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子女天天向上!走进孟母大讲堂,一起学做好家长。
9月25日晚,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主办,济宁市正德青少年服务中心、梁山县家庭教育学会、鱼台县家庭教育学会联合协办,孟子研究院家长学校承办的孟母大讲堂暨家长课堂第九讲开讲。本期讲座由高级教师、中国实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高级心理咨询师郭双担任主讲,孟母教子与家长教育研究所工作人员秦婧文担任主持人。活动采取线上形式举办。
在本期家长课堂中,郭双老师做了题为《直面叛逆 助力成长》的精彩分享,向家长们分析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叛逆期的心理状态,并给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引导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什么是叛逆?
郭老师讲到叛逆其实是一种内心“长大了”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以此来改变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一种心理。
叛逆期的表现
郭老师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将叛逆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详细讲述了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动态以及行为表现。
宝宝叛逆期:2-3岁,孩子的大脑发育逐渐成熟,自我意识觉醒,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独立性,自己是独立的人而不是别人的附属物,不一定所有事情都要听从别人的指示。
儿童叛逆期:7-9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增长,原来在孩子眼中非常强大、智慧甚至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家长,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小问题,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孩子的心里 ,“家长什么都会”成了 “家长不是什么都会” 。
青春叛逆期:12-18岁,孩子在这一阶段发生叛逆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孩子身体的发育和认知的快速成长导致孩子的情绪极不稳定;二是孩子日益增长的对自由的渴望与繁重的学习任务形成了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孩子发生叛逆是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本质上都是他们快速发展的认知和面临的现状发生冲突所导致的,只要孩子的认知发生剧烈增长,什么时候发生叛逆都极有可能。
最容易导致孩子叛逆的家长类型
郭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五种家长最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叛逆行为。
1. 过分关注学习,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
“填鸭式”“抢跑式”学习不可取,家长过分关注学习容易误导孩子学习是“为你而学”,其实家长更应该沉下心来,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休息和学习同样重要。
2. 要求完美,不允许孩子犯错。
追求绝对的完美,足以压垮你的孩子,家长要思考,100分真的比99分更重要吗?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在改正过程中孩子可能有新的收获,所以,这也是一种成长。
3. 固执粗暴,不允许孩子有个人爱好。
有些家长认为,出人头地唯有学习,兴趣爱好通通赶跑。但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 大包大揽,孩子没有独立空间。
现在巨婴现象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家长不管孩子的任何问题都大包大揽,这样的家长很容易养出“乖乖女”和“妈宝男”。
5. 过分干涉,忽视孩子的隐私和尊严。
家长以“为你好”为名的“跟踪”、“监视”、“窥探”、“突袭”,把“监护权”变成了“监控权”。试想,一个正常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会有怎样的感受?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
我们应该怎么做?
针对这个问题,在讲座的最后,郭老师给出了答案。
郭老师指出,管理孩子的两大基石是信任与接纳。信任是爱,接纳更是爱。我们的改变要从语气开始,从前用命令的语气,现在改用商量的语气。关系上从高高在上的长辈变成平等的朋友。还有家庭事务方面,以前总不让孩子管家里的事情,现在要主动邀请孩子作为家庭一份子参与进来……任何事情都以尊重和信任孩子为原则。
1.安全感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当孩子犯错时,只是那个错误不对而已,我们还是爱他的。
2.幸福感家庭永远是温馨的港湾,我们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应该是每个家庭成员感受到的都是温暖快乐的、幸福的。
3.归属感儿童的心理核心是归属感,良好的家庭归属感能使孩子心灵富足而美好。
4.责任感孩子有责任有义务为整个家庭做出贡献。
5.成就感让孩子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要获得成就感。不要总是给孩子画大饼,或者定的目标是他永远达不到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成就可以成就更大的成就。
6.价值感要帮助孩子在自身、家庭、学校或者参加的各种活动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与耐心陪伴,静待每一朵鲜花的盛开。
线上学友
文字 | 秦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