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读论语#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上节课我们讲了颜回的聪慧过人和尊师之德,也反应出孔子对于学问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希望能通过答疑解惑、多论多辩的方式探寻真理,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提问。
今天我们讲讲闵子骞的孝德。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没有人不相信他父母和弟弟们赞美他的话。
闵子骞怎么个孝顺?我们之前讲过鞭打芦花的故事,很多同学那时还没有进来学习,我们简单重温一下。
闵子骞命苦,很小时妈妈就没有了,爸爸再婚,后妈生了两个弟弟。后妈偏袒亲生孩子,对闵子骞嫌弃虐待无以复加。当然,都是在背地里,不让父亲看到的那种。
冬天来了,弟弟们穿着保暖的棉布衣服,而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填充的是芦花,衣服臃肿还不保暖。
有一天天气非常寒冷,父亲叫上闵子骞驾着牛车一起出门。闵子骞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色很难看,在车上快要缩成一团。手脚快要冻僵了,结果牛车失去了控制,掉沟里了。
父亲勃然大怒,用赶车的鞭子使劲抽打着闵子骞的身上,大骂他是没用的东西,恨铁不成钢呀!用力过猛,鞭子把闵子骞的衣服打烂了,衣服里的芦花漏了出来。
父亲震惊之余对儿子心疼不已,老泪纵横。要知道再婚家庭的不容易,尤其是父亲。父亲明白了后妈的歹毒作为,怒发冲冠,转身要回去休掉这个黑心的老婆。
那个时代,休妻就是净身出户,更没有说夫妻共同财产分一半的说法。就连生的孩子也不能带走,也没有法院判孩子归谁的问题,孩子就是男人的。
看到父亲要动真格的,闵子骞首先感到温暖和感动,毕竟在这个家里,还有父亲是真心疼爱 自己的。然后闵子骞跪在爸爸脚下,拉着爸爸的裤腿哀求爸爸收回刚才的话,不要休妻,
说出千古名句: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说,后妈现在是对我一个人不好,如果你把她休了,那我们三兄弟无人照料,可怜两个弟弟也失去了亲娘。
我已经失去了亲娘,绝对不能让我两个弟弟也像我一样失去亲娘呀!这句振聋发聩的话,打动了父亲。
后来后妈知道了这件事,感动于闵子骞的仁德之心,对自己过往的行为后悔不已,从此改过自新,对待闵子骞如同己出。这就是二十四孝中著名的芦衣顺母的典故。
闵子骞能如此作为,是因为心中有大爱,能够顾全大局,舍小我为大我。
在这个家里,后妈只对自己一个人不好,对爸爸对弟弟还是很好的。不能因为自己,毁了这个家,让爸爸没有女人,弟弟没有亲娘。
再看看后妈护子,也是不辞劳苦,操持家务。一旦被休,一辈子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善心仁德的闵子骞想到这些,自然可以做到每天对后妈的种种虐待欣然接受。
苦了我一个,幸福一家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呢?这种精神就不仅仅是孝顺的境界了,是真正的仁德之举,处处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
他用自己一时的承受和化解,获得了千古美名。所以,闵子骞的典故是值得每个人深刻思考和学习的。
也是一个典型的舍得案例。究竟索取和贡献、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该怎样权衡利弊?
这也是一个齐家的案例。如果一个家庭,你都不能让他和睦温暖,又何谈去创世纪、平天下呢?
所以,我们要深刻思考个人、家庭、事业、社会的从属关系,正确决策,才不会本末倒置。
所以,凡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每天至亲至爱、朝夕相处的家人和团队伙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