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曾子故里之争一直被炒的沸沸扬扬。嘉祥和平邑两地的文人墨客更是搬史料,扒经籍,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先来看一下曾子这个人物: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果然是个大人物!
曾子故里有变?
自明朝起至公元2011年,嘉祥一直是曾子故里的官方认可地。明朝皇帝朱见深下诏在嘉祥县“封树丘陵,筑建飨堂神路”。嘉祥县“奉旨”后大兴土木,成化、弘治年间先后于城南20公里处的南武山南麓,修建了曾府、曾庙、曾子墓等纪念性建筑。嘉靖十八年,明世宗下诏访求曾子后裔,得59世孙曾质卒于江西省永丰县,封“世袭翰林五经博士,徙居嘉祥奉祀”。万历十五年,明神宗准山东抚、按李戴、毛在奏,将曲阜“孔颜孟三氏学”改为“孔颜曾孟”四氏学,以厚待曾氏子孙受业者。万历十七年,准礼部尚书于慎行奏,赐给宗圣祭田30顷。中国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也在注释中,标注:曾子,山东嘉祥人。
然而,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将曾子的解释改为“山东平邑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嘉祥人民很难以接受。“曾子故里”这个称呼,已经陪伴了他们五百多年。嘉祥还有曾林、曾庙、曾子墓,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全国各地的曾氏宗亲也很难接受。嘉祥在很多年之前就成立了曾子研究会,陆续拜访、邀请全国各地的曾氏宗亲,共同探索、弘扬曾子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十几年来,海内外的曾氏宗亲也经常来嘉祥拜祭自己的先祖。香港特首曾荫权、新加波内阁成员曾仕生、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博士、香港知名艺人曾志伟等众多曾氏宗亲都曾经来到过这里。
而平邑方面也提出了种种证据,证明曾子故里是平邑的必然性和可靠性。有文史资料说,曾子故里之争,已经持续了几百年。试想,曾子故里之争,争的到底是什么?在古代是世袭的荫泽,在现代则是经济发展的契机。曾子只有一个,但曾子思想却可以影响很多人。与其大费口舌,侃侃而谈曾子故里是哪里的证据,倒不如实实在在的为弘扬曾子文化做些切实可行的贡献。
曾子故里究竟在哪里?我感觉,不能只靠史料或某些“不靠谱的”记载说了算,更主要的是要看现在!曾子是一代宗师,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符号。与其在网上争来争去,不如潜下心来,努力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让民风更淳朴、百姓更祥和。人人都讲究“忠信孝义”,这样的地方才配得上曾子故里。如果“曾子故里”之争只是为了追名逐利、为政绩添彩的话,求求您放过曾子他老人家吧!
视频宣传片——《曾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