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为何被挖掉膝盖骨?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竹简,揭开真相

孙膑为何被挖掉膝盖骨?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竹简,揭开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国学璀璨 访问量:3856 更新时间:2023/12/10 10:19:46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争鸣,人才汇聚之际,依靠自身才干依旧大放异彩,成为各诸侯争夺的对象。

他是著名军事家,传闻师承鬼谷子,为一展抱负入世,可迎接他的是陷害和酷刑,但这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

他为了复仇和让兵法流传后世,忍受屈辱和各种考验,从鬼门关走了回来。再次面对宿敌亦是曾经的兄弟,两人几次较量,于刀光剑影间书写兵家传奇。

他就是孙膑。可惜这位绝世之才却身有残疾,对于这个谜团有多个说法。

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一古墓出土了一批竹简,暗藏事情始末,真相就此揭开。

文物出土,孙膑兵法

1972年4月10日,很多考古人员正在对位于临沂银雀山的汉墓进行挖掘,每个人都脸色凝重,动作小心又小心。

因为经过专家的多方研究和考证,临沂的这个墓葬非比寻常,可能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大有联系。

临沂古称琅琊,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后世文人骚客对它的赞美来说,这里也确实充满灵性。

正所谓:鲁南古城秀,琅琊圣贤多。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祖籍都在琅琊。

等到这座汉墓被完全挖开时,考古专家们对墓中竹简十分偏爱。不过可惜的是,受环境影响,竹简表面被淤泥覆盖,并且有轻微受损。

为了早日破译竹简,这批文物被紧急送到北京修复。经过两年时间,总共整理出5000多枚汉简,以及2000多枚残片。

竹简果然如专家预料一般,十分有价值,相关内容可分为兵书、论证论兵之书,还有一些阴阳术法类等古籍。

在这之中,赫赫有名的就有《孙膑兵法》16篇、《孙子兵法》佚篇5篇。这两部兵书的出土震惊了很多人,同时也证实了很多猜测。

在战国之后,就有人在讨论兵家的两位知名人物孙武和孙膑是否是同一人。

有部分人认为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人,“武”为其名,“膑”为绰号,《孙子兵法》是孙膑所写,也有人觉得《孙子兵法》是曹操或伍子胥所写。

种种猜想持续了一千年,未有定论。直到银雀山汉墓竹简出世,这千年谜团终于被破解。

孙武孙膑并非同一人,两人相差百余岁,各有千秋及著书。

《孙子兵法》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孙武更被后人尊为“兵圣”。而唯一能和孙武相媲美就是孙膑。可相对于孙武的经历,孙膑要坎坷得多。

在一次阴谋中,孙膑双腿残废,并且遭到非人的折磨,那些痛苦的回忆自此也成为孙膑脑海挥之不去的存在。

那么一个残疾的谋士是如何领兵打战的呢?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孙膑腿疾严重,根本不能行走,但他却比任何人都要关注和魏国的作战,因为魏国有他的仇人。

在指挥战斗时,他只能坐在工具车上被人推着去观战。

当然我国古代可没有轮椅,但他们有厉害的工匠,像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和公输家族,技艺高超,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所以孙膑必定是依靠某种机械工具才能达到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的水平。

在《孙膑兵法》中有记载,桂陵、马陵之战是孙膑的成名战。

这两场战役让孙膑的名气彻底打响,他向世人证明尽管他身有残疾,但依旧能制服强敌,自此各方诸侯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双腿残疾的男人。

但尽管如此,他心中依旧有恨和遗憾。

从一个正常人到残废,孙膑对自己的师弟庞涓可谓是恨之入骨,他怎么也想不到同门多年,自己的好师弟竟然会暗害他,毕竟他们曾经也是好友。

年少成名,同门竞争

年少时的孙膑出身不凡,因其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国君卫武公的后裔,所以备受关注。

他对自身也有极高的要求,由于对兵法感兴趣,孙膑拜师于鬼谷子。

鬼谷子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是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

相传他拥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底下弟子皆是人中龙凤,能左右列国存亡。被后世尊为“谋圣”。

孙膑作为鬼谷子的传人之一,自然成为列国关注的对象,而他自己也很争气。直到他的师弟庞涓出现。

庞涓为人机智聪明,但人们常说他心胸狭隘。其中有很大原因在于他谋害了自己的师兄。

同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人都渴望从师傅身上学到本领,而鬼谷子也经常会出提出问题考验他们。

