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24、高澄专权堪比司马师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24、高澄专权堪比司马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4987 更新时间:2023/12/29 16:12:25

高欢死后,他的长子高澄继续把持朝廷。高澄执政只有两年时间,却稳定了东魏局势,扩大了疆域,同时也巩固了高氏地位,奠定了由北齐代替东魏的基础,其历史地位,堪比曹魏时期的司马师

《北齐书》记载,高澄是高欢正妻娄昭君生的长子,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深得高欢喜爱。高澄十二岁的时候,思维就像成年人一样,高欢经常与他讨论军国大事。高澄好色,胆子也很大,他十四岁就敢与高欢的侧室通奸,被打了一百棍。高欢还想废除他的世子之位,多亏众将相劝,才没有被废。

公元547年,高欢病死,高澄接替了父亲职务。当时,高澄已经二十七岁了,相当成熟。他执政不久,侯景就发动叛乱,降了南梁,引发国内动荡。高澄早有防备,迅速调兵遣将,打败了侯景。高澄还击溃了支援侯景的南梁军队,生擒南梁主帅萧渊明。高澄刚一执政,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干和军事才能。

高澄在政治上比较清明,他令人把朝廷的治国政策写在榜上,张贴在街头,广泛征求意见,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对好的建议给予奖励,对言辞过激的也不追究,很受老百姓欢迎。

高澄注重官吏队伍建设,改革官员选拔制度,重用贤人,惩治贪贿,整顿吏治,修订法律,稳定了社会秩序。高澄重视发展经济,奖励农耕,推行货币改革,关心民众生活,减轻百姓负担。高澄还派人与南梁讲和,努力改善与南梁的关系。

公元548年,南梁发生侯景之乱,南朝局势一片混乱。高澄抓住这一良机,趁火打劫,侵吞了南梁的两淮之地,得到二十三个州,将疆域从淮河北岸推进到长江沿线。

与此同时,东魏与西魏仍然战争不断,高澄亲自领兵,南下虎牢、洛阳,与西魏交战,在新城活捉了西魏大将裴宽。这个时期,由于西魏也在南梁混乱中获得汉中、益州大片土地,两魏都想在南梁内乱中捞取好处,他们之间的战争,自然减少了一些。

高澄执政颇有政绩,权威日重,他便产生了篡位的想法。高澄对孝静帝毫不尊重,任意凌辱,骂皇帝是狗,甚至怂恿部下对皇帝拳打脚踢。高澄的篡位之心,暴露无遗。不料,正当高澄紧锣密鼓准备篡位的时候,他却突然遇刺身亡了。

刺杀高澄的凶手,是为高澄做饭的厨子兰京。兰京是南朝人,父亲是南梁大臣兰钦。有一次,高澄在与南梁作战时,俘虏了兰京。兰京有一手绝活,会做美食,高澄为此没有杀他,而是留下来给自己做饭。兰京为了活命,尽心竭力地侍候高澄,高澄很满意。

日子久了,兰京思念家乡和父母,多次请求回家,家里也表示愿意拿重金来赎。高澄不答应,怒骂道:“你再提回家,老子就杀了你。”兰京心生怨恨,暗中与高澄府上六人结成同党,准备伺机刺杀高澄。

公元549年8月8日,高澄与心腹大臣陈元康、杨愔崔季舒,在东柏堂密谋篡位之事。兰京觉得,这是个动手的好机会,便假装入内送食,借机观察室内情况。高澄见兰京擅自入内,十分生气,喝令他退下。高澄对兰京产生了怀疑,对在座的人说:“我昨夜梦见这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

兰京见屋内人员不多,又听见高澄说要处死他的话,遂下了决心,立即把同党召来,做好了准备。兰京拿了一把尖刀,藏在食盘底下,第二次入内送食。

高澄见了大怒,骂道:“你这奴才,又来干什么?”兰京把食盘一扔,露出尖刀,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向高澄猛扑过去。

杨愔见状不妙,一个箭步窜出屋去,跑得比兔子还快,连鞋子都跑掉一只,逃脱了性命。崔季舒在慌乱之中,一头钻进厕所里,也活了下来。只有陈元康挺身向前,用身体护住高澄,被兰京一刀刺死。这时,兰京的同党们一拥而进,高澄见无路可逃,只好钻入床下。兰京等人掀开木床,刀剑齐下,高澄顿时一命呜呼,时年二十九岁。

兰京等人杀了高澄,正要逃跑,不料,高澄的弟弟高洋闻讯赶来,指挥手下将他们团团围住。兰京等人奋力反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被杀。

