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析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解析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4/2/4 1:39:09

颜回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非的高,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孔子将这种喜欢溢于言表,丝毫不加以掩饰,在那么多的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单单最喜欢颜回呢?下面小编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孔子喜欢颜回的原因。

首先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凡事老师一般都是喜欢好学的学生,从颜回死后孔子痛哭说,颜回死后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可见作为学生颜回是非常好学的。颜回不仅仅学习刻苦,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但是颜回的聪明往往表现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点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学活用,但是往往表现的有点大智若愚。孔子就曾经说:“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贡也称赞颜回聪明,说颜回是“以一知十”而自己却只能是“以一知二”,一个学生既好学又聪明,怎么能不得到老师的喜欢呢?

再者颜回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孔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自己理想的国家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被困在山野里,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于是很多学生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子游与子贡这样的大弟子也动摇了,只有颜回是孔子坚定的支持者,颜回认为老师的大道不行是因为那个世道出现了问题,“不容然后见君子”,也就是说君子之道在混乱的世界里得不到应用,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因为世道不好。这样一个理解自己的坚定的支持者,孔子能不喜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颜回是一个按照孔子所教导的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的人,可以说完全符合了孔子对于“仁”的要求,所以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归于颜回,这样一个按照孔子的价值观塑造自己的颜回,孔子能不喜欢?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孔子喜欢颜回是必然的,如果我是颜回的老师也会喜欢颜回这样的学生。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痛哭道: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学生了,由此可见颜回的好学是得到孔子认可的,孔子的学生其多也,孔子竟然认为颜回的好学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种多么高的评价,一代宗师这样评价自己一个学生一定是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的,那么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首先需要解释一些颜回好学是怎么回事。颜回好学是指颜回虚心学习,非常聪慧,能够深层次的领悟老师的思想,并且将学到的知识积极的运用,身体力行,不光是知道,而且是做到。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认为颜回好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说颜回好学是因为颜回让孔子感觉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史书记载,颜回每次听孔子讲学总是不质疑不提问,好像是很愚笨的样子,这也曾经让孔子很疑惑,觉得他有点愚笨,别的学生都积极的提问,只有颜回从来不发言。但是后来孔子仔细观察后才知道,颜回的聪慧超过了其他人,他是能够将老师的思想完全吃透,并且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的。

再者,颜回追随孔子游历各国,并且积极的听取孔子的讲学,听从孔子的教诲,史书上说颜回十三岁入学,六年学问已经学成,但是颜回还是认为老师的思想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认为自己的学问还是远远没有达到老师的高度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颜回是谦虚的,是好学的,是觉得学无止境的,所以说其好学实在是不为过的。

最后,颜回是孔子思想的实践人,“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的生活环境是非常贫苦的,但是颜回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的食量,正因为其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所以能做到即使是“身在陋巷”也怡然自得,这可以说是其学习儒家思想达到了一个思想高度,说其学以致用,说其好学,是十分恰当的。

天赐颜回一锭金的历史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但是颜回性格比较内,总是沉默寡言,一开始的时候孔子也曾经认为颜回比较愚笨,但是后来经过了解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颜回的沉默有时候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不了解的人非常容易误会,其实用现在的话说,颜回属于大智若愚,但是这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下面就讲一个颜回的小故事说明这一点。

据史书记载,有一段时间学堂内总是丢失纸笔,孔子问是谁偷的,大家都说是颜回偷的,于是孔子批评了颜回,颜回自己也不申辩,还是继续的认真学习,本分做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孔子觉得颜回不像是会偷东西的人,所以孔子想试一下颜回,于是用红纸包起一锭金子,并且在纸上写道:“天赐颜回一锭金”,并且将这锭金子丢在颜回回家的路上,自己藏在远处观察颜回,颜回见到金子,也见到了纸上的字迹,颜回并没有将这锭金子放进自己的衣兜,用笔在纸上添了一句:“外财不富命穷人”,然后将金子丢在路边,自己走掉了。从这件事上孔子对颜回大加赞赏,对于颜回的人品看得一清二楚,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说颜回偷盗,如果有人说,孔子就重重的惩罚。并且将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

