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国丞相公叔痤临近死亡之前,魏王去看他,问他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这时候公叔痤对魏王说,我死之后,您一定要让臣的中庶子卫鞅来代替我的岗位,您一定要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做。如果您不打算任用他,那就杀了他,不要让为他国所用。
魏王走后,公叔痤又对卫鞅说,你赶紧逃走吧!我劝说魏王如果不用你就杀了你,不要让你为他国所用。卫鞅对公叔痤说不打紧的,如果魏王不听您之言用我,也不会听您之言杀我。
果然如此,魏王既没有用卫鞅,也没有杀卫鞅。因为魏王觉得公叔坐老糊涂了,自己杂可能会把国政交付于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呢?何况是一个还是没有任何声名的人呢?
那么肯定有人问了,公叔痤为何要这么干呢?难道他想要两头都落好么?这样做是不是显得有些虚伪了?其实不这样的,公叔痤这么做其实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
首先公叔痤与卫鞅之间关系是师生关系,情同父子(也有一说公孙做与卫鞅是亲父子的),而且卫鞅在公叔痤门下很多年,他们两之间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于情于理,公叔痤都得拉卫鞅一把,毕竟自己都要挂掉了,以后再也用不着卫鞅为他出谋划策了。
公叔痤活着的时候不推荐卫鞅上位,是因为他不想给自己培养一个劲敌,现在没有后顾之忧,自己得帮卫鞅一把,毕竟卫鞅对他来说也是有功之臣。所以公叔痤才会向魏王推荐卫鞅,希望他能够重用卫鞅。这是公叔痤向魏王推荐卫鞅的第一个动机,也是他最后能为卫鞅做的一件事情。
其次卫鞅的确有能力,这么多年相处之中,公叔痤对卫鞅的能力是了如之掌,他知道卫鞅是百世不出的人才。他身为魏国之臣,是魏王极为信赖的人,他对魏王与魏国是有感情的,他希望魏国依旧能够强大下去,所以他才把卫鞅推荐给魏王,希望魏王重用卫鞅,以此来维持魏国的强大,这是他的心愿。
这公叔痤推荐卫鞅上位的第二个动机,可惜魏王认为他是老糊涂了,并未把他谏言当回事。要不然的话,就不会有强秦崛起,魏国也可以继续维持它的强大,至少可以增加一段强大的时日。
最后公叔痤劝说魏王不任用卫鞅,那就杀了他,也是有他的用意,因为他明白一旦有一君主任用卫鞅,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火速强大起来,这样魏国便没有办法维持自己一国独霸的局面了。有爱国之心的公叔痤自然不希望魏国衰落下去,因此他才会劝说魏王杀了卫鞅。
之后又劝说卫鞅离开,也是念在多年的情意上,他又害怕魏王杀了卫鞅,他也不想卫鞅这百世不出的大才就此陨落。他有心忠国,但爱惜卫鞅的才能,权衡之下他搞了这么一个事情。
正因为国家利益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公叔痤才做出了让人感到奇怪的事。总而言之,公叔痤对卫鞅而言是有恩的,不管他怎么做,都对得起卫鞅。因为卫鞅在公叔痤门下的时候,公叔痤对他也是照顾有加。公叔痤对魏国而言也是无愧于心,毕竟他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的情感之前。公叔痤是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因为他是个好人。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