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打败曹真的大军后,镇守永安宫李严令子李丰来见,告诉孔明昔日蜀将孟达降魏,乃不得已,曹丕对其甚好,曹睿主政,朝中多人嫉妒,孟达日夜不安,现差心腹见家父,教代禀丞相,今在新城,听知丞相伐魏,欲起大军,举事取洛阳。丞相取长安,两京可成。孔明非常高兴。忽军情报称,魏主驾幸长安,司马懿复职,加封平西都督。孔明修书与孟达,叫孟达小心司马懿。孟达回信言,司马懿如知此事,须奏魏主,来回需一个月,我这边城池已修固,军事作好准备,司马懿来,不足惧。孔明看完信,道:"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手。"
司马懿听到金城太守申仪差人来报孟达造反消息,令大军星夜赶去新城,兵围新城,忽然两路兵马自外杀来,军旗大书"申仪"、"申耽"。孟达以为救军至,引本部兵马大开城门杀出,发现申仪、申耽两路兵马早背叛他,急回城,城上守将关闭城门,乱箭射来,早投靠司马懿。孟达被申耽一枪刺死。司马懿平定孟达叛变,魏主赐金钺斧一对,凡机密事不必奏闻,可便宜行事。司马懿举魏将张郃为伐蜀先锋,引大军讨伐蜀军。
孔明为何知道孟达必死?
孔明深知司马懿的才学高。孔明数次与司马懿暗中才智交锋,深知此人才智谋略极高。孟达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孟达以常理推断司马懿行军路程必败。孟达只是普通人,思考问题只是以常理推断,司马懿所在的宛城离洛阳约八百里,至孟达所在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如果知道自己的造反事,必须向奏魏帝,来回要一个月时间,孟达这边军事准备早作好。
孟达过于自负,言孔明心思多,不相信孔明的判断。孔明听到司马懿重新挂帅,执掌兵马。担心孟达造反事瞒不过司马懿,孟达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孔明令人前来告知孟达,让孟达小心提防司马懿。孟达将孔明的建言不当回事,只言孔明做事太多心思了。
孟达为何举事造反失败?
孟达做事不周密,造反事泄露。孟达有勇无谋,以前是一位骁将,为刘备平蜀立下大功。后来关羽兵败被东吴所杀,刘备责罪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刘备杀刘封,欲杀孟达,孟达得知消息,被逼投降魏国,深受曹丕欣识重用。但是,曹丕逝世后,曹睿继位,朝中新贵嫉妒他,中伤他,他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家族利益,欲造反归蜀。孟达做事不周密,将造反事提前告诉部下,金城太守申仪听到此消息,令人密报司马懿。
孟达不识人,所用心腹心向魏朝。孟达不会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看人识人能力差,看不清部下忠诚度。很多部将心向魏朝而不自知,见新城被司马懿大军所包围,帐下大将李辅、邓贤投靠司马懿,趁孟达领军出城攻击魏军,关闭城门,将新城献于司马懿。
孟达不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孟达只听过司马懿,不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司马懿在曹操、曹丕主政期间只是从事文职,没从事军职。曹操、曹丕认识司马懿有异心,野心勃勃,必不甘于人下,两父子爱惜司马懿的才能,不让他掌军事。孟达没听到司马懿打过胜战,不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司马懿为何能打败孟达?
司马懿军事才能高。司马懿熟读兵书,通晓兵法,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司马懿的见识与孔明一样。当司马懿得知孟达造反,急命大军迅速奔向孟达的新城。
司马懿懂权衡利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做事善变通,灵活运用自己的权力。面对魏廷的重大威胁。司马懿不走国家法律程序,为节省时间,兵贵神速,不奏明魏帝,直接自作主张,引大军伐孟达。
司马懿令参军梁畿赶至新城,打消孟达的疑心。孟达为了稳住孟达,打消孟达对自己的疑心。司马懿令参军梁畿赶至新城,假装向孟达司马懿将令:"司马都督今奉天子诏,起诸路军以退蜀兵。太守可集本部军马听侯调遣。"孟达问"都督何日起程"参军答:"此时离开宛城,前往长安了。"孟达中计,真的认为司马懿已经去往长安,没有时间赶至新城了。孟达没有派军中斥侯沿途侦察敌军,直接报申耽、申仪两位太守知道,明天举事,换上大汉旗号,发诸路军马,径取洛阳。没想到,时间过不了多少,司马懿的大军已经将新城围起来。
司马懿平定孟达之反,取得了魏帝曹睿的信任,开始真正的执掌军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司马家族真正掌握实权。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