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有一些“传言”流出,其中小铁感觉最离谱的就是:乌克兰打算照搬俄罗斯的“马拉农场战术”,将巴赫穆特地区数万俄联军全部绞杀。首先这种战术本身有可取之处,通过“主动撤离”诱敌深入,然后利用远程火力进行定点清理。其中关键环节是在撤离时,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测绘,计算出敌方入驻后的营地,方便之后进行精确定点打击。但是小铁个人认为,这就是“东施效颦”,乌军无法做到。
第一:这种战术想要实施,需要强大的“敌后侦察能力”,在敌方进入“目标区域”之后,侦察力量需要越过火力线,对敌人驻地坐标进行确认。但是在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拥有制空权,一定程度上空天军可以轻松发现乌军远程部队。即便是没有进行侦察,乌军依靠“海马斯”也无法覆盖城区。换一种说法,乌军火力不足。理想很丰满,但是实力不允许,没有足够的炮弹和远程进攻装备,即便是摸清楚俄军所有驻点也无法实现绞杀。
第二:这种战术本身就是俄军发明的,难道俄罗斯没有反制手段吗?在小铁个人看来,这种战术固然“犀利”,但是也存在致命缺点。首先在撤离时,需要保证远程单位没有受到致命打击。而当下巴赫穆特地区被俄军团团围住,想要突围势必会爆发正面对抗,这种情况下远程部队不发力无法撕开包围圈,一旦发力就会被俄军锁定位置。其次就是乌军可以利用“海马斯”的高机动性执行这一战术,一定程度上“海马斯”可以做到。但是没有“无限子弹”,频繁使用会加速“海马斯”损耗,乌军没有后勤保养能力。简单来说,一款装备一个战术就能赢得战争,各国还发展军工技术干什么?
第三:就算乌军全部准备工作顺利完成,远程打击也顺利开展,那么俄军在遭到第一轮打击之后还会接着“上套”吗?一个从二战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国家”,倒在一种战术面前可能吗?一定程度上认为乌军能够利用“马拉农场战术”绞杀数万俄军本身就很“降智”,这不符合常理,搞得好像俄军不动脑子,挨打不会跑一样。这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乌军主动撤离之后俄军直接展开追击,不选择“驻守”怎么办?
总不能一直“撤离”,直到俄军停下为止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就不是战争而是俄乌“马拉松”比赛。说得直白一些,俄军能发明这种战术,就一定有克制的办法,起码在使用熟练度上俄军要超过乌军。小铁想问各位一句,很多人说俄军鏖战数月至今没有“获胜”,所以乌克兰已经胜利,那么乌东四州的丢失算什么?事实摆在面前,不认可俄军行为可以理解,“睁眼说瞎话”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文/小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