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林彪接到上级指示,看完气得当场摔了电报。“老子还有几个兵?我才不借,再问就是没有,不借就是不借。”
原来,上级指示他将红一军团的一部分兵拨给红十五军团。林彪不愿意,便当场摔了电报。
难道是林彪内心对红十五军团的指挥官心怀不满?还是认为此举有失公允,对红一军团不利?这还得从去年大部队到达陕北说起。
1935年,随着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
毫无疑问,红军长征是没有句号的英雄史诗,战士们徒步跨越11个省份,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页。
到了陕北之后,众人大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此时有一个人却情绪低沉。那个人就是林彪。
“这地方全是窑洞,黄土满天飞,经济也非常落后,咱真的要在这儿发展吗?”林彪扪心自问。很快,他就按捺不住,给主席写信要求去陕南打游击。
此想法遭到主席的严厉批评。原因很简单,一是当前陕北急需巩固与发展,如果这时林彪带着一大批骨干离队去陕南,这明显组织意愿相违背。
二是陈诚在洛阳及其以西地区控制了三个军,专门用来对付红军,这时去陕南也容易引来敌人。
但林彪对此不以为然,仍旧坚持己见。
“你这下带走这么多骨干,那还有几个留在这儿?本来兵就不多,这下一分为二,哪边都发展不好,你得为大局想想啊!”与其共事好几年的聂荣臻苦口婆心劝道。
“况且,你以为到了陕南条件就能好起来?那可不一定。”
1月,组织上决定挥师东行,要往山西推进。这时,大部队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渡过黄河。
大家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承载着我国千年的历史文化。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滔滔浊浪浩浩荡荡?站在黄河岸边,一眼望不到头,只有一道道浑浊的浪花相互追赶着向前倒去。
不仅黄河阻挡着他们前进的脚步,敌人也是一大危险。从去年听说红军到达陕北开始,阎锡山就要求下属赶紧建造防御工事,以抵挡红军跨过黄河。
林彪勘测水文后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渡河计划,分别为红十五军团与红一军团选择好了渡河的地点。
2月20日,双方战争一触即发。在关键时刻,林彪率领红一军团主动迎敌,迅速击溃对方。而后我军兵分三线,将敌人围困。
由于红十五军团与红一军团不在同个线路,敌军大多被红十五军团牵制,故红一军团较为轻松就进入汾河地区。
汾河地区土地广袤,与陕北相比的确富裕很多。红一军团抓紧时间发展自身,在短短几个月内补充了5000名战士。
相比于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则显得难捱许多,伤亡也很大。因此,组织给林彪发了电报,希望他拨些兵给红十五军团,也就出现开头一幕。
这场战役不仅我军大获全胜,同时还拓展了党在山西的影响力,为党的宣传工作添砖加瓦。
然而,林彪在这场战役的某些行为遭到组织的严厉批评,组织上认为他本位主义思想严重。
从小事就可见人品。毫无疑问,林彪的确是一个军事天才,但一味的只相信自己不是自信的表现,而是自我与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