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益州刺史师纂是靠着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要和钟会陷害邓艾

益州刺史师纂是靠着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要和钟会陷害邓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633 更新时间:2024/2/5 7:08:52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师纂(zuan)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在魏灭蜀之战中随邓艾立有大功而成为益州刺史。既然师纂是靠着上司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却要和钟会一起陷害邓艾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司马昭心腹

师纂出身不详,但师姓属于罕见姓氏,名人不多,在汉代也没有出名的师姓世族,所以师纂应当不是世家大族子弟,而属于身份较低的寒门子弟。从后来师纂能够担任权臣司马昭的主簿来看,他也应当不是平民子弟,出身寒门无疑。

正元二年(255年),曹魏权臣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继任大将军,继续操控曹魏朝廷。虽然师纂担任大将军主簿的时间不详,不过主簿是大将军关系最为亲密的秘书,所以师纂应当是很早就投靠到司马昭门下,所以深受司马昭信任而得以担任主簿。

二,参与伐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决定出兵伐蜀,以提升自身威望并为以后司马代魏打好基础。可征西将军邓艾久镇关中,对蜀汉情况十分了解,认为此时伐蜀并不适宜,加之其并不清楚司马昭的真实意图,所以多次上书反对,请求暂缓伐蜀。

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晋书·文帝纪)

司马昭对邓艾此举十分不满,但又不能明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就把师纂派往关中担任征西将军司马,向邓艾说明伐蜀的真实目的。邓艾这才从师纂口中明白司马昭的内心想法,于是不再出言反对。

然后司马昭就调集邓艾和征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三位统帅和18万大军,发起了魏灭蜀之战。师纂于是随邓艾的西路军南下伐蜀,一路抵达阴平。接着邓艾走阴平小道发起突袭,目标直指成都。师纂便助邓艾一路前行,直抵成都北面的涪县。

蜀帝刘禅听说魏将邓艾逼近成都,急忙派女婿诸葛瞻领大军迎敌。诸葛瞻见魏军已经占领涪县,对此忧心忡忡,魏军则发动攻击,击退蜀军。诸葛瞻首战不利,只得退守成都的北大门绵竹。

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三国志·邓艾传)

随后魏蜀两军在绵竹大战,邓艾于是任命儿子惠唐亭侯邓忠和师纂为先锋,派二人领兵出击。师纂和邓忠出战不利,便劝邓艾说:“蜀军士气旺盛,现在不是出击的时候。”

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能出击的?要是再敢扰乱军心,定斩不饶。现在命你二人再次出击,将功赎罪。要是再败,提头来见。”

师纂和邓忠见没有退路,只得拼死一搏,奋勇杀向蜀军。然后二人就带兵大败蜀军,斩杀诸葛瞻并夺取绵竹。刘禅见大势已去,只得派人向邓艾请降,蜀汉由此灭亡。

三,益州刺史

邓艾进入成都后为了安抚人心,于是善待刘禅及原蜀汉官吏。师纂因为在绵竹之战有功,于是被邓艾任命为益州刺史。但邓艾随后居功自傲,引起征西将军钟会与镇西军司卫瓘(guan)、南安太守胡烈等人的强烈不满。

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征艾。(三国志·邓艾传)

师纂正是随邓艾南下,才在灭蜀之战中立有大功而被邓艾任命为益州刺史。按理来说师纂应该感激邓艾,但他却和钟会他们一起诬陷邓艾图谋不轨。

这就很奇怪了,师纂为何要背叛邓艾,船长认为有两种可能。其一可能是因为邓艾在绵竹之战时斥责师纂,所以他对邓艾心存怨恨,这才联合钟会陷害邓艾。例如田续就是在攻打江油时畏惧不前而遭邓艾斥责,所以心怀怨恨,在卫瓘的挑拨下杀了邓艾。其二可能是邓艾居功自傲而遭钟会、卫瓘等人孤立,师纂见大事不妙所以背叛邓艾。

景元五年(264年),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钟会于是派人押解邓艾回京复命。随后钟会谋反失败被杀,邓艾部下见钟会已死,于是前去解救邓艾。结果卫瓘担心邓艾嫉恨自己,指使田续将其杀害。

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魏晋世语)

根据《魏晋世语》记载,师纂与邓艾一起被田续杀害。然而此说存在很大疑点,首先师纂是和钟会、卫瓘一起陷害邓艾,那他不太可能和邓艾一起被钟会的人押解回京;其次师纂既然参与陷害邓艾,那他不太可能和其他邓艾的部下一起去救邓艾,更不可能和邓艾一起被田续杀害。因此师纂之死存在很大疑点,可能永远也说不清。

标签: 邓艾钟会师纂益州司马昭诸葛瞻

更多文章

  • 邓艾:口吃大将是如何夺取灭蜀第一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邓艾,姜维,钟会,蜀汉,司马懿,司马昭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这哥儿们的祖先曾经阔过,可惜到他这一代却成了破落户。天生口吃的他没有沉沦,硬生生地活成了一个乱世励志典范。文武双全的他从小吏做起,苦逼多年,总想着有朝一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后来,他的努力与才能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一度成为曹魏屯田高手,其建议

