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宠妾想看马夫驾驶16匹马拉的马车,国君:等晏子卧病在床的时候

宠妾想看马夫驾驶16匹马拉的马车,国君:等晏子卧病在床的时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尚宫女史 访问量:1160 更新时间:2024/1/31 11:38:22

齐景公是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齐前庄公的国君。

齐前庄公在位64年,在位期间,正是西周末期到春秋初期,他没什么大的作为,但因为在位时间极长,让齐国得以在稳定的局势下慢慢恢复了元气,为后期齐僖公小霸打下了基础。

而齐景公在位58年,在位期间,正是春秋末期,周天子势微,卿族势大,诸侯难以完全掌握国政。

齐景公本身是一个很有野心和理想的国君,他想做一个贤明的国君,将齐国重新带向鼎盛,所以有晏子等治国良臣,同时他又是一个喜欢享乐的人,所以有梁丘据等阿谀奉承之臣。

有意思的是,每当齐景公想要玩乐或者行为有不符合贤君身份的时候,晏子都会进谏,类似于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魏征

所以齐景公后来每当想要做一些可能被晏子劝谏的事情的时候,就尽可能避着晏子,《晏子春秋》上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翟王的儿子翟羡有一项很了不起的技能,即能够驾驭十六匹马拉着的马车,当时诸侯的马车一般是三匹马或者四匹马拉着的马车,再多了基本就算是僭越了。

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严格按照周礼来,所以出现了多匹马拉着的马车,有这样的马车也就有能够驾驭这样马车的御者,即马夫。

不得不说,翟羡这个马夫很了不得,能让十六匹马同时听话,配合拉着一个马车前进本身就很说明他的能力。

所以齐景公是将翟羡当做人才来看待的,还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专门做马夫,但有意思的是,齐景公内心里并不喜欢看翟羡驾车,可能他需要的只是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能昭显他的身份。

尽管齐景公不喜欢翟羡驾车,但齐景公的宠妾婴子对翟羡很感兴趣,她缠着齐景公请求看翟羡驾驶十六匹马拉马车。

齐景公一开始不答应,后来被缠狠了索性就答应了,但他知道晏子肯定会对此有意见,必须有什么事情缠住晏子才行,至少得让他无暇顾及这件事。

所以齐景公就告诉婴子:“等晏子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时候,你就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到时候寡人让翟羡驾车。”

当时晏子年纪比较大了,身体不太好,等他生病并不是很遥远的一件事情,没多久,晏子就病了,没法上班只能卧病在床。

齐景公知道机会来了,就安排翟羡驾车。婴子在高台上看的心潮澎湃,连带着对翟羡的印象也很好,就对齐景公说:“您为什么不给他优厚的俸禄呢?”

齐景公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整个齐国都是他的,给谁加加工资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自己的宠妾都这样请求了,他干脆答应下来就是,准备给翟羡加薪。

晏子尽管卧病在床,但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只不过因为身体的原因,他没办法立刻进宫进谏,只能等病好了再作打算,等他病好之后就进宫朝见齐景公。

齐景公没等晏子提及这件事,就先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现在让他驾车给你看看如何?”

晏子淡淡地说:“驾驭马车这样的事情,并不在我的职责之内。”

紧接着齐景公又说:“我很喜欢他驾车,打算给他万钟俸禄,你觉得这样够了吗?”

晏子本就是为这件事来的,在他看来,这件事很值得好好谈论一番,齐景公很明显有被妇人制约之嫌。

曾经齐景公很喜欢卫国人东野驾车,得知婴子不喜欢之后,齐景公就也不喜欢了。

现在他原本不喜欢翟羡驾车,结果婴子喜欢,齐景公就也喜欢了,婴子替翟羡求高薪,齐景公也欣然同意,这难道不是被妇人制约了吗?

况且齐景公不喜欢治理百姓,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高官厚禄,却想着给赶车的人高薪,这本身就说不过去。

遥想当初齐桓公以“狭于今”的土地“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而齐景公不继承先君的功业,对内不修仁政,路有冻死骨;对外不亲近诸侯,只顾贪图享乐,实在是过分了。

再者,诸侯所乘坐的马车一般是三匹马或者四匹马驾车,用八匹马驾车就已经不符合规制了,现在又用十六匹马拉着的马车,本身就僭越了,如果再引来列国诸侯和国人的效仿,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总之,齐景公的行为绝不是让百姓信服、诸侯归附的做法,相反,他的行为很可能会加深百姓的怨恨。

晏子将自己的这些想法一一告知齐景公,希望齐景公能够重视起来,说到最后,晏子加重语气说:“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君其图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齐景公如果不好好想想怎么治理国家,让国家稳中求强,反而总想着寻欢作乐,干一些让国家倾覆的事情,那国家灭亡指日可待,所以当慎重再慎重。

齐景公一听,觉得晏子说的很对,就虚心地说:“您说得很对。”