从这则故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高风亮节,颜回不会接受任何的来路不明的钱财,这是非常智慧的一种做法,如果颜回拿走了金子,那么可能再也没法洗清自己偷盗的恶名。别人说颜回偷盗,颜回不申辩,因为没有证据申辩也没用,颜回知道清者自清,所以颜回真的是大智若愚,其境界非一般人可以理解。

作为孔子的爱徒 颜回小孔子多少岁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孔子是颜回的老师,生于公元前551年,可见颜回要比孔子小30岁,颜回十三岁入学,入学的时候孔子已经四十三岁,那个时候孔子已经完全的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家,也就是说颜回入学的时候孔子的教学模式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已经完全的成熟,所以其思想的魅力对颜回的影响才是非常大的,颜回曾说过,老师的学问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颜回对于孔子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对孔子的学问是非常崇拜的,正是因为如此,颜回才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对孔子亦步亦趋。

颜回入学的时候是十三岁,历时六年,学业已经基本完成,东汉郎凯这样说:颜回“十八,天下归仁”,颜回虽然完成了学业,但是一直没有去求官,一直在追随孔子,公元前497年,也就是颜回24岁的时候,颜回随着孔子游历列国,这个时候孔子已经54岁。孔子的旅程一直持续了十四年,等到再次回到鲁国的时候颜回已经是38岁,孔子已经是68岁的垂垂老人。

颜回回到鲁国后,也没有入仕,这个时候的颜回已经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回家后,颜回不能再追随孔子,自己也开堂讲学,但是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四十岁的时候,颜回英年早逝,孔子痛哭失声“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慨叹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的精神品质是什么样的

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和“贤”归于颜回,可以说评价之高在其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颜回也得到了历代的统治者的推崇,颜回虽然是生前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死后却是荣宠万千,让人慨叹。

颜回首先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另外颜回还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颜回死后孔子大哭,说,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的学生了,颜回是最好学的学生。并且孔子还评价颜回说,讲学的时候颜回总是沉默寡言,以为他很愚笨,但是后来发现颜回不仅仅能够理解孔子的精神,还能够发挥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天赋。

评价颜回的最著名的一句话现在经常还在人们的口头上传播的就是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最后总结一下,颜回是一个称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称得上“复圣”称号的人,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德、仁德的人。

颜回欔其甑体现了什么

颜回一生都在追随着孔子,甚至可以说对孔子是亦步亦趋,孔子对其的评价非常高,屡次说“贤哉回也!”汉代之后,颜回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在祭祀孔子的时候颜回配享,可见颜回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中既没有任何政绩,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著作,甚至死后连下葬的资费都没有,之所以能够称于世是因为其高贵的品德。

史书《吕氏春秋》记载了有这样一则关于颜回的小故事《颜回攫其甑》,孔子周游列国走到陈国与蔡国之间的时候,行走在山间,被困,孔子和其学生七天七夜都没有吃到一粒米,颜回去讨米,回来后煮饭,饭熟了后,孔子看到颜回用手从锅内抓饭放进了嘴里,孔子便假装没有看见这件事,等到颜回来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是刚刚睡醒,说自己刚才梦见了先人,自己将干净的饭吃掉之后才给先人吃。颜回说,不是那么回事,刚才自己看到有炭灰飘到锅内,饭被弄脏了,但是扔掉又很可惜,于是自己将其抓出来吃掉了。孔子于是喟叹:要想了解一个人是多么的难啊,我们都说眼见为实,可是眼睛看到的也会不一定可信,都说应该相信自己的心,有时候自己的心也会不可信。

标签: 孔子子贡儒家贤德

更多文章

  • 孔子眼中天资愚钝的学生颜回,有何种才能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孔子,子贡,儒家,贤人,儒士

    孔子作为一代圣贤,教出来的弟子个个都是非常优秀的贤才,有的人能够从商,有的人能够做官,但是被孔子曾认为是笨学生的颜回却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建树,即使这个弟子在后来是获得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历史上关于颜回的记载并不多,几乎都是从孔子口中知道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何却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到底有

  • 俗语: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大丸子美食标签:孔子,俗语,天赐,典故,外财

    古人往往都会把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编成既简短又特别好理解的语句。单单从这些,编织出来的简短语句中,就能够让人们大致了解到,这句俗语的含义。人们编织的俗语很好地,体现了古人的总结能力。那么今天所讨论的这句俗语,也和一个人的品格有关。这句俗语的出现,自然也有典故可以追溯。相信大家对孔子并不陌生,孔子

