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你是项羽,会杀宋义夺兵权吗?

如果你是项羽,会杀宋义夺兵权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图帝 访问量:1585 更新时间:2024/1/20 0:38:34

章邯破项梁,秦军杀得楚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楚军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章邯阵斩六国最有影响力的名将项梁,其余诸侯将领都闻风丧胆,如惊弓之鸟。

公元前208年后九月,项羽刘邦西攻外黄不下,移兵东至陈留,吕臣也从陈城赶来增援。后九月就是闰九月,农历这年是闰年,多一个月。

正在攻城,忽有武信君败卒奔至军中,报告项梁死信。项羽闻叔父为秦兵所杀,自然嚎天动地,咬牙切齿。刘邦听闻,也潸然泪下,甚为伤感。此消息传到大军中,闻说项梁败亡,人人莫名惊恐,若丧考妣。

项羽刘邦吕臣见军心动摇,恐章邯大军来攻,便引兵东还。

三人心情大不相同,项羽急于回去,并项缠、项它之兵,再次聚集项氏兵力。项缠作为项梁唯一的亲弟,年龄只比项羽大几岁,在项氏宗族内部影响不小。项它则自起兵以来,便独立带兵,性格老成持重,也只比项羽大几岁,是项氏的中坚力量。

刘邦与吕臣的想法则大不相同,他们是项梁麾下的友军,效力于项梁,但保持一定的自主性。现在项梁不在了,他们仍然是独立兵团,对项羽的态度和项梁是不同的。项羽很年轻,连项氏内部都未能完全掌控,更不用说号令楚国。说到楚国,刘邦吕臣现在最想看到的是楚王熊心,下一个能让二人听令的人或许只有楚王了。

三人在路上分兵,项羽率军去了胡陵。刘邦吕臣本来要去盱眙,路上得知楚王已经迁都彭城。

楚王熊心闻项梁兵败,立即率军北上,迁都彭城。彭城(今徐州)这个地方,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是南来北往的要地。

熊心上面有个项梁压着,一直韬光养晦,如今项梁已死,熊心尽显王者风范,在宋义的辅佐下,满朝文武,再无人能左右他。

几天后宋义、刘邦、吕臣先后抵达彭城,拜见楚王熊心,纷纷表达忠心。

宋义是这样评价项羽的:“先屠楚国襄城,再屠魏国阳城,如此残忍好杀,以暴易暴,不足服人,终归败亡。今六国百姓苦秦久矣,自然箪食相迎,故为大王计,项羽决不可遣,否则众叛亲离。”

楚王深以为然,他早有安排,收吕臣之兵,以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再加上先前任命陈婴为上柱国,楚王在彭城的兵力有三四万人,再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当时章邯北上移师邯郸,准备与王离合力灭掉赵国。楚王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章邯灭赵后下一个目标非齐即楚。所以宋义必须率军北上救援赵国,但宋义没有兵,陈婴不愿放弃兵权,吕臣的兵力不足北上救赵。只有项氏的军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居楚国之首,如果宋义能率项氏兵北上,不但可救赵还能削弱项氏,一举双得。

以项羽的性格,怎会率五六万人马,屈居宋义之下呢?这又和项氏内斗有关。

此时项缠、项它、项羽三人,都不甘心丧失竞争宗主的机会。留守胡陵的范增,游走于三人之间,提议项缠、项它,暂时尊项羽为宗主,代表项氏与楚王交涉,项缠、项它仍各自统兵。项它的兵力不比项羽少,算是勉强接受,项缠却不太认同这种方式,谁料英布率军突入项缠大营,闯入中军大帐,夺了项缠大印,项氏内斗才告一段落。

