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燕易王的燕国称王,到燕昭王的招贤纳才,燕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燕易王的燕国称王,到燕昭王的招贤纳才,燕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 访问量:1485 更新时间:2023/12/7 5:27:07

燕国历史上出名的国君不多,燕王哙算得一个。当时的燕国处于燕易、燕王哙和燕昭王过渡之期,燕易王时燕国受齐国之侵扰,国力受损。燕易王在位期间,重用苏秦等臣,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与齐国对抗之中。齐国借攻燕之机,宣示齐国霸权,燕国不再能够置身事外。

史书有:“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燕王易的夫人中有个秦国女子,而且还是秦惠文王之女,这即秦国远交近攻之策略,燕国已不容忽视。燕易王之前燕国国君为公,而燕易王之后则为王。燕国似乎也在试图更多与世合流,燕易王是个较为有力之国君。

但其后之燕王哙,似乎跟君父燕易王不同。史书中说燕王哙是个“仁”君,还有所谓禅让之事。但所谓禅让,真能体现燕王哙之仁吗?燕王哙禅让的主角是国相子之,而子之是推行燕国变革的主要人物。燕国为什么要变革呢?从燕国与秦国、齐国等国之间的密切交往,可以看得出来,燕国正在试图从外围向中心舞台靠近。

子之“贵重,主断”,燕王哙则是言听计从。燕王哙的这种态度只有三种可能,一种是燕王哙养尊处优,无所事事,不懂治国之事。如果燕国或主动或被迫的参与列国纷争之中,这个猜测可以否定。一种是燕王哙是仁君,极度推崇仁义之事。推崇仁义的国君,往往反对战争。但史书有:“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刚上位的燕王哙,就发动对秦国之战,似与所谓仁君不同。一种则是燕王哙本身性格软弱,受子之的牵制。

不管燕王哙到底是什么态度,最终他选择了让位给子之,这个举动就让燕国亲族力量发生了剧烈震动。尤其是以太子平为首的朝臣团队,率领数万军队包围王宫,与子之展开夺权战争。有趣的是,最后更强的百官似乎站在子之的队伍中,发动了对太子平的对攻战。燕国各方力量陷入乱局,齐国力量这时也即介入燕国政局,齐国军队在燕国疆域内纵横,燕国陷入停滞之局。

也正是齐国力量的介入,促成了子之动乱的平定,但这场动乱却对燕国造成了半毁灭性的破坏,百余年间燕国所积累的那点儿国力也是耗损大半。太子平死了,燕王哙也死了,后来子之也死了,还有几万燕国军队也在动乱中丧失了生命,众多燕国百姓颠沛流离。这种种因素都成为后来燕昭王改革的问题所在。

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护送在韩国作人质的公子职回国即位,他就是燕昭王。这个时候的燕国都城蓟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朝臣离心、百姓动荡,燕昭王需要彻底的稳固政局。对燕昭王而言,有个幸运之事,即燕昭王当年在赵国为人质时,与赵武灵王有所交集,而赵武灵王又是赵国史上最大的有为之君,赵国要遏制齐国发展,势必就要扶持燕国。

正因为有了赵武灵王的支持,燕昭王才能放手在国内推行彻底的变革,更是修筑黄金台,以求的列国人才纷纷前往燕国。燕昭王彻底改变了燕王哙时代的乱局,就是燕国有王恰似无王的状态,一国有其君,一国才像其国。对于燕国而言,那种众星捧二月的格局是不好的,众星只能捧一月。

燕昭王寻找了很多人才到燕国,而这些人才只能是服务燕昭王一个国君,子之动乱的教训可谓是泣血,燕昭王没有允许这种情况的再度出现。这也才让燕国国力其后数年之间,慢慢的恢复过来。燕国也才终于能够依靠祖先余韵,依靠国君之力,在战国有了一席之地。

更多文章

  • 那些年寸土不争的燕国人,那些年担惊受怕的燕桓侯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燕桓侯,诸侯国,部族,周天子,齐国,戎狄,燕国

    燕宣侯以来,燕国的国力似有衰退,对周边如山戎、孤竹等族群的威慑力大为削弱。燕穆侯、燕宣侯大概都曾主动向诸侯国们请求政治庇护,可见燕国当时所属区域是呈现收缩策略的。公元前771年的镐京之乱而后,整个天下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其中又以北方的戎狄部族和南方的蛮夷部族为最强,但这些部族处于边缘地带,而且长期处于

  • 身为秦相又是秦王政姻亲的昌平君,为什么选择叛秦成为末代楚王?

