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具有有序微孔系统、独特的骨架拓扑结构、良好的空间纳米限制效应和优异的(水)热稳定性的沸石是种植多种活性金属物种的理想支架,包括骨架和骨架相关位点中的单个位点、簇和纳米颗粒,以及框架外位置,从而使金属包沸石催化剂在Brønsted酸、路易斯酸和框架外金属催化反应过程中具有出色的活性、独特的形状选择性以及增强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
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沸石合成和表征技术的进步,沸石约束的框架外金属催化剂(称为metal@zeolite复合材料)在多相催化方面经历了快速发展,由于两者的优点相结合。金属位点和沸石固有性质。
在这篇综述中,吉林大学于吉红院士课题组介绍了在沸石中结合和定制活性金属位点的合成策略的最新进展,以及用于识别沸石中金属物种的位置、分布和配位环境的先进表征技术。此外,作者还展示了金属包沸石催化剂的催化应用,重点是金属@沸石复合材料在加氢、脱氢和氧化反应中的应用。最后,作者指出了分子筛金属催化剂体系在精确合成、原子级鉴定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当前挑战和未来展望。
文献链接:Metal Sites in Zeolit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sis.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rev.2c00315
于吉红,女 无机化学领域专家。吉林大学教授。1967年1月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籍贯山东肥城。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2年和1995年在吉林大学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在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研究中作出重要创新性贡献:创建了限定0设计分子筛结构的新方法,解决了特定孔道结构设计的难题,预测了分子筛的可能结构,发现并提出了判断分子筛结构可行性的局域原子间距规则;提出了基于模板诱导、杂原子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特定孔道结构多孔晶体材料的若干新途径,合成出JU(吉林大学)系列50余种在不对称催化和大分子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手性孔道和超大孔道等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其中多种新型分子筛被国际分子筛协会收录、命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