  • 邓艾自夸比姜维厉害,为啥遭到耻笑?你看邓艾死后司马昭发现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邓艾,姜维,司马昭,蜀汉

    一、邓艾和姜维,到底谁厉害?两人谁厉害?这个问题实在难说。若是用结果说话,那自然是邓艾更胜一筹了。一则在唐肃宗时期,曾评选出来一个“古今六十名将”,邓艾赫然其中,姜维却被没有入选。这代表着后世的评价,所谓盖棺定论。不过姜维不必难受,吕布、马超、黄忠、赵云、张郃、徐晃等这些三国著名大咖们,都没有入选。

  • 姜维与邓艾谁更强?“幼麟”之名怎比得武庙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地缘历史档案标签:姜维,邓艾,蜀汉,钟会,曹操,三国,司马懿,诸葛亮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乱世枭雄,当属东汉末年最受世人瞩目,一本《三国演义》,铸造多少华夏英豪。对于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是我们小时候最为欣喜的结拜情节,三国前期的演绎应当是最具少年英豪之气的。姜维剧照不少人对于人物的了解

  • 三国名将邓艾终究无法摆脱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如果是晴天呢标签:邓艾,姜维,钟会,蜀汉,诸葛亮,司马昭,诸葛瞻,三国名将

    《三国演义》后期,名将逐渐凋零,有名的屈指可数,吴国的陆抗,蜀国的姜维,晋国的羊祜,魏国的钟会和邓艾。而且,很多人经常把邓艾和姜维来比较。不能不说,姜维作为诸葛亮“嫡传弟子”,坚决继承其北伐遗志,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正面典型,具有非常悲剧的色彩。所以很多人感情上认为,姜维既不能辱没诸葛亮的传

  • 为什么邓艾偷渡阴平能成功,而子午谷奇谋就注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小du说历史标签:邓艾,蜀汉,魏延,曹魏,刘备,三国,谷奇谋,子午谷

    为什么邓艾偷渡阴平能成功,而子午谷奇谋就注定失败?因为二者的战略目标不同,也就造成了二者在计划实施中,所面对的风险也是截然不同的。偷袭阴平在战略高度上要比子午谷奇谋的战略高度高出一个档次。这并不是说魏延的水平没有邓艾高。而是因为蜀汉北伐受到了地形的限制,魏延只能谋划出剑指长安的计划。长安这个地方虽然

  • 魏晋名将石苞和邓艾的故事,相同出身,相同机遇,结局却令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石苞,邓艾,蜀汉,曹魏,钟会,魏晋,晋朝,三国,司马昭,曹操手下

    在《晋书·石苞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行十余里,玄信谓二人曰:“子后并当至卿相。”说的是一个叫郭玄信的谒者(官名,主要负责接待和传达使命的工作,多为宦官担任)想找人帮自己驾车,当地的官员给他推荐了石苞和邓艾这两个人。然后,或许是石苞和邓艾驾的车让郭

  • 《瓷无止境》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徐盛凯

    历史解密编辑:墨真书画标签:陶瓷艺术,徐盛凯,瓷无止境,艺术家,工艺美术师

    【艺术家简介】徐盛凯,1995出生江西省景德镇市,国家二级技师,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艺术系,出生在陶瓷艺术之家,自幼耳濡目染受父亲徐雪斌(教授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技师)身传言教,对陶瓷艺术产生浓烈兴趣,努力钻研各种技法和颜色在高温中的奇妙变化,呈现色彩更丰富,专攻釉上彩人物,山水,花鸟等。【作品鉴赏

  • 真有这么多人喜欢性转界徐盛啊?

    历史解密编辑:手谈姬标签:徐盛,三国杀,三国,游戏,武将

    《三国杀》是国内知名的卡牌游戏,是许多人第一款桌游,但它的网游风评并不太好。首先,卡牌游戏长期运营,不免会出现战力膨胀的现象,而强卡被官方卖的很贵,也就会激起骂声一片。两年前的“界徐盛”就是如此,由于技能取消了回合内的限制,且兼备拆牌和加伤害双重效果,使用起来比较粗暴,被评价为“抢了许褚和甘宁的饭碗

  • 滁州市委、定远县委决定,徐盛履新

    历史解密编辑:中安在线标签:县委,汉朝,三国,定远县,高质量,县公安局,滁州市委,徐盛履新,政法委员会

    4月8日上午,定远县公安局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市委、县委关于县公安局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决定。葛鹏同志宣读了市委、县委决定:徐盛同志任定远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县委政法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兼),县公安局党委书记、督察长,提名县公安局局长人选。来源:定远警方编辑:陈雪莲

  • 诸葛亮死前,究竟说了什么,致使魏延最终被马岱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诸葛亮,魏延,马岱,马岱所,刘备,费祎,马岱(成化进士),三国,天文学家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刘备是非常赏识他的,他战功卓著,但是性格孤傲,脾气非常怪异,一般人都不敢和他走的太近。诸葛亮也比较担心魏延功高盖主,并不敢十分重用和信任魏延,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间,积劳成疾,临死前,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也直接导致了魏延最终被杀的结局。魏延与诸葛亮的矛盾诸葛亮很早的时候就和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