    历史解密编辑:告诉航海家标签:秦王政,昌平君,楚王,嬴政,秦国,秦王,秦昭襄王,秦相,周朝,先秦,春秋战国

    昌平君是秦王政亲政后极为重要的人物,不但是封君,而且高居相国之位,还与秦王政有两重亲戚关系。可以说,昌平君位高权重,尊贵之极。然而,昌平君最后还是选择叛秦归楚,在明知楚国已经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接手了楚国,与楚国大将项燕一起抵抗秦国到了最后一刻。为什么身为秦相,又是秦王政姻亲的昌平君,要选择叛秦成为末

  • 楚国末代楚王芈启:秦国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孙,秦始皇的表叔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嬴政,秦昭,楚国,秦国,昌平君,秦王

    楚考烈王熊完在位25年,前238年去世之后,其四个儿子先后都当上了楚王,分别是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和楚王启,其中楚王启的一生经历颇为传奇,今天就来说一说楚国末代楚王芈启:秦国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孙,秦始皇的表叔。战国时期列国有质子于他国的惯例,楚国也不例外,比如楚顷襄王先后质子于秦国和齐国,其

  • 谁是昌平君?秦国丞相,也是末代楚王,找到他的真名用了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昌平君,丞相,秦国,嬴政,吕不韦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存在着诸多至今都无法解释的疑点。秦始皇陵作为中国第一座规模庞大的陵墓,迄今为止都无人敢挖掘。它把秦朝的所有神秘都一同深埋在了地下。两千年过去了,秦王朝还是那样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关于它有很多的记载,有传说也有史实。但我们对其所有的认知都来源于史料记载或者墓葬挖掘之

  • 神秘的昌平君:秦国丞相,末代楚王,真名在2000多年后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明鉴标签:昌平君,秦国丞相,秦国,嬴政,王翦,秦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秦朝是一个让大家都充满了感慨的时代,一方面它一扫六国,统一全国,第一次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做出了不少为百姓所抗拒的事情,所以二世而亡。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那个时代,除了有秦始皇、李斯这样的名人,还有着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这个

  • 楚幽王并非春申君黄歇所生,这个谎言是楚王负刍为争夺王位而编造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黄歇,楚王,楚幽王,春申君,秦国,嬴政,楚王负刍,周朝,先秦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有的典故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也有的典故是因种种原因而诞生的历史谎言。战国时楚国宰相李园利用春申君黄歇移花接木生下楚幽王的故事便是其中的典型,而这个故事一度被认为是真实的,数千年来的各种典籍中广为流传,甚至连司马迁的《史记》也对其进行了收录。然而翻开当时

  • 楚幽王墓挖出一对“双胞胎”,各有铭文39字,却证实了曾国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铭文,古国,墓葬,周朝,先秦,楚幽王,曾侯乙,青铜器,考古专家

    说起曾国,那是存在于3000年前的神秘古国,或许由于存在的历史过于的短暂,为此历史上对曾国的记载那是几乎没有的,可是后来曾侯乙墓的出土无疑是打破了这个局面,也直接证明了这个神秘的3000年古国是确实存在的。可是其实早在40年前的时候,民国考古队就意外发现了曾国的痕迹,虽然说比不上曾侯乙墓那么的大张旗

  • 楚考烈王是怎么成功继位的?装扮成车夫,混出秦国,假称生病!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歇,秦国,春申君,齐国,信陵君,楚国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有了范睢的运筹帷幄,秦国一路狂飙突进,而就在这个时间里,楚顷襄王忽然病危了。按照惯例,这种时候就要做好太子继位的准备,但问题是,楚国太子没在楚国。时间需要追溯到9年前,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资治通鉴》的第一条记载就是楚

  • 楚考烈王无儿子,很着急,黄歇巧用移花接木之术“送”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黄歇,楚考烈,春申君,秦王,秦国,李园

    战国时期有四大公子。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皆在当时名噪一声,他们牢牢把持着本国的朝政,以致臣民只知有君,不知有王。所以就君臣之礼而言,这些旧贵族的公子哥也并不能被称之为君子,当然信陵君或许是个例外,这里暂不表。就政治体系而言,这些养数千门客的贵族公子哥,其

  • 楚考烈王有四个儿子,在他去世后,这四个人相继为楚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楚考烈,春申君,昌平君,秦国,黄歇,王翦

    在战国后期,楚考烈王是一位比较著名的君主。楚考烈王(公元前290年-公元前238年),芈姓,熊氏,名完(《史记》作元),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顷襄王之子,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共25年。《战国策》、《史记》记载: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对此非常忧虑。后来春申君采纳赵国人李园的建议,娶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