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繇麾下有三位人才:一位勇猛不输孙策,一位评价曹操为奸雄!

刘繇麾下有三位人才:一位勇猛不输孙策,一位评价曹操为奸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687 更新时间:2023/12/8 12:52:31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和刘备、刘表一样,刘繇也是割据一方的汉室后裔。兴平元年(194年),刘繇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他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一度被朝廷加授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最终还是败归丹徒。此后,刘繇又击破反叛的笮融,旋即病逝,时年四十二岁。

尽管刘繇很早就去世了,不过,他能够在扬州立足,麾下自然少不了优秀的文臣武将。其中,就以下三人来说,堪称刘繇手下的三大人才。

一、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对于太史慈来说,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太史慈是一位媲美吕布、关羽、赵云、马超的猛将。而在《三国志》等正史上,太史慈的勇猛也是得到记载的。

初平四年(193年),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对此,太史慈孤身冲出黄巾军的包围圈,成功来到平原相刘备的驻地。刘备得知孔融被围的消息后,立即和太史慈一起前往,并成功击退了黄巾军。不过,太史慈没有一直跟随孔融。

兴平二年(195年),太史慈来到扬州,投奔到刘繇麾下,二者都是东莱人,也即是同乡关系。彼时,孙策为了脱离袁术,也选择向扬州地区发展。在此背景下,刘繇和孙策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期间,太史慈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皆是黄盖韩当、宋谦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相斗,正与孙策对战。孙策刺向太史慈的座下马而揽得太史慈的颈后手戟,与此同时,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一番正面PK之后,太史慈完全不落下风。

之后,太史慈进驻泾县,屯兵立府,为山越所附。对此,孙策亲自攻讨泾县,终于囚执太史慈。孙策见到太史慈,立即为其解缚,成功收服了这位猛将。自此之后,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即位后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扬州南部的事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二、许邵

许劭(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起先,许劭与许靖都享有盛名,喜欢评论家乡人物,每月换一个题目,所以汝南有“月旦评”的风俗。当然,许邵最出名的评价,显然和曹操有关。

范晔的《后汉书》记载说,曹操没有得志显名的时候,曾经置办厚礼很谦逊地求许劭为他谈相。许劭看不起他,不肯说,曹操找了个空子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就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极为高兴地走了。

孙盛的《异同杂语》(《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则说,曹操曾问许劭:“我何如人?”许劭不回答。曹操坚持要问,许劭回答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笑。《资治通鉴》收录的,也是这种说法。

受到《三国演义》文学作品的影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谓是对曹操平生最一针见血的概括。不过,给出该评价的许邵,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了。

对于许邵来说,举孝廉出身,出任汝南郡功曹。在东汉末年,许邵选择拒绝司空杨彪征召,投靠扬州牧刘繇。到了公元195年,刘繇被孙策击败后,许邵被迫逃往豫章郡。不久之后,许邵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三、孙贲

孙贲(?—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贲是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孙坚起兵的时候,孙贲弃官跟随。孙坚战死后,孙贲统领孙坚部众扶送灵柩。后来袁术迁移到寿春,孙贲前去依附。袁绍和袁术决裂后,后者上表朝廷,册封孙贲为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参与讨平山越。

在袁术和刘繇争夺扬州的时候,孙贲与吴景将刘繇迎接到曲阿(今江苏丹阳),奉其为主公,后者方才得以在扬州立足。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繇被朝廷任命为扬州牧之后,竟然觉得孙贲威胁太大,便将其驱至历阳驻守。对此,孙贲自然不会继续为刘繇效力了。

公元195年,孙策击败刘繇。建安二年(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当时孙策遣回孙贲和吴景向袁术报告。袁术任命孙贲为九江太守,孙贲不从,回到江南辅佐孙策。建安十三年(208年),孙贲受奉诏拜为征虏将军,继续领豫章太守。公元219年,孙贲在任上去世。

标签: 刘繇孙策曹操太史慈袁术

更多文章

  • 聊一聊孙权手下青州出身的官员,扬州刺史刘繇留下的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孙权,刘繇,太史慈,青州,孔融,孙策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提到东吴内部的政治环境,很多人会想到江东世家、淮泗集团、东吴宗室这样几支力量。其中江东世家和东吴宗室的组成比较单纯,而淮泗集团就比较复杂了。淮泗集团顾名思义,是江北的淮水流域和泗水

  • 汉末诸侯刘繇家世暗藏啥秘密?地位或不亚刘备,太史慈是他部将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刘繇,刘备,刘邦,部将,陈寿,三国,汉朝,太史慈,汉末诸侯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以刘繇打头,与刘基(刘繇长子)、太史慈、笮融及士燮士徽两父子列在一起,并为一传。陈寿对刘繇等人这样的立传安排,起初着实有点让人费解。对刘繇而言:刘基是儿子、太史慈及笮融是部将。四人放在一起,倒无可厚非。而士燮与刘繇是八杆子打