  • 复圣颜回,儒家五大圣人之一,你有多少了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欣说标签:孔子,儒家,复圣,曲阜,宁阳

    颜庙街颜庙街原名复圣街,位于颜庙的南侧,因颜庙而得名,与陋室街交汇,而曲阜的颜庙,是祭祀颜回的庙宇,为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七十二贤人之首,是儒家五大圣人之一,复圣颜回,在颜庙与陋室街的交汇之处,有一处书法艺术馆,经常从这里路过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不过,艺术馆处于关闭状态,有没有去过的驴友,里面有什

  • 李可染惋惜他,说“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李可染,黄秋园,书画,袁晓岑,工笔,水墨

    黄秋园(1914—1979年),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园。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世人知道黄秋园,是他的遗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1986年,这是在他逝世的第七年。当时全国画界惊呼:“黄秋园奇迹般地

  • 《大考》颜回后裔,11岁考入歌舞团,获奖无数的颜丙燕,再次圈粉

    历史解密编辑:岩姐说标签:颜丙燕,大考,演员,电视剧

    文//岩姐,原创内容,抄袭必究!好的演员总是可以圈粉,正如电视剧《大考》中的颜丙燕,这一次塑造的人物很有特点和魅力。出生于1972年的颜丙燕,祖籍山东曲阜,是孔子四大弟子之一颜回的后裔。她十一岁的时候就考入了北京歌舞团,二十二岁的时候就主演了第一部电影《追捕野狼帮》,二十五岁的时候参演了电视剧《红十

  • 蒋方舟:陈丹青是木心的颜回,聪明过人身体力行,记录纷披的金句

    历史解密编辑:成功学写字标签:木心,孔子,作家,画家,诗人,陈丹青,蒋方舟,毛泽东,文学回忆录

    蒋方舟谈木心。80年代末,一群艺术家聚在一起,“没有现代嬉皮那么疯狂,属于古典雅皮,文化张扬,作风浪漫,生活清苦。”陈丹青看到木心的作品,觉得非常惊艳,介绍给阿城,阿城看了,觉得好极妙极,复印了一叠到处散发……大隐隐于市的木心,就这样被这群艺术家知道且仰慕,他们时常去木心家中串门聊天至晨曦,最后索性

  • 孔子与颜回的高级凡尔赛:鸢飞鱼跃,根本不在一个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孔子,子贡,老师,凡尔赛

    颜渊就说:“一个是文德,一个是武功,这边有子贡,那边有子路。他们都说过了。我谁啊?我怎么能够跟他们平起平坐,跟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孔子说:“真的是这样吗?你是心里边轻视他们,你才不参与"。意思是说我当你老师我怎么不了解你呢?来,你还是说说吧,老师一定要你说。

  • 颜回能做到“不迁怒,不二过”,因为‘未发之中’始能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中正

    颜子不迁怒,不二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颜回不迁怒于人,同样的过错不犯两次,这也是有‘感情未发出来时的中正’的心体才能做到的。

  • 他是孔子学生,德行与颜回齐名,童年时就孝感动天

    历史解密编辑:悠悠青鸟标签:孔子,闵子骞,子贡,孝感动天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收了不少学生,有名的有四位,分别是颜回、子路、冉求和子贡。其中当属颜回在各方面都很出 色,深受孔夫子的喜爱。可是只论德行的话,还有个学生,与颜回齐名,曾被孔夫子大加赞扬,特别是在“孝道”方面,说他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这个人就是鲁国的闵子骞。闵子骞出身贫寒,母亲去世得早,父亲为

  • 孔子为什么偏爱颜回?颜回看起来没什么大本事啊!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孔子,夫子,子贡,庄子,子路,贤人,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东亚弦乐器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文化的传承者,孔子开创了私学的先河,他顺应时代的潮流,让文化下移,把知识的种子撒播到下层民众中去。据说他一生教了3000弟子,其中最为有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还曾经为自己的学生排了名。他们是孔门十哲。在这十个最有名的学生中,颜回是他的最爱。在孔子的班级中,颜回和子路,简直就像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