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谈木心。
80年代末,一群艺术家聚在一起,“没有现代嬉皮那么疯狂,属于古典雅皮,文化张扬,作风浪漫,生活清苦。”陈丹青看到木心的作品,觉得非常惊艳,介绍给阿城,阿城看了,觉得好极妙极,复印了一叠到处散发……大隐隐于市的木心,就这样被这群艺术家知道且仰慕,他们时常去木心家中串门聊天至晨曦,最后索性央求他开授正式文艺课。
文学课就这样开起来,像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自言“若丧家之狗”。木心带着学生,在精神和艺术的世界里做时空的徜徉,行过之处,有情有义。若以孔子弟子类比,那么陈丹青一定是颜回了,聪明过人,身体力行,任劳任怨。每堂课都写下翔实的笔记,五年的课程一共记录下厚厚的五大本,也就成了《文学回忆录》。
木心讲课的框架底本,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郑振铎编著的《文学大纲》。在木心的讲述里,史实大幅简略,个人议论既多且广。兴之所至地谈下来,重点选择的作家和作品,多是木心自己的偏爱,全书很难找出一贯而清晰的方法。
《文学回忆录》里的木心是一个在世界文学史中思索自身位置,进而肯定自身的木心。这就是木心的“文学回忆”,也是《文学回忆录》中的木心。
陈丹青记录了木心几乎全部讲述内容,共八十五讲。为尽可能呈现笔录原状,每一课的讲题、年份、日期、缺课、失记,均予保留。
屈原写诗,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个大艺术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过自己。有人熬不住,说出来,如但丁、普希金。有种人不说的,如陶渊明,熬住不说。具有这等企图、这等雄心的中国作家,是罕见的,这是木心之所以是木心的原因。
木心的作品,好读难懂,难懂易记,因为风格印记太过强烈了,每一句说,自有一股木心的标识,引人一字一字地读下去,铭入脑海,有时立即记住了某一句,回头细想,其实还没懂得确切的意思:于是可堪咀嚼,可堪回味。
现代中国文学史,木心是一位“金句”纷披的大家。但他的“火焰”,清凉温润,却又凌厉峻拔,特别值得留意的是,他的一句句识见,有如冰山,阳光下的一角已经闪亮刺眼,未经道出的深意,深不可测。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斩钉截铁,不解释、不道歉、不犹疑。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娓娓道出他的文学回忆。
兹摘《文学回忆录》金句若干,飨与读者诸君。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那时候时间很慢,慢到只能用一生去爱一个人。
善,因是无报偿的,才可爱;恶,因是无恶报的,才可恶。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一场梦,不怨也不恨,上了想象力的当。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
一种景色,联想不起另一种景色,才是值得眷眄的景色。
悲伤有很多种,能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
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倔强是最难改的脾气。假如要改,也要倔强地去改。不用改,只有倔强的人才温柔。怎见得呢?譬如说,穿着讲究,就是对自己的温柔。
不嫉妒别人与你相对谈笑,我只爱你的侧影。
没有自我的人的自我感觉都特别良好。
玄妙的话题在浅白的对答中辱没了。
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思想家一醉而成诗人,一怒而成舞蹈家。
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
使爱情的舞台上五光十色烟尘陡乱的,那是种种畸恋,二流三流角色。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一个人要从远处回,从高处下,从深处出。
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
行人匆匆,全不知路上发生过的悲欢离合。
天才是被另一个天才发现的。
找好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裘马轻狂的绝望,总比筚路蓝缕的绝望好。
你们可惜看书太少。不但少,遍数也太少。莎剧,我看过五六十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讲规律,就是乐观主义。讲命运,就是悲观主义。
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悲观主义是一种态度,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
先忍受,后享受。
冰是睡熟的水。
才能、心肠、头脑,缺一不可。三者难平均;也好,也就此滋生风格。
无审美力者必无趣。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傲慢是天然的,谦逊只在人工。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竟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余不一一。
陈丹青说,所有用汉语写作的人,都应该读读木心。一帮年轻人读了木心讲的文学课,跟陈丹青说,真是开心死了,从头到尾狂笑。
陈丹青说,木心说话,清晰、扼要、深沉、脱略。他是个绅士,老成,风趣,优雅。跟木心厮混太久,很难清理他对我的影响。但他使我渐渐洗去一点野蛮的根性,使我明白作文说话的分寸。
陈丹青说,木心的学问源深似海,却没有声名;像我这样半桶水晃荡的,反而人尽皆知。所以我要让大家明白,真正的学问是什么,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