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司马昭野心更大,能力也更强,司马懿为何却选司马师当继承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句谚语,表示一个人的野心很大,这是魏帝曹髦说出来的话,足见司马昭是个有野心的人,一个人的野心玩玩跟能力匹配,如果没有能力何来野心呢?相比于大哥司马师来说,似乎司马昭更适合做司马家族的继承人,司马懿为何却没有传位给他呢?
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氏的政权,不过司马懿也知道,当时忠于曹氏的人还很多,为了稳定局面,司马懿必须要保证自己家族内部不出问题,否则内忧外患的话,很容易把夺到手的江山再丢了,所以司马懿在选择继承人上很仔细。司马懿思来想去,最终把司马师定位继承人,为什么他不选司马昭呢?首先司马师是长子,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取乱之道,比如当初的袁绍、刘表等,当年曹操问贾诩该立何人为嗣时,贾诩就提过这一点,司马懿自然不会走刘表等人的老路,而司马师是嫡长子,让他当继承人顺理成章。
而且司马师有个特点,他娶夏侯徽为妻,却一连生了五个女儿,竟然没有儿子,他的养子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这样一来司马师之后,他只能传位给弟弟司马昭,司马懿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选司马师为继承人,司马昭就算心里不爽也不会太明显,毕竟大哥没儿子。对于司马昭来说,大哥司马师之后自然是自己掌权,只是再等就一点罢了,如果司马懿选司马昭为继承人,那么师马师肯定不服,很可能会引发内乱,更何况司马懿的江山本就是夺曹氏的,司马昭虽然有野心,但表露得太明显,所以让性格内敛沉稳的司马师当继承人会更好。
司马懿也知道,要完成司马家族的统一大业,可能需要三四代人,先让司马师把反对本家族的人打压下去,后面再让司马昭进行安慰招抚工作,这样分工明确,而且适合两人的性格,后来司马昭也把这一招传给儿子司马炎,司马炎登基后封赏了许多人,结果导致权力太分散,这是用力太过猛了。司马昭虽然也行比哥哥大,但实际上功劳却没哥哥大,高平陵之变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司马懿装病,第二步是招揽愿意为司马家族效命的死士,而这第二步工作基本是司马师完成的,他功劳更大,自然应该享受更好的待遇了。
从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司马懿把司马师当做继承人是非常合理的,足见司马懿看人之准,完全不在曹操之下。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历史二:梁山泊108将中,被宋江坑得最惨的不是晁盖,为何是张顺?张顺,外号浪里白条,江州人氏,水下功夫十分了得,做贩鱼生意,跟李俊、穆弘共称揭阳三霸,然而张顺第一次出场时,就被宋江给算计了,当时宋江跟戴宗、李逵在楼上喝酒,宋江想和新鲜鱼汤,李逵自告奋勇去买鱼,结果一言不合跟张顺打起来,张顺不敌李逵,便把李逵引到水中,李逵差点被张顺给淹死了。
后来宋江、戴宗前来说情,张顺才放了李逵,四人便结为好友,这时宋江便开始套路张顺了,四人重新回到酒楼做下,作为顺序可排名论大小,宋江是首座无话可说,戴宗是次座,按理说张顺应该是第三座,可宋江却表示按照年龄顺序排作为,结果李逵反而坐在张顺之前,张顺成了小弟。要知道当时李逵是什么身份,他原本是杀了人,逃到江州来,被戴宗收留,在牢房里当一份差事,顶多算一位狱卒,而张顺可算揭阳三霸之一,可他看在宋江的面子上,只能低了李逵一头,所以后来众人劫法场救宋江时,李逵十分拼命卖力,而张顺等人却迟迟不到。
虽然张顺没直接冲上法场救宋江,但也是做了接应,于是只得投了梁山,到梁山之后,宋江又利用张顺来打压晁盖的势力,当时晁盖麾下的阮氏三雄都是水上好受,梁山泊的水军都被这三人统领,而宋江上脸上后,就逐渐让用李俊压住阮小二,用张横压住阮小五,用张顺压住阮小七,慢慢的宋江控制了梁山泊的水军,把晁盖架空了。其实张顺给梁山泊立下了许多功劳,不说他派了船只接应宋江被劫法场之后,就说他上梁山后,擒住了凌振,也算大功一件,要知道凌振的火炮十分厉害,如果让凌振用火炮来轰击梁山泊,很快就把梁山泊夷为平地了,后来宋江背上长了个毒疮,也算张顺去请神医安道全来为他治病的。
张顺请安道全过程中,还差点丢了性命,他渡江时遇到了谋财害命的截江鬼张旺、油里鳅孙五,差点被杀,幸亏他机智,在水中得以逃脱,后来安道全却迷恋娼妓李巧奴,不肯上梁山救宋江,张顺便杀了李巧奴,并诬陷安道全杀人,才逼得安道全上了梁山,救得宋江一名,可见张顺是对宋江有大恩的人。虽然张顺有大恩于宋江,可宋江做事讲究"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张顺生前被宋江充分利用,等他死后照样被宋江利用,张顺死后不是被封为西湖龙宫的金华太保吗,呵呵,这一切都是宋江的套路而言。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宋史》,《水浒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