像司马师一样的权臣高澄死了,那么,身为皇帝的孝静帝,日子会好过一些吗?请看下一集,最窝囊的皇帝,被臣子当众殴打。

标签: 高澄司马师高欢侯景崔季舒娄昭君

更多文章

  • 为权力手足相残的人很多,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和谐?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曹魏,皇位

    历史上,为了权力手足相残的人很多,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关系比较融洽,没有发生严重内斗,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司马师是长子并且能力比司马昭强,司马昭比较服气;二是此时司马师和司马昭虽然已经控制朝廷大权,但还没有取得最后成功。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具体因素。原因一:司马师是长子

  • 面对至高权力,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曹魏,曹操,袁绍

    在汉末三国时期,手足相残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比如袁绍和袁术这一对兄弟之间,就在东汉末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正是因为袁绍、袁术兄弟不和,这给了曹操各个击破的机会。而就袁绍来说,不仅自己和袁术兄弟反目,在他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同样没有团结在一起。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袁绍的几个儿子互相争斗,这也成为曹操能够

  • 司马师病逝后,蜀汉和东吴相继北伐中原,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司马师,孙峻,曹魏,姜维,吕据,蜀汉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等将领在淮南起兵,以此讨伐司马懿家族。对此,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定了叛乱。不过,司马师也在回师途中病逝,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忠武”。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司马师去世是可以利用的机会,于是,二者先后北伐中原,想要对曹魏趁火打劫。一

  • 将军逃跑,司马师:抓住赏侯爵,一农民着急忙慌地送来首级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司马师,毌丘俭,曹魏,司马懿,曹睿,公孙渊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一部三国史,滚滚长江东逝水,数不尽英雄泪,我们在这部荡气回肠的书中,看到三国鼎立时期各路人马为了扩张稳固自己的权势而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当皇权建立之后,野心促使这些曾在战场上拧成一股绳的壮士开始陷入自相残杀中。然而有一位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壮士居然是被农民杀害的,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 司马师有一儿子,名字叫司马攸,为何司马师却还传位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司马师,司马攸,司马昭,司马炎,司马懿

    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司马昭之兄,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三国历史人物,在他阴谋策划之下,司马氏才能鸠占鹊巢夺魏建晋,但司马师在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为何在去世之后,却没有传位给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司马昭?历史上的司马师,可以用“阴险毒辣,沉着坚强,雄才大略”十二个字来说明,如果说周瑜、诸葛亮是三国前期的最强豪

  • 三国时期多数兄弟间手足相争,司马师和司马昭却很和睦,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司马师,司马昭,曹爽,孙权,袁绍,司马懿

    三国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善文善武者各有所长,大大小小的战役也是多不胜数,都非常的经典。不过这一时期,也是兄弟不和达到极点的时期,最为著名的必然要算上袁家了,兄弟间为了权利而残杀争斗。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是出了名的不合,虽是亲兄弟,更是死对头。而袁绍窝里的三个儿子也染上

  • 从浮华案看司马师的政治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司马师,司马懿,司马昭,曹叡,诸葛恪,曹爽

    三国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从曹操起家开始,他就高度依赖谋士、文人运筹帷幄,对文人有先天的尊重。同时,他本人也喜欢吟诗作赋,这种局面到魏明帝时期,随着灭亡蜀国,文化空前发展,思想也开始高频碰撞。于是,一些刚刚步入仕途的贵族子弟云集于京师洛阳;聚众交游、品评人物、清谈名理,风靡于上流社会的青年知识群体中。魏

  •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诸葛恪,曹爽,魏国

    公元255年,司马师在战争中遭遇敌方偷袭。大惊之下,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睛中流了出来,用手一摸,竟然是自己的眼珠!那叫一个痛啊,可是战斗正酣,司马师不想为此影响军心,因此用被子蒙住了头,强忍着疼痛,继续指挥战斗。不久后,司马师因为眼疾活活痛死,终年48岁。《晋书》记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

  •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选择废掉皇帝曹芳,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懿,司马师,曹芳,皇帝,汉献帝,汉朝,三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大权。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刘协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汉献帝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结果没有成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后,十月乙卯

  • 司马懿积攒家业,却留下二个继承人,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没有反目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曹芳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编者将原因归结为以下这几点。一、外部大环境不允许司马昭对兄长有异心。二、在司马家族内部,司马师处理事务的能力更为出众,而且司马师还没有亲生子嗣。三、司马懿的教育。首先我们要知道司马师是司马昭的嫡亲兄长。西晋的建立,是司马懿子孙三代人苦心经营下才完成的。当时司马师兄弟面对的外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