在民间传说中提到过,鬼谷子有一天命令两个徒弟去寻找“无烟柴”。

孙膑为了找到无烟柴,几天几夜没有好好休息,而庞涓似乎是觉得这种事情没有意义,所以借故不去寻找。

苦求无果的孙膑并没有放弃,由于身体疲惫,他正在原地休息。忽然一阵乌鸦“哇哟”“哇哟”地叫着,孙膑灵机一动。

他挖了一个土窑,然后飞快地跑到山里找到一些木棍,随即点着,一窑子木炭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测试,孙膑用火一点,果然无烟。

鬼谷子知道后对孙膑果然更加满意,这让庞涓的心中很是懊悔,同时他更加嫉妒孙膑的才华。

长此以往,庞涓内心不静,为了早日出人头地,证明自己的才干,他决定下山寻找机会。

临行前,庞涓拜别师父和师兄孙膑,孙膑也泪别师弟,同时他在心中感叹不知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故人是否有了更大变化。

其实孙膑知道庞涓的野心和嫉妒心。只是对于一个心胸宽广,内心豁达的人来说,孙膑内心的乐观大于悲观,他总是给人留有余地。

但庞涓在后来却没有给他留有余地。

离开师门后,因庞涓是鬼谷子的弟子,所以他还是小有名气的。之后经人推荐,庞涓来到魏国。

在列国中,魏国的地位不低,而且名气不小,最关键的是当时魏国国君正是用人之际。

这对庞涓来说是个好机会,他渴望能成为像吴起那样有名的将领。

吴起此人可以说是魏国的传奇人物,他战功赫赫,但由于杀戮太重,所以风评有好有差。

在相关资料中有记载,吴起年少时戾气很重,有三十多人嘲笑他,他便杀了这三十多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吴起为了得到鲁穆公的信任,杀了自己的妻子,只因妻子是齐国人,而齐国是鲁国的死对头。

后来虽然吴起帮助鲁国大败齐国,但鲁穆公依旧怀疑吴起,吴起随即来到魏国建功立业,有所成就,可惜后来遭人记恨,远走楚国。

庞涓也是心思狠辣,果断敏锐之人,而且相对于吴起的霸道,他更加圆滑,在心中仔细对比后,庞涓开始期盼在魏国的好日子。

事实证明,庞涓的直觉没有错,在魏国他混得如鱼得水。

治军有道,治国有度,庞涓颇受魏王信赖,他是否想要复制一条吴起的成功之路呢?时间没有让他想太多,因为他的师弟出关了,这占据了他全部的心力。

惨遭陷害,双腿残疾

作为鬼谷子的传人之一,孙膑未入世便已有人知晓他的名字。

不过关于他是怎么去魏国的,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庞涓骗去的,也有人说是魏王亲自去请的。

在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有记载,墨家墨翟欣赏孙膑才华,于是将他的名字告诉了魏王。

魏王得知孙膑是绝世之才后,立刻命令庞涓备礼去请。庞涓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强压怒火,并在心中暗自谋划。

孙膑也觉得魏国不失为一个落脚之地。而这边魏王虽然招揽了孙膑,但他还不知道孙膑真正的实力,于是设局让他与庞涓较量一番。

孙膑和庞涓同时演练阵法,庞涓所布置的阵法,孙膑全都知道,但孙膑布置的阵法,庞涓却不知道。

为了不让魏王看轻自己,庞涓巧言询问孙膑阵法的破解之法,孙膑没有隐瞒,据实相告。

庞涓得知答案后立刻去报告魏王,魏王又问孙膑,见庞涓的见解完全正确,于是认为两人实力不相上下。

可是尽管如此,庞涓觉得留下孙膑必将会阻碍自己的前途,于是他决定将其除去。

庞涓利用魏王猜忌的心思,伪造孙膑与他国私通的信件,魏王得知后十分震怒,命人拷问孙膑。

孙膑被严刑拷打,但始终不认罪。庞涓知道孙膑是个倔强的人,于是对其动用膑刑和黥刑。

膑刑是夏商五刑之一,其内容是将犯人断足或者砍去膝盖骨,而黥刑是指在犯人额上或脸上刺字,然后染上颜料。

一波又一波的受伤,再加上审判者的辱骂和羞辱,孙膑的精神状态很不好。

在此期间,庞涓有来探望过他,但孙膑再也不相信这个男人的只言片语。

对于孙膑来说,这段记忆是黑暗的、冷漠的、痛苦的,冰冷狭窄的牢房是令人窒息的。他从直视敌人到仰视敌人,因为他的腿废了。

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成为比别人矮半截的阶下囚,庞涓觉得孙膑一定会抑郁而死。但他错了,他并不完全了解孙膑,了解他的师兄。