  • 汉末皇族刘虞刘表刘璋刘繇为啥不出头称霸?反而条件差的刘备敢?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虞,刘表,刘璋,刘繇,刘备

    刘虞、刘表、刘璋、刘繇在东汉末年是与皇族刘氏有正正式式亲近血缘关系的四大宗亲占据一方的地方势力。刘虞是幽州牧,刘繇是扬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璋是益州。4人都是坐拥一方的地方大员。但是,面对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失控,朝廷威望不再,号令难行,各地豪强四起,各自施令,自立为王。这4人也都只是满足于自保,不但不

  • 五大刘姓州牧刘繇、刘虞、刘焉、刘表、刘备,他们都是谁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燕归游记标签:刘繇,刘虞,刘焉,刘表,刘备

    刘表、刘焉(刘璋)、刘虞、刘繇(刘岱)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四大州牧,刘备后来占了刘表和刘焉的地盘。“诸刘”之间的血缘关系01.刘岱、刘繇:刘邦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02.刘焉、刘璋:刘邦之孙汉景帝刘启之后03.刘表:刘邦之孙汉景帝刘启之后04.刘备:刘邦之孙汉景帝刘启之后05.刘虞:刘邦八世孙光武帝刘秀

  • 刘繇孤身入扬州,周瑜卧底助孙策,小霸王终于挺进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刘繇,周瑜,孙策,袁术,太史慈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10攻占庐江后,扬州的江北部分已经尽数为袁术所得。按照原定计划,他应该去几被打成废墟的徐州分一杯羹了。然而此时袁术还不能这样做,因为江南的丹阳郡出了大问题,使得他很难去双线作战。当然,并不是孙贲和吴景已经与袁术决裂,这个时候孙家虽然对袁术有所不满,但是矛盾并

  • 是被低估的名臣之后,还是扶不起的汉室宗亲,刘繇因何殒命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繇,袁术,孙策,刘表,太守,笮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姓揭竿而起力争太平,为了不让士大夫与民众一同造反,汉灵帝下令解除党人禁锢,打算借助可以利用的一切力量保证江山稳固。除了重用士人和世家,有能力的汉室宗亲也得到擢升,刘繇就是其中之一。因勇斗劫匪救出叔父闻名,力战对汉室怀有异心的袁术、孙策等人,刘繇本来能够匡扶汉室,为何最终殒命乱世?

  • 拥有荆州治中从事、东吴太常身份的潘濬,为何有截然相反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潘濬,荆州,孙权,刘备,蒋琬,蜀汉

    在汉末三国时期,跳槽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无论是为了前程主动跳槽,还是说原有的主公被击败了,从而投靠新的主公,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黄权先后服务过刘璋、刘备、曹丕三个主公,但是他投降都是迫不得已,也没有见到调转枪口帮助新主公对付旧主公的行为,所以他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吕布手刃丁原投奔董卓,手刃董卓投奔王

  • 班子不团结导致失荆州,刘备该派哪三人去替换关羽、糜芳、潘濬?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刘备,关羽,糜芳,潘濬,荆州,麋芳,三国,五虎上将

    关羽痛失荆州,原因是多方面的。关羽没有搞好和孙权的关系,也没有跟刘备保持畅通的联络,更没搞好内部团结,荆州四位重要人物先后叛变投降,断绝关羽归路,也断送了整个荆州,让诸葛亮和刘备的兴复汉室理想化成了泡影。荆州丢失、关羽败亡,内因外因同样重要,易中天先生说只有关羽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但是我们细看《

  • 潘濬:刘备帐下无名之辈,关羽将他当废柴,孙权却把他用成了王炸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潘濬,刘备,关羽,孙权,王炸,三国,东吴,曹操手下

    潘濬:刘备帐下无名之辈,关羽将他当废柴,孙权却把他用成了王炸读通鉴,知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为大家讲解《资治通鉴》。都说刘备知人善用,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一个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英杰,刘备却完全看走了眼,结果却生生便宜了东吴孙权。而这个英杰,便是武陵郡汉寿县人潘濬。潘濬,生于荆州之地,出

  • 东汉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周山文化标签:黄河,山东,汉明帝,科学家,水利学家,光武帝刘秀,王景(东汉)

    西汉平帝时,黄河决口,在洋渠一带泛滥了60余年,究(今山东金乡东北)豫(今安徽毫县)多被水患。到了东汉永平(公元58—76年)初年之时,有人向汉明帝刘庄(刘秀的第四子,他大力弘扬佛法,他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班超出使西域,明帝和他儿子汉章帝执政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明章之治”)推荐王景,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