范增又作为中间人和楚王特使谈判,只要楚王尊项羽为项氏宗主,项氏兵团便立即起兵增援赵国,当然特使也提出一个条件,便是主将必须由楚王的心腹担任。

项羽在战场上或许无坚不摧,但政治手段显然还比较稚嫩,只能暂时隐忍,和楚王达成协议,日后再见机行事。

楚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号鲁公。以宋义为上将军,号为卿子冠军,北上兼并项氏军队,卿子是尊称,冠军是在诸军之上。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桓楚、英布、蒲将军等,名义上是楚国将领,而非项氏私兵。从此刻开始,范增成为项羽的亚父,若没有范增,项氏自己可能就先打起来了。

楚王又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授砀郡长(相当于秦朝的砀郡太守),率本部人马攻击砀郡。当时刘邦有军队近两万,战斗力仅次于项氏,作为偏师攻击砀郡,可解除楚国西面的威胁。至于这个砀郡长,也属于遥封的性质,刘邦只有打下砀郡,才能名正言顺称砀郡长。

除了这几个人,韩王成与魏王豹也因项梁阵亡,急引兵东归,来请楚王出兵相助。楚王比项梁要大方,各给数千兵力,魏王豹去东郡,韩王成去颍川郡,重新立国。

楚王熊心昭告天下:“诸将麾兵西向,先入关中者,当立为秦王。”

宋义率楚军由彭城誓师出发,北上救赵。楚军沿泗水北上,走留、沛、胡陵、亢父,一路兼并项氏兵马,来到无盐(今山东东平)附近的安阳时,宋义下令就地驻扎,不再前进。

宋义这个走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虽然刘邦在东郡打了几个胜仗,但杨熊那支秦军守在白马津,楚军不付出惨重代价过不了黄河。屯在无盐附近,进可以通过汶水进入济水,选择对方一个薄弱点登陆。然后在东郡北部渡黄河,这样避开了秦军重兵把守的白马津。楚军可以直接解围巨鹿,而不需要面对邯郸附近的章邯。另一个方面,宋义希望齐国也派来援军,无盐距临淄相对近,方便双方沟通。

楚军在安阳一连停驻四十六天,期间宋义的使者说服了齐相田荣,齐国即将出兵,宋义则把儿子宋襄送到齐国做人质,当然名义上是担任齐国第二相国。若齐国出兵,宋义再劝楚王杀掉齐王田假。

项羽急于解赵国之围,他认为耗下去对楚军不利。宋义则有自己的算盘,想用赵军消耗秦军,也想等齐国派援军再一起增援。

项羽从战役的角度看战争,认为一鼓作气,破釜沉舟,很有机会打败秦军,解除巨鹿之围。宋义从战略的角度看战争,当年齐国孙膑围魏救赵,是等到魏军攻破赵国邯郸,才出兵的,那时候魏军损失达到最大。宋义还与齐国结盟,派其子宋襄去齐国为相。如果齐国派来援军,无论秦军是否攻破巨鹿,楚齐联军胜算都不小。

十一月,大雨倾盆,天气寒冷异常,雨中还夹着雪花。楚军士卒,个个淋得和落汤鸡一般,饥寒交迫,楚人不习惯冬季作战。

项羽心急火燎,多次对宋义说:“天气转寒,若大雪纷飞,战争拖到明年,巨鹿未必还在赵人之手,我军宜速战速决。”

宋义不以为然,反驳项羽说:“今秦攻赵,战胜则马乏兵疲,我军可以趁其弊而胜之。秦军败退,我军趁势引兵鼓行而西,直捣关中,必可一举灭秦。秦赵先斗,楚作壁上观,乃是上策。被坚执锐,陷阵杀敌,我不如君;运筹决策,君不如我。”

宋义是铁了心熬过冬天再说,他对项羽的评价非常中肯,项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后来输给刘邦,并不是输在战场上,而是输在驾驭诸王、外交等运筹帷幄上。

宋义知项羽素来跋扈,恐其不遵将令,欲先示威使之折服,下令道:“军中若有凶猛如虎、不从如羊、贪婪如狼的人,不听将令者,一律斩首。”

