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邓子新院士谈合成生物学:尚未到达合成生命的阶段,目前可控

邓子新院士谈合成生物学:尚未到达合成生命的阶段,目前可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澎湃新闻 访问量:3663 更新时间:2024/1/22 12:21:44

·“我们并不需要改变人才的结构,关键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

·“合成生物学需要从海量的数据库里找基因蛋白调节的原件,如果数据库的‘库存’太少,总有用完的时候,所以数据库的原始创新是不能停止的。”

邓子新院士在上海宝山举行的第八届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2023年新发展论坛活动上演讲。图片来源: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

“合成生物学的人才尤其需要交叉融合的理念,能够把各门学科,从基础到运营都打通,敢于前迈半步,让基础理论得以生产和应用。但又不能一味地强调应用,如果只追求‘造物致用’,不追求‘造物致知’,总有一天这门学科会枯竭的。”

5月21日下午,在上海宝山举行的第八届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2023年新发展论坛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说。

邓子新是中国合成生物学最早的发起人之一,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攻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学生物学。

从“十三五”(2016-2020年)(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开始,合成生物学被列为中国战略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共性生物技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也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目光。据美国合成生物学媒体SynBioBeta统计,2020年,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获得投融资78亿美元,是2019年的2.5倍。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投融资金额达到180亿美元。

当天会议现场,据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熊燕介绍,“2023年全球合成生物学方面投融资呈下降趋势,体现了投资走向理性、精准之路。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初创公司筹集了约28亿美元,是过去三年来同期最少的一个季度。2022年全年全球初创公司的融资为103亿美元,比2021年减少115亿美元。”

从数据中“挖宝”,造物致用

“合成生物学”究竟是什么?在2000年的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库尔(E. Kool)重新定义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遗传工程和工程方法的人工生物系统研究,从基因片段、DNA分子、基因调控网络与信号传导路径到细胞的人工设计与合成。”这标志着合成生物学的正式出现,随后,“合成生物学”迅速获得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邓子新告诉澎湃科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生物发现来到了物质基础的层面,其编码的内容构成了千变万化的生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得益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它可以快速测定复杂的基因序列,形成巨大的数据库。而合成生物学是指利用这些不同方面的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不同的需要,创造新的用途,即“造物致用”。“生产出来的数据,只有得到了利用,才是‘宝贝’。”

简单来说,合成生物学是通过人为设计和建造新的基因组和生物体,来解决医学、能源、环境、农业等问题。“合成生物学是整合性、交叉融合的学科,它不仅与生命科学有关,生、化、环、材等好几门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学科都与之有关。”邓子新介绍,“这门学科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野抓住社会的需求,把各门科学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些能更加优质高效、经济环保地生产的产品,如果是尚未被生产出来的产品,要能够通过一些手段使其可以生产。”

邓子新告诉澎湃科技,发展合成生物学,“数据”很重要。“合成生物学现在刚进入‘幼年时期’,现阶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说‘海量’还为时尚早,目前可能达到了“湖量”。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数据的积累将不断增长,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会更加蓬勃。”

培养具有想象力和观察力的人才

合成生物学已经发展了20年,邓子新认为,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中,中国充分发挥了体制的优势。例如,中国提倡“有组织的科研”,各科研团队之间交叉合作,把不同经历、不同研究方向的科学家组合在一起,完成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按照这种发展速度和走向,我们的科学研究可能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未来可能会迸发出一些很不错的、后来居上的成果。”

“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科学家数量是巨大的,而且有很多从海外回来、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科学家,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合成生物学发展的优势。”邓子新说。

中国的合成生物学发展也面临“瓶颈”。邓子新表示,目前的“瓶颈”在于源头创新的能力。“我们原始创新的研究比较少,基础理论总体上比较薄弱。”邓子新说,“合成生物学需要从海量的数据库里找基因蛋白调节的原件,如果数据库的“库存”太少,总有用完的时候,所以数据库的原始创新是不能停止的。”

因此,不能一味强调应用。“如果我们只追求‘造物致用’,不追求‘造物致知’,总有一天这门学科会枯竭的。”邓子新说。

促进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你看到的任地方都可能存在科学。”邓子新说,“所以除了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四大专业的基础人才,今后的人才要更有综合性,更敏感,有创造性的思维、哲学的思维,能够洞察社会的需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我们并不需要改变人才的结构,关键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此外,邓子新认为,合成生物学的人才尤其需要交叉融合的理念,能够把各门科学从基础到运营都打通,敢于向前迈半步,让基础理论得以生产和应用。

邓子新回忆,21世纪,人类进入生物世纪,当时考大学的学生,进生物专业最难,但后来又有人说,生、化、环、材这几个专业是“天坑”。今天随着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需求都变大了,这几个将变成“天赐”的专业。“所以不怕找不到好工作,关键是能不能做出好的成果。”

科学研究需要受到伦理约束

合成生物学发展迅速,避不开伦理讨论。例如,合成生物学提出设计新的生命的理念,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打破自然规律的理念,需要思考,人类是否超越自然界限的权力?邓子新告诉澎湃科技,“实际上,生命科学取得突破的阶段,很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例如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出现时,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现了一次反对基因工程的游行示威,而当时的基因工程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后来克隆人出现,人们又担心出现非人类的新生物,担心它会毁灭人类。当人类的认知水平逐渐发展时,对新的生物技术的恐慌会逐渐消解。”

但这也有益处。邓子新说,“这提醒科学家和社会,要规范这些新的生物技术和研究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的出现是为人类造福的,而不是用来造孽的,需要发展出一套伦理规则来进行约束。”

“事实上,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的伦理规则,包括研究的各个环节,实验室的级别,达到什么水平可以进入临床、形成药物等。”邓子新告诉澎湃科技记者,“科学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科学家有研究的权利和义务,也有让研究在受到控制和规范的范围内实行的责任。”