从这以后,齐景公不再观看御者驾车,辞退了翟羡,也疏远了婴子。

标签: 晏子马夫齐国马车宠妾齐景公

更多文章

  • 楚王羞辱晏子就是羞辱齐国,他为啥不离开硬要留下接受3次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晏子,齐国,崔杼,庆封,齐景公,楚灵王

    “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是孔子对于晏子的评价,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拯救黎民百姓却不自夸,言行弥补三位君主的过失而不居功自傲,晏子果然是真的君子啊。“君子”,才德兼具方能称其为君子,君子论其本心论其行迹而不论容貌,君子胸怀大义行事光明磊落,这位被孔夫子称为君子的齐国大夫势必气

  • “两桃杀三士”:齐相晏子兵不血刃除掉三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晏子,齐国,晏婴,宰相,齐景公,景公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斗争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阴谋诡计的大争斗。阴谋诡计并不是奸臣贼子的专利,很多忠臣对此也用的极为纯熟。他们所共同奉行的游戏规则是:“不管阳谋还是阴谋,只要能胜就是好谋。”晏婴(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年),字仲,即后世所说的晏子,齐国夷维(今山东莱州)人,出身齐大夫之家,为春秋战国时

  • 历经三朝而不倒,晏子的处世智慧有多高明?搞定领导的学问啊

    历史解密编辑:子霄读史标签:晏子,崔杼,齐国,丞相,国君,历史故事

    做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到了这种高位的人,在为人处事上,往往是能方能圆。用一句大俗话来说就是: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公事公办。这样的人,既能坚持方,也能适当变通,变方为圆。有方有圆,百事不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这样一个故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晏子是齐国的一代名相,我们学过《晏子使

  • 《晏子春秋》中八句名言,孔子叹服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孔子,晏子春秋,晏婴,晏子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述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的言行事迹的古典文献,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尊称晏子,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晏子,晏婴,齐国,诸葛亮,景公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南阳隐居,常吟《梁甫吟》: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者?相国齐晏子。话说齐景公手下有三员猛将:古冶子、公孙捷、田开疆。有一次齐景公乘舟渡黄河,将最爱的马系在船头。行舟之时,开始下起了大

  • 此女被誉为“朝鲜三大妖女”之首, 其行径堪比中国的妲己、褒姒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大福标签:褒姒,妲己,朝鲜,妖女,商朝,周朝,先秦,张绿水,燕山君

    被誉为朝鲜三大妖女之首的张绿水,本是朝鲜燕山君李隆叔父齐安大君家的一名女婢,此前张绿水还曾被齐安大君玷污,被其当做泄欲工具蓄养了起来。齐安大君从未打算将张绿水纳为小妾,在他眼中张绿水只是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发泄工具罢了。齐安大君宴请同僚时,时常会让张绿水作陪,任由其他好色的宾客对张绿水上下其手,以此

  • 周幽王宠信褒姒烽火戏诸侯,到底该不该为王权衰落而买单呢?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褒姒,周王,先秦,周朝,周幽王,周平王,烽火戏诸侯

    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王纲坠落。王权一落千丈,周王再也无力管理众诸侯,从此开始了长达近六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现代人总是把王权的衰落直接归因于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废长立幼。其实周王王权的衰落,在笔者看来需要更多地归责于周平王。第一,立嫡还是立长。周代自得天下之后,因为小邦周统治大国商,特别注重思想观念上的

  • 犬戎攻破镐京得到了什么?带走褒姒只是福利,还把周天子拉下了马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褒姒,周天子,周王室,周幽王,周平王,周王朝

    文|飞鱼说史公元前771年,正值周幽王统治的第十一个年头。周王室的都城镐京,这个天子所住的中心之地,原本是繁华的,最令人向往的,但是此时已经成为了民众不敢面对的梦魇之地,因为野蛮的犬戎攻破了镐京。男女老少在戎族的铁蹄之下,死得死,逃得逃,而他们曾经无比信服的周幽王,也在这次战役中身首异处,再也没有了

  • 出名要趁早:和妲己相比,为何褒姒被骂了上千年,人称“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妲己,褒姒,纣王,宫女

    提起祸国妖姬,我们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妲己。历史真的是很有趣,因为是一个当时是一个由男性整体统治的社会,所以男性在政治方面的过错都要归咎于女人的误导,纣王所有的昏庸无道,所有的骄奢淫逸似乎都是妲己蓄意引导的,整个商朝的颠覆最大过错方也是妲己,妲己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吗?历史上第一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 褒姒:周幽王之妃,峰火戏诸侯是后人杜撰的,我的冤屈无处诉说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悦至尚标签:褒姒,褒国,君主,先秦,周朝,周幽王,司马迁,烽火戏诸侯

    深夜,凉风习习,我仰望星空,欲哭无泪……突然,周围传来一阵阵辱骂之声……“你是一个亡国的妖女!”“烽火戏诸侯,你一笑亡国!”“不,我没有一笑误国,烽火戏诸侯不是真的。”我流着泪,拼命地辩解,可惜弱者的声音太小了,很快就被淹没在红尘之中……“烽火戏诸侯”岀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周本纪第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