牢之战时窦建德为何会失败?如果听从凌敬的建议会是什么样?

虎牢之战时窦建德为何会失败?如果听从凌敬的建议会是什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1/19 17:17:07

窦建德,出身扶风窦氏,世代务农,崇尚豪侠,为乡里敬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武德四年(621年),唐夏两军为了争夺中原而爆发了虎牢之战。最后唐军获胜,夏王窦建德兵败被俘。此前窦建德带兵南下时,其谋士凌敬就向他献计,提出了袭取河东而威胁长安的围魏救赵之计。如果窦建德采纳了凌敬的建议,能否打败秦王李世民进而一统天下呢

一,效力窦夏

凌敬出身寒门,家庭情况比一般平民好不少,因此家里有能力供他读书与学习。少时的凌敬就特别喜欢读书,所以博览群书,很有才能。凌敬长大后恰值隋末大乱,而夏王窦建德占据河北,为人仁慈宽厚。凌敬于是前往投靠,担任了国子祭酒。

二,直言敢谏

隋朝末年群雄割据,有四大枭雄有实力一统天下,分别为魏公李密,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唐帝李渊。其中李密与王世充为了争夺洛阳而爆发了多次冲突,最后两败俱伤,李密兵败降唐,王世充惨胜而丧失了争夺天下的资本。河北的窦建德与关中及河东的李渊成为最后争夺天下的对手。

唐武德元年(618年),窦建德自称夏王,积极攻打河北的割据势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唐高祖李渊也积极派兵四处征讨与招抚,企图削平各地割据势力而一统天下。唐夏双方的扩张必然会导致双方相遇,引发大战。

武德二年(619年),夏唐两军在相州与黎阳一带交战,窦建德大败山东道安抚大使李神通,将其俘获并予以厚待。然后窦建德乘胜追击,攻克赵州,俘获赵州刺史张昂、邢州刺史陈君宾、山东道慰抚使大使张道源等人。

窦建德怨恨张昂他们屡犯夏境,还没有早些献城投降,便决定杀了三人。凌敬于是劝谏说:“此三人是忠臣,之所以坚守不降,只是各为其主罢了。如果大王杀了他们,怎么勉励下属尽忠呢?”

窦建德听了,还是有些生气地说:“我到了城下,他们仍然执迷不悟的顽抗,让我损失了不少将士,怎么能轻易赦免?”凌敬回答说:“现在大王派大将军高士兴于易水阻击罗艺。敌军一到,高士兴就带兵投降,大王认为可以吗?”窦建德听了,这才打消怒气,释放张昂他们。

三,虎牢之战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决定“先近后远,先郑后夏”,于是派儿子秦王李世民伐郑,还派使者与窦建德讲和。窦建德认为李渊是真的与他交好,便放李神通等人归唐。

唐军屡败王世充,包围洛阳,进入长期的围城战。窦建德则带兵征讨罗艺,先败后胜,未能攻克幽州。然后窦建德就带兵攻打孟海公,将其俘获。

王世充遭唐军包围而坐困孤城,只得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于是派使者使唐,希望唐郑修好罢兵。但李世民扣押夏使而不予答复,窦建德这才明白唐朝志向不小,担心唇亡齿寒,于是出兵救郑,同时吞郑灭唐,一统天下。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带十万大军南下,与唐军隔虎牢关对峙。唐夏两军交战多次,夏军屡战不利,于是军心不稳,将士思归。

凌敬进说曰:“宜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居守。更率众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先声后实,传檄而定。渐趋壶口,稍骇蒲津,收河东之地,此策之上也。行此必有三利:一则入无人之境,师有万全;二则拓土得兵;三则郑围自解。”(旧唐书·卷五十四)

凌敬劝窦建德说:“大王应该率全军渡过黄河,攻取怀州、河阳,派大将驻守;然后大张旗鼓地穿过太行山,进入上党,招降当地唐军;随后逼近壶口,震慑蒲津,夺取河东。这才是上策,还有三大好处:一则入无人之境,确保大军安全;二则扩展疆域,增加兵力;三则关中震动,洛阳的唐军必然撤围回救,王世充自然得救。”

窦建德觉得凌敬说得很有道理,准备听从。但王世充的使者长孙安世觉得凌敬此举明显是畏惧李世民,于是暗中贿赂夏军众将,让他们反对凌敬的计划。随后众将就劝窦建德说:“凌敬只是个书生,根本不懂军事,怎么能听他的话?”