而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阶段来看,邓子新说,合成生物学还没有到达合成生命的阶段,目前合成器官的研究都比较少,只能做到合成某种微生物系统,做出某种产品,形成某种产业,比如合成蛛丝蛋白,做成蛛丝,代替蚕丝。“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处于可控的状态。”

更多文章

  • 最佳人气季军——邓子祺

    历史解密编辑:云烟过眼标签:邓子祺,啦啦操,育才小学

    在舞动心声·逐梦前行 2023湖南省歌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25日活动现场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凭借着超高人气,获得了最佳人气季军的荣誉称号!她就是——邓子祺。 邓子祺,出生于2013年4月。 现就读于育才小学四年级。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希望以后可以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人。爱好: 跳

  • 【廉洁文化小广播】申子请罪

    历史解密编辑:吴堡新闻标签:法治,申子,小广播,廉洁文化

    平安吴堡建设宣传标语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制作:邹昊云编辑:韦江江审核:任建民

  • 夜路走多碰到鬼?民进党打压舆论关中天,吴子嘉预言害死赖清德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记者,赖清德,吴子嘉,民进党,蔡英文,台北市,关中天,领导人马英九

    民进党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屡次裁罚中天新闻台,经中天提起行政诉讼,“NCC”已连遭10败。其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日判决,撤销“NCC”不予中天换照的行政处分,全案可上诉。对此,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游淑慧举认为“NCC”应停止上诉,因民众已对“NCC”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感到厌恶。而台湾“

  • 曝国民党2024最大麻烦,吴子嘉:柯文哲骂民进党民调就会高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民调,记者,柯文哲,吴子嘉,民进党,侯友宜,郭台铭,医学家,科学家,中国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

    图源台媒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11日出席国民党智库记者会时表示,国民党下周三(17日)就会提出最强台湾地区领导人人选,外界普遍认为新北市长侯友宜出线机率高。“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在节目中分析,国民党现在麻烦的是侯友宜的民调能不能拉抬到35%,而柯文哲民调高,是因为他做对一件事“骂民进党”,骂民进

  • 赖清德民调下滑!吴子嘉:国民党初选热闹不已抢尽版面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民调,选民,记者,赖清德,吴子嘉,民进党,柯文哲,中国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

    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逐渐临近,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代表民进党参选已成定局,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也登记参加党内初选,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确定会在本月17日征召最强的候选人。对此,台湾“美丽岛电子版”董事长吴子嘉表示,国民党的初选抢尽媒体版面,赖清德5月民调下滑了。吴子嘉昨天(11日)在台媒节目

  • 反民进党已成岛内共识?吴子嘉惊爆:绿营有人扯赖清德后腿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绿营,大选,记者,赖清德,吴子嘉,民进党,蔡英文,柯文哲,岛内共识,台湾地区领导人

    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12日公布最新民调,披露选民2024对执政党民进党的认同度,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台湾人,乐见2024民进党继续执政的仅占4成2、另有4成7是不乐见的。对此,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昨天在政论节目上直言,现在绿营内部有人在扯党主席赖清德的后腿,让其争取不到年轻选票。据吴子嘉分

  • 若17日国民党出现“这一幕”,吴子嘉:侯友宜民调就会往上冲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民调,记者,侯友宜,吴子嘉,赖清德,民进党,柯文哲,科学家,中国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

    中国国民党将于5月17日提出2024“大选”候选人,媒体人吴子嘉曾预测新北市长侯友宜会出线。吴昨天表示,如果5月17日国民党出现一个团结的画面,侯友宜的民调会跳到30%以上。他更指出,根据《美丽岛电子报》民调,侯柯配(侯友宜、柯文哲)以支持度46.6%,赢赖清德的40.7%,所以非绿整合好就会赢。吴

  • 民进党内黑金又复辟!吴子嘉断言:这一个月赖清德民调开始下滑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民调,记者,赖清德,吴子嘉,民进党,柯文哲,中国国民党

    民进党2024“大选”候选人赖清德声称,“民主自由”从来不是国民党DNA,办理候选人征召也是黑箱。媒体人吴子嘉痛批,这非常离谱,他居然否定台湾自己的选举制度,赖清德批评国民党的同时,他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政党轮替”。希望赖清德跟国民党道歉,把这句话收回去。吴子嘉认为,赖清德接了民进党主席之后,声望

  • 被吴子嘉指控贪了1亿美金,陈时中发文回击,台网友:为何不敢提告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指控,美金,贪污,提告,记者,吴子嘉,陈时中,科学家,医学家

    台湾《美丽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在去年“九合一”选举前,曾指控前“卫福部长”陈时中在疫情期间捞了一亿美金。对此,陈昨日深夜在脸书撰文回击,批吴子嘉“抹黑污蔑已到走火入魔”。对于岛内网友则质疑,“既然自认清白,那么何不提告呢?”吴子嘉去年8月爆料,“卫福部”疫苗采购和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买的每剂价差20

  • 赖清德称两岸情势变化责任不在台湾,吴子嘉痛批:比蔡英文更恶劣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台湾,赖清德,蔡英文,吴子嘉,民进党,法学家,科学家,两岸关系,两岸情势,领导人马英九,解放军“环岛”军演

    图源台媒民进党主席、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赖清德日前在台湾政治大学演讲时宣称,台湾应该做的其实都做了,但两岸情势变化的责任不在台湾。台媒体人吴子嘉表示,赖清德的说法只是在甩锅,民进党没有对战争的消弭做出一丁点的努力,这是最可恶的一件事情。吴子嘉27日在“董事长开讲”粉丝见面会中表示,2024选举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