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仲想救,奈何实力不允许,何况面对日渐消瘦的赵公明,老太师并非全无作为,他曾试图派人夺回害赵公明的箭书,可惜功败垂成。
封神最被高估的人物——太师闻仲
很多人把闻仲捧得极高,称其有“准圣”修为,说这话的人我相信根本没看过《封神演义》原著。首先,书中压根没有“准圣”这个说法,所谓的“准圣”最初只是网友为了区分众多炼气士的实力而取的档次名称。退一万步讲,即便我们只是把“准圣”当作分析时的称谓,闻仲也远远够不上这一层次,书中写得明明白白,闻仲是金灵圣母的弟子,属地仙一流。其实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就能想明白,闻仲只有几十岁,能有多少道行修为?何况除了一对鞭,再无其他法宝神兵,额头上多出来的那只眼睛也不过是能辨忠奸善恶,对战斗毫无帮助。
所以说到底,闻仲德高望重不假,令人尊敬也是真,另外人脉广、面子大……但是这些与修为实力没什么关系。当时周军有陆压、燃灯等诸多大能作战,即便只是三代弟子,杨戬、哪吒这些人也不是闻仲靠实力能够摆平的。闻仲很清楚自己的斤两,即便出手也没什么用,与其逞一时之勇做无用之功,还不如想想其他办法,这是其一。
特殊身份迫使闻仲“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其二,闻仲的特殊身份也注定了他不能轻易涉险。尽管刚刚否定了他的实力,但这并不代表闻仲可有可无,就好比NBA很多球队的精神领袖。有闻仲在,商军便有了主心骨,能够众志成城地御敌,没了闻仲那便是一盘散沙,一触即溃。闻仲的这种特殊影响力甚至不仅仅影响商军将士,连金鳌岛的十天君怕也同样如此,这便是闻仲独有的价值。
赵公明虽然法力通天,又是出山帮忙的朋友,于情于理闻仲都不会置之不理,但是却不代表闻仲会以命换命,他的特殊性不允许自己如此做,他不能用殷商江山去换赵公明一条命,所以只能被迫选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就像开篇所说,闻仲并非在此事上全无作为。在得知赵公明每况愈下的原因后,闻仲与病榻中的赵公明以及十天君(活着的)进行了商议,最终采纳了张天君建议,命陈九公、姚少司借土遁往西岐,暗中夺取钉头七箭书。
可是闻仲会算,陆压同样也会,洞悉闻仲的夺书计划后,陆压忙命哪吒和杨戬速报姜子牙。姜子牙十足一个废柴,做法时箭书突然丢了,却不知就里,直到哪吒前来禀报才后知后觉,火急火燎地让哪吒再去抢回来。
亏得杨戬不及哪吒速度快,哪吒踏着风火轮向姜子牙禀报此事时,杨戬骑着马还在在半路,却阴差阳错地感觉到一阵古怪的风,判断出是殷商抢书得手,于是运用神通,幻化出商军大营,自己则化作闻仲巧计重新夺回箭书,之后便与二将展开交锋,正斗间,哪吒赶到,于是乎陈九公、姚少司魂归封神台。
经此一事,周军与阐教众仙自然会提高警惕,这等于堵死闻仲等人搞突袭的路,而没了赵公明,闻仲众人根本无法与当时周军中坐镇的诸仙正面硬刚,所以强抢更不可能,故而只能眼睁睁看着赵公明死于病榻之上而徒叹奈何。
所以,说闻仲没救赵公明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至于他没有亲自出手,一是受实力所限,二是地位特殊,故而最终使得天皇时期得道的赵公明惨死于卧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