本来项羽因怀王不许其为主将领兵,早就恨之入骨,此刻又受宋义之气,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便下决心杀死宋义,夺他将印,可怜宋义还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

这天宋义出了大营,带儿子宋襄送到无盐县城,大会齐楚将和齐使,张筵饮酒。原来宋义还真有点本是,不但与齐国结盟,还让齐王田市同意宋襄出任齐相,借机控制齐国朝政。

无盐城县令府,摆了十几桌,除齐使两座外,其余都是宋义的亲信。

几位风韵犹存的女乐师奏起悠扬的乐曲,一群年轻的妓载歌载舞奔了出来,轻纱掩映着内里无限的春色,像一群蝴蝶般满场飘飞,千娇百媚,极尽声色之娱。在灯火映照里,衣袂飘飞,熠熠生辉,像乱世中的仙女下凡。

宾客纷纷敬酒,恭贺宋襄即将赴齐国担任相国,气氛热烈。

齐使举杯道:“全赖君上英明果断,领军有方,楚齐联盟,秦国必败。”

宋义亲自把盏斟酒,干了一杯,傲然一笑道:“秦国气数已尽,秦二世心胸狭窄,弑诸公子,杀蒙恬李斯,此天亡秦人也。”

齐使外貌儒雅风流,是个典型的谋士类型,向宋襄虚与委蛇敬酒道:“宋公子一表人材,世所罕见,必非池中之物,日后请多多关照。”

宋襄一饮而尽,假装感激道:“大人吩咐,我怎敢不从。况楚齐纵横二千余里,带甲百万,堆粟如丘山,秦国灭亡指日可待。”

歌舞妓恰如其分,口吐仙曲,作出各种曼妙的姿态,教人心荡神摇、销魂夺魄。

次日天色大明,宋义将宋襄送上马车,这才率众返回楚军大营。

项羽率范增、英布、蒲将军、龙且、恒楚等出帐迎接,刚打个照面,项羽忽拔出越王剑斩宋义人头,快如惊雷疾电,劲风吹叶。宋义麾下亲兵惊甫未定,项羽提首级道:“越王剑可断蛟龙、斩犀牛,殷通、宋义死于此剑之下,已不负此生。”

宋义人头落地刹那,数十里外,钟离昧也一枪刺穿宋襄身体,他是项梁极为信任之人,项羽对其也青睐有加。

楚军次将项羽杀上将军宋义,自号为楚上将军,统领楚军主力。项羽遣桓楚南下,楚王熊心只得遣使承认项羽上将军地位。

为什么要派桓楚通知楚王呢?几年前桓楚还与项梁齐名,会稽郡太守殷通为了自保,准备以项梁和桓楚为将,当时桓楚正落草为寇,项梁借口让项羽入太守府,接受联络桓楚的任务,项羽才有机会击杀会稽太守殷通。

桓楚手上的兵力,从北渡长江的千余人,发展到六七千人。项梁在定陶兵败时,桓楚逃得很快,几乎完整保留了手中兵力。

一天之内,项羽杀宋义宋襄父子,夺了桓楚大半兵权,手段干净利落。

桓楚带了数百亲兵轻骑南下彭城,他带不走大部分兵马。若平日项羽收桓楚兵权,必然引起英布、蒲将军等拥有私兵的友军反对,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大家一起反秦,可以奉项羽为主将,但其他人必须保留私兵,这是乱世保命的根本。但这个时刻项羽收了桓楚兵权,英布、蒲将军也没有反对,因为楚军将即刻北上,大战一触即发,这时候重点是如何破巨鹿之局,而非计较项羽兼并桓楚几千兵。

桓楚将情况通知楚王后,消失于历史,他也是个明白人。

标签: 项羽宋义刘邦章邯英布秦军

更多文章

  • 宋义布下的局,项羽把他杀了也没能走出去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宋义,项羽,齐国,项梁,刘邦,秦国,秦朝,汉朝,春秋战国

