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原著第十五回,姜子牙拜师元始天尊,在昆仑山刻苦修行四十年后,一天,元始天尊让白鹤童子把他叫来,严肃地告诉他:“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那么,姜子牙真的如元始天尊所说,“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吗?
有人认为,元始天尊是修为臻入化境的天道圣人,对三界众生的机缘无不了如指掌,既然他说姜子牙仙道难成,姜子牙当然仙道难成。
但也有认为,姜子牙并非仙道难成,而是元始天尊不想让他得道成仙。这是为什么?
正如元始天尊所说,他希望姜子牙与他代劳,下山主持封神大业。
有人想必会说,主持封神大业与得道成仙并不矛盾,而且,姜子牙得道成仙后,法力大大增强,似乎更有利于封神大业的执行。
有一种观点认为,元始天尊担心姜子牙功高震主。姜子牙主持封神大业,分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势必在三界积累极高的威望,如果他本身还是一位仙人,就很可能威胁到元始天尊的地位。但如果他只是一介凡人,就不存在这样的担忧。
其实,无论姜子牙是真仙道难成,还是假仙道难成,既然元始天尊已经如此判定,就不可能让他得道成仙,结果还是姜子牙没有得道成仙的机缘。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很好奇,既然姜子牙没有得道成仙的机缘,元始天尊为何还把他留在昆仑山四十年?
有人认为,元始天尊把姜子牙留在昆仑山,是为了让他学习韬略之术,以便他将来辅佐武王伐纣,更好地执行封神大业。
然而,昆仑山是修仙之地,元始天尊为何让姜子牙在修仙之地学习世俗的韬略之术?况且,韬略之术在哪儿不能学习,非得留在昆仑山,让姜子牙还对得道成仙抱有执念,这难道不会影响他学习韬略之术吗?
元始天尊之所以要把姜子牙留在昆仑山,可能与他下山后的第一个决定有关。
原著第十五回,姜子牙拜别元始天尊后,不是立刻赶赴西岐,辅佐圣主开创大业,而是决定前往朝歌。
姜子牙去朝歌干什么?表面上看,是投奔结拜兄弟宋异人,但事实上,投奔宋异人只是其次,他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到大城市闯一闯,谋一个功名。所以,当比干把他引荐给纣王,纣王加封他为下大夫时,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全然忘了辅佐武王伐纣之事。
只不过,由于纣王昏庸无道,姜子牙郁郁不得志,而且还有性命之危,这才逃离殷商,转而投奔西岐。
这便不难理解,为何元始天尊要把姜子牙留山四十年。如果四十年前放他下山,他自然也会前往朝歌,投奔殷商集团。而当时殷商集团掌门人还不是昏君纣王,而是帝乙,那么,凭姜子牙的文韬武略,很可能得到帝乙的重用,成为殷商重臣,如此一来,他还会投奔西岐吗?如果姜子牙不投奔西岐,封神大业又如何开展?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