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平定越地,经过四年努力,公元前214年,岭南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的版图。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赵佗任龙川县令。赵佗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秦末,中原动乱,封建割据代替了统一,划地为王代替了中央集权。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乘中原楚汉相争之机,派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定都番禺,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疆土“东西万余里”,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今越南北部。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立古都政权。就是这样一位牛人、狠人,50万秦军的统帅,他竟然还有怕的人,而且此人还不是秦始皇,赵佗一见到他就认怂投降。说到这就要先说说陆贾这个人了。
陆贾,汉初时楚国人,楚汉相争时以幕僚的身份追随高祖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深得刘邦赏识,被誉为"有口辩士"。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赵高杀害秦二世,派人来见刘邦,想签订盟约以瓜分关中,刘邦认为是诈计,就派郦生、陆贾前去游说,用私利诱惑秦军将领,趁机攻破了武关。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刘邦派陆贾游说项羽,让项羽释放被俘的父亲、吕后等人,未能成功。刘邦平定中原后,赵佗已在南越称王,因国家初定,刘邦便派陆贾出使南越,游说赵佗归附汉朝。陆贾到后,赵佗接见非常不礼貌。陆贾便细数赵佗的中原出身,斥责他忘本而不讲礼仪,随后结合楚汉之争的历史,指出南越和汉朝实力上的强弱悬殊,晓以情理,迫使赵佗改颜谢罪。赵佗问及他与萧何、曹参、韩信谁更高明,陆贾回答赵佗似乎更高明。赵佗很高兴,又拿自己和刘邦进行比较,陆贾明确答复汉王远胜赵佗。赵佗对陆贾的说辞非常满意,愿意遵从汉朝约束,接受南越王封号,对汉称臣,并留陆贾宴饮数月。陆贾回朝汇报,刘邦非常满意,任为太中大夫。
吕后掌权时,外戚的许多吕姓都被封了王,总揽朝政大权,打算劫持少帝,篡夺刘氏天下。陈平很担忧,但力所不及,又怕祸及自身,于是常静居深思,考虑对策。陆贾前去问候,没有通报就直接走进房中,当时陈平正在思索问题,没有看见。陆贾指出陈平担心诸吕篡权,少主危殆的事实,进言说:"国定安定时,要留意丞相;国家危险,要留意将军;将相和睦,人民就会归顺朝廷。"因而建议陈平结交周勃,以保护社稷。陈平采用陆贾之计,献五百金为周勃祝寿,周勃亦投桃报李,从此将相深交,吕氏的阴谋因此一再受挫。为了感谢陆贾,陈平以"饮食费"为名,送了他一百名奴婢,五十辆马车,五百万钱。陆贾用这些财物在公卿中游说,名声大震。在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的过程中,出力颇多。诛灭吕氏后,文帝即位,通告诸侯和四方边境之国,广施盛德。当时赵佗已趁机自封为"南越武帝"。于是文帝派人修复赵佗先人在真定的坟墓,增设守墓之人,按时祭祀,并厚待赵佗尚在中原的兄弟,同时寻觅可以出使南越的人。陈平等人举荐陆贾,文帝同意。
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见赵佗后,宣示文帝诏书(即《赐南越王赵佗书》),赵佗表示愿意放弃帝号,去除僭越的各项礼仪,永为藩臣,地位如同诸侯。陆贾不辱使命,回朝禀报,文帝非常高兴。陆贾此人或许就是赵佗命中的克星,赵佗第一次见陆贾后投降汉朝,第二次见陆贾时去除帝号,永为藩臣。每次的见面赵佗都是服服帖帖,认怂了事,可见陆贾这张嘴的厉害,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