孙膑忍受全部屈辱,他知道自己的身上或许还有价值,否则也不会活到现在,既然敌人想要折磨他,那么他就配合。

忍辱负重,报仇雪恨

这一天,魏国牢房里的孙膑突然发疯了,他仰头痛哭,时而大笑,口不能语,眼神涣散,蓬头垢面,身上血迹斑斑,简直像个疯子。

庞涓得知后,立即赶来,他看见孙膑疯疯癫癫的样子,心中松了一口气,庞涓觉得孙膑一定神志受损,不能再成为他的对手。

但庞涓没有暗杀孙膑,或许他是想让孙膑继续接受折磨,也或许是孙膑毕竟是当世才子,又是魏王的阶下囚,所以不敢下手。

孙膑的装疯卖傻承让敌人放松警惕,暗牢防守也逐渐松懈。春秋战国,眼线探子不少,孙膑被囚的消息传到齐国。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是个人才,于是决定营救他。经过缜密安排,孙膑得救,庞涓知道后气急败坏。

在紧急救治下,孙膑被感染的伤口逐渐恢复,只是他的双腿彻底废了。

众人看着这个躺在床上身体残缺,气若游丝的男人感到不可置信,很难想象他究竟是怎么活下来的。

孙膑得救后,十分感激齐国对他的大恩,于是决定帮助齐国对抗魏国。

经历生死后,孙膑相较之前更加成熟。与此同时,远在魏国的庞涓开始担忧了。

公元前354年,桂陵之战开始。

赵国进攻卫国,但卫国有魏王的帮助,赵不敌两国围攻,邯郸被包围后,赵国求救于齐国。

齐威王派遣孙膑、田忌带兵支援赵国。孙膑认为魏军精锐部队都在邯郸,魏都大梁必定守备松懈。

于是他一边让田忌派出轻装战车进攻大梁,庞涓果然率兵营救,孙膑又让田忌带领士兵佯装势弱败给庞涓。

庞涓见状,立刻命令部队轻装急行,却不知孙膑早已在桂陵设下埋伏,庞涓被捕,孙膑笑了。

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候谈和结盟,庞涓被释放。但两人的较量并没有结束。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开始。韩魏交战,韩不敌,这次魏国势必要报仇,韩国求助于齐国,齐答应援助。

在韩魏两国交战数次后,齐国抓住时机。

由于孙膑有腿疾,上战场作战比较困难,所以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对战魏军。

庞涓见齐国又来插手,心中十分恼火,心想这次一定要将孙膑击败。

而孙膑却早已看透庞涓骄傲的个性,于是采取“逐日减灶”的策略,假装溃败,实则是诱敌深入。

但庞涓已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实在太想打败孙膑,于是掉入圈套,来到马陵这个险地。

等庞涓意识到这是个陷阱后已经为时已晚,万弩齐发,他知道此次必死无疑,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大喊:“遂成竖子之名!”

庞涓死后,他的尸体被各路人马争夺,齐国抢到了他的头颅。魏王十分伤心,下令厚葬将军残体。

但或许是因为庞涓生前树敌太多,他的陵墓竟在多年后被盗墓贼破坏。

孙膑听说后,因其头在齐国,于是为他在淄川留仙湖另立了碑文,现如今墓碑尚存。

从师兄弟到仇敌,孙膑与庞涓仿佛是天生的对手,至死方休。庞涓死后,孙膑在齐国继续任职,但后来因厌倦官场争斗,选择退隐。

关于这两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流传至今,有人觉得庞涓虽非好人,但也是令人钦佩的大将军。

而孙膑经历磨难,性格有所转变,但在最后依旧能守住仁义,为庞涓立碑,也算成全了他们二人之间的情分。

标签: 孙伯灵庞涓魏国吴起齐国田忌

更多文章

  • 孙膑的智谋有多高明?帮助田忌赢得赛马比赛,只是复仇的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孙伯灵,田忌,庞涓,魏惠王,魏国,齐国

    文|飞鱼说史孙膑和庞涓本是一对要好的师兄弟,他们曾跟随同一老师学习兵法,至于他们的老师是谁,《史记》中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不过很多人都认为他们的老师,是鬼谷子。春秋战国,布衣士子的力量急剧膨胀,他们用自己的才能不断冲击着政治层面的世卿世禄制,而孙膑和庞涓正是布衣士子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从相互支持的师兄弟