其妻曹氏又言于建德曰:“祭酒之言可从,大王何不纳也?请自滏口之道,乘唐国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又因突厥西抄关中,唐必还师以自救,此则郑围解矣。今顿兵武牢之下,日月淹久,徒为自苦,事恐无功。”(旧唐书·卷五十四)

窦建德听众将都是这么说,只得同意,便否决了凌敬的建议。凌敬于是又多次劝谏,但窦建德始终没有同意,还把他赶了出去。窦建德妻子曹氏觉得凌敬所言有理,便劝丈夫听从。但窦建德执意不肯听从,还率军在虎牢关前与唐军决战,结果兵败被俘,窦夏政权也随之覆灭。

四,计划可行性

唐朝统一战争

凌敬的计划相对窦建德虎牢关决战要好不少,有一定可行性。即使窦建德不能吞郑灭唐,可依照凌敬之言行事,他的结局也比在虎牢关被擒好不少。窦建德执行凌敬之策行事后,形势瞬息万变,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打败唐军。

首先唐军主力正在攻打萧铣与王世充,关中唐军忙于防备突厥与梁师都,河东一带兵力空虚。凌敬此举出其不意,夏军攻取河东进而威胁关中不是问题。李世民虽然会回师救援,但并不一定会放弃对洛阳的围困。毕竟窦建德来之前,李世民就力拒萧瑀等人退守新安的建议,执意围困王世充并与窦建德决战。

其次李世民不会坐视窦建德夺取河东而威胁关中,一定会想方法阻止夏军西进。所以李世民会留大军围困洛阳,自己带部分兵力阻击夏军。另外夏军人数虽多,但内部并不齐心,众将嫉贤妒能,害死名将王伏宝,还收受王世充贿赂,可见窦建德驭下无方。若是凌敬之策有了一定成果,他们必定会嫉贤妒能,阻止窦建德继续执行凌敬之策。

最后窦建德屡攻幽州不下,还愤怒的要杀赵州守将,可见夏军攻城能力欠缺。况且上党与河东一带多山且地势险要,要是有唐军守将死守,夏军短期内未必能破城。另外窦建德倚仗人多而骄傲自负,夏军则因为不克虎牢关而人心不稳,所以夏军未必能百分百击败李世民。

标签: 窦建德隋朝

更多文章

  • 韩信当初有争夺天下的实力 韩信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西汉

    对西汉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有争天下的能力和实力,为何不自立门户,而是任由刘邦宰割?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一个观点,刘邦虽然在晚年的时候大肆的屠杀功臣,但是韩信这个人的死确实一点都不冤。这是因为韩信的性格使然,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既想着在

  • 燕铁木儿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成为权臣巅峰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燕铁木儿,元朝

    权力是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阅尽千帆,洗尽铅华,只为洞悉不一样的历史!如果说千古帝王坐拥江山,享有一切的话,那么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当属那些惯于玩弄权术的权臣。《晏子春秋·谏上十》:“今有车百乘之家,此一国权臣也”就是最早有关“权臣”一词的叙述。在

  • 乐彦祯为何会被儿子乐从训牵连而死?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乐彦祯,唐朝

    乐彦祯,字行达,晚唐割据军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文德元年(888年),魏博镇发生兵变,节度使乐彦祯被迫出家为僧。但即使这样,乐彦祯也未能逃过一劫,最后还是受儿子乐从训牵连而被魏博军杀死。乐彦祯做了什么,教子有多失败,为何引起魏博军的怨恨而难逃一

  • 杨浩是在是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浩,隋朝

    杨浩出身隋朝皇室,为秦王杨俊与王妃崔氏之嫡长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叛隋,弑杀隋炀帝而拥立秦王杨浩为帝。然而仅过了半年,杨浩就惨遭宇文化及杀害。杨浩可以说是隋朝最为悲惨的皇帝,一生经历三起三落。那杨浩是如何由落魄皇孙成为皇帝

  •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昶,曹魏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

  •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是孙权或者曹操,诸葛亮的隆中对会怎么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因为以他当时的地位,他是可以放下这个身段的。而孙权和曹操则不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孙策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文臣武将兼具。而曹

  •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繇,东汉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

  •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能文,刘备能武,孙权什么都不会,凭什么三分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

  • 陆文圭:元朝文学家,为人刚明超迈,有远见卓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文圭,元朝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

  • 滕胤: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滕胤,东吴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滕胤仪表堂堂,少时有节操,后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孙亮继位后,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被杀后,群臣推举滕胤为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