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国学认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虽然没有历史上最为明确的记载,但是他的真实性是可能存在的。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柳下惠这个人。
柳下惠其实是他的谥号,而不是真名。谥号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是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比如社会名流、高官显贵、皇帝皇后等,死了以后,由官方给的一种评价。这叫公谥。当然也有一些道德高尚但没有做官的人,死后由民间授予的谥号,这叫私谥。
柳下惠的本名叫展获,字子禽,另外还有个名字叫季。所以我们看古书中讲展获,或者展季,都是一个人。他的谥号是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
柳下惠是和孔子同时代的人,大约比孔子大几十岁,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却深受孔子的崇拜。要知道孔子对人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尧舜禹等上古的帝王,其他没有几个看上眼的,连齐国的明相管仲,他都颇有微词。而孔子对柳下惠相当敬重,这说明了柳下惠在当时就是一个道德的标杆。
孔子曾经在论语中说,柳下惠在鲁国做过法官,他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 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那么儒家的亚圣孟子,更是对柳下惠推崇有加。孔子只是把柳下惠当成了贤人,当成君子,但孟子直接把柳下惠当成了圣人。
孟子认为柳下惠也是圣人。鲁国大夫柳下惠在一个寒夜里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眼看着就要冻死了,柳下惠把姑娘抱在怀里温暖了一夜,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和非分之举,人们称赞柳下惠是正人君子。柳下惠不仅是正人君子,还是一个著名的贤人,《论语》中记载:
“柳下惠当时在鲁国担任司法长官,三次被撤职。有人告诉柳下惠,你盛名远扬,为何不离开鲁国,到其他国家去做官呢?柳下惠说,我按正道侍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我不按正道侍奉君主,为什么要离开本国呢?”看来在孔子的眼里,柳下惠是个以直道而行、坚持正义的贤人君子,是个值得尊敬的牛脾气。但在孟子的眼里,柳下惠是个一团和气追求和谐的人。
“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羞辱,不会因官小而辞职;立于朝廷不隐藏自己的才干,但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冷落遗忘也不怨恨,困窘也不忧愁。与乡里人相处,很随和地而不忍心离开。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身旁赤身裸体,又哪能沾染着我呢?所以听到柳下惠风范的人,胸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刻薄的人变得厚道了。” 柳下惠始终保持人格独立和内心和谐,世界如何与我无关,我只做我该做的事,别人对我如何也没有关系,我依然微笑面对社会。
孟子很推崇柳下惠的和光同尘、和而不流的精神,认为柳下惠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人格,如春风化雨,能让刻薄寡恩的人变得朴实厚道,让心胸狭小的人变得宽宏大量,能对社会产生正能量,所以,孟子把柳下惠看成是圣人中最为和乐的人。
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已经把柳下惠当成了道德楷模,当成了道德极为高尚的圣人。
但问题是,孔子没有提过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事情,但是我们发现,在孟子的记载中,有这样一句话:‘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这是引用了柳下惠的话,柳下惠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身旁赤身裸体,又哪能沾染着我呢?
这是柳下惠自己说的,他说自己将保持独立的人格和高度的道德自律,你就是赤身裸体在我面前,也影响不到我什么。这大概就透露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影子。《荀子·大略》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这大概是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最早的原型。
所以,好玩的国学认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事情,很有可能是真实的,即便不是真实的,柳下惠也可以做到坐怀不乱。
理由如下:
第一,柳下惠有着严格的道德自律,是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柳下惠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他之所以被人敬仰,就是因为他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而我们之道。具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的人,他把道义和名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这种责任感就产生了高度的道德自律。所以,纵然有美女在前,又能影响他什么呢?
第二,柳下惠应该是融合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我们从论语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柳下惠大概是一个既信奉儒家思想,又有着道家思想影子的人。儒家坚持高尚纯正,要求人人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而道家则要求清心寡欲清静无为,这也可能影响了柳下惠的性观念。
第三,从当时的环境来看,一个寒冷的冬夜,又下着雨,穿的衣服又很多,大家又都是很寒冷很落魄的状态,你觉得一个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人,一个对自己高度自律的人,一个修炼儒家的纯正思想和道家的减少欲望清静无为的人,会动手动脚吗?我们大概不能否认,柳下惠或许心中波澜起伏,但是心里的想法,却未必一定会反映到实际行动上来。
所以,我以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