  • 阴谋最具杀伤力:吴起被排挤,田忌被陷害,王翦巧妙躲过暗箭!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田忌,王翦,吴起,秦王,魏国,公叔痤

    朋友小王业务能力很强,为人和善,上司也很器重他,这次是他们公司晋升经理的最热门人选,没想到上周末再见到他时,一脸沮丧。坐下闲聊时,才知道原因:原来在关键时期,被竞争者用暗箭射伤了。听了不禁唏嘘,为他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顺便给他讲了3个故事:一、吴起被公叔痤排挤,不得已逃离魏国公叔痤娶公主为妻,做了宰

  • 田忌打了大胜仗,孙膑急忙说:请将军马上造反!否则大祸临头!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田忌,孙伯灵,齐国,庞涓

    文件和武将之间的矛盾一直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在一个君王创业当中,自然需要武力高强的将士,也需要那些文将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当国家稳定之后,往往国家最不需要的就是武将了,今天要跟大家讲的这两位主人公的大名大家应该都听过,因为他们实在太有名的文臣一般是著名的邹忌而使他千古流传的那个故事,就是邹忌讽齐王纳

  • 田忌赛马后,田忌和孙膑最终结局怎样?老师可不会主动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魏国,齐国,庞涓,孙膑,孙伯灵,田忌赛马,四大名将

    对于《田忌赛马》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不会太陌生,在中小学课本上经常会出现。这个故事是在《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是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

  • 孙膑、田忌之后,齐国又出现一位名将,连败魏国、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孙伯灵,田忌,齐国,魏国,楚国,魏惠王,孙膑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今天山东省大部。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齐侯田因齐称王。对

  • 孙膑最后一计,田忌舍弃不用之后,孙膑为何从此神秘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孙伯灵,田忌,齐国,庞涓,魏国

    公元前343年,齐魏马陵之战后,孙膑名显天下,在回军途中,孙膑献给田忌一计,让田忌提前做好兵变准备,占领战略要地,届时只需轻车战马就可以直冲齐国首都临淄的雍门,“如此,齐国的大权就可以由将军掌握决定了”。但田忌舍弃不用之后,孙膑就此神秘失踪,不见史书记载,这又是为什么呢?根据史书记载,孙膑一生出过五

  • 在田忌赛马中,孙膑出谋划策让田忌取胜,其实是个愚蠢的计策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田忌,孙伯灵,齐国,魏国,齐宣王,赛马

    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林立,大大小小的国家不计其数。但是在那样的乱世当中,却有几个国家数百年屹立不倒,国力强盛。后世把他们称之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而齐国便在其中之列。齐国从周武王赐封给姜子牙后,一直到春秋战国都是极为强大的存在。战国初期,田氏伐齐,齐国改弦更张换了国主。从此以后,田齐进入了历史

  • 田忌赛马:田忌用计取得胜利,其实是愚蠢的决定,多年后大祸临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田忌,田忌赛马,庞涓,孙伯灵,魏国,齐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一个时期,当时,诸侯国最多的时候就有一百多个。随后不断发生兼并战争,到了战国时期就下七个国家,也就是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齐宣王和齐威王在位的时候,齐国甚至成为了战国七雄的第一名。我们今天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齐威王时期的大将田

  • 老师为何不讲“田忌赛马”后续的故事?你看看田忌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安十三期标签:田忌,魏国,孙伯灵,齐国,庞涓,齐宣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运命论》”树林中长得比其他树木高的那一棵树,在大风吹来时总是最先遭到狂风摧残的;高出河岸的土堆,在河流湍急之时必然是最先被急流冲刷掉的;比众人都优秀的人,是肯定会遭到他人眼红嫉恨,被别人非议诬陷的。有的时候,一个人的表现太突出太优秀,往往

  • 孙膑给田忌出计赢了齐王,他和田忌在齐国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孙伯灵,田忌,齐国,庞涓,魏国,齐宣王

    在中学的课本中有这样一篇故事,名为《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意图通过田忌赛马中智慧的运用,来告诉我们做事要善用头脑,讲求方法与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其中的主人公是著名的历史人物田忌、孙膑以及齐威王。不过,故事以外,孙膑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因为孙膑的出谋划策,田忌用劣马赢得了齐威王,这让齐威王对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