    另一段知名度略小一些,但读起来更让人惊讶:孙策平定东南时,当时镇守一方的王朗曾经“拍马舞刀”,和太史慈“互相鏖战”。看来,王司徒年轻时候武力很强大,能和太史慈单挑不分胜负。可惜到老了之后就打不动了,只能靠嘴炮大战诸葛亮,还落得个惨败。鬼畜化的司徒王朗。图源/网络王朗这一场文斗一场武斗,都属于罗贯中给

  • 李田安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

    历史解密编辑:常德融媒标签:李田安,审查,纪委,副科长,湖南省

    湖南省常德航道事务中心养护工程科原副科长李田安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湖南省常德航道事务中心养护工程科原副科长李田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津市市监委监察调查。李田安简历李田安,男,汉族,1988年1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2011年6月参加工

  • 田安大桥泉州市区段桥面两侧长杂草垃圾未及时清理

    历史解密编辑:忙台你呀标签:栏杆,泉州市,排水口,田安大桥

    垃圾未清理泉州网5月24日讯 (记者张小玲 文/图)近日,市民王女士致电96339热线反映,田安大桥泉州市区段的桥面两侧长了很多杂草,垃圾满地,影响市容市貌。桥面长杂草接到反映后,记者分别来到田安大桥起点和宝洲街匝道口。大桥起点位于泉州市区泉秀街和田安南路交叉口,记者从起点上桥,刚到上桥口就看到地上

  • 齐王田儋:秦末群雄之一,掌握实权的大王,为何没成为诸侯盟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齐国,楚王,项梁,楚国,齐王田儋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秦朝末年,楚齐等六国后裔与豪杰纷纷起兵反秦。除了燕国王室后裔因刺杀秦始皇而被灭族外,其他五国后裔纷纷复国称王。但除了齐国外,其他四国王室后裔基本上都是被人拥立的傀儡,只有齐国王室后裔能够自己掌握实权。那为何齐王田儋称王仅8个月就败亡

  • 传·魏豹田儋韩王信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韩王信,章邯,匈奴,魏豹,项羽,韩信

    传·魏豹田儋韩王信传原文魏豹,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为庶人。陈胜之王也,咎往从之。胜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立周市为魏王。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谊必立魏王后乃可。”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市为王。市不受,迎魏咎于陈,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章邯

  • 五百门客为之死,刘邦为之落泪:著乱世一段悲情的田儋三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刘邦,齐国,项羽,韩信,田儋,章邯

    图/来源网络田儋三兄弟,没能书写一个段乱世霸业,却演义了一段乱世悲情。1.昙花一现的田儋田儋为兄、堂弟田荣、荣弟田横,他们与齐国王室同族,也是齐地狄县的豪强大族。陈胜在大泽乡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起了秦末乱世。于是,秦人失鹿,高才疾足者能得之,天下再一次以武力论雄长。田氏三兄弟都是豪杰英雄,

  • 开学特写丨8名老师11个学生 田横岛小学开学记

    历史解密编辑:半岛官网标签:老师,田横岛小学,班主任,陈伯华,学校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田横岛小学全校师生合影。田横岛位于青岛东部,是一个面积仅有1.46平方公里的海岛,岛上住户320余户,在册居民1270人,由于岛屿距离陆地约1.7公里,与外交通需要依靠班船与渔船,很多不适应岛上生活的年轻人选择在城里购房,目前岛上的常住人口不足800人,适龄学生也在逐年减少

  •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举行“音乐的魅力”主题文化宣讲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田横岛,度假区,旅游,音乐,李玉刚,度假,即墨,旅游度假区,音乐的魅力,宣讲活动

    12月2日,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邀请即墨区文化馆副馆长李玉刚举办以“音乐的魅力”为主题的文化宣讲活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各网格村庄文艺爱好者参加本次活动。宣讲开始,即墨区文化馆副馆长李玉刚首先向大家演示如何正确发声,还特意为大家展示了真实的医学图像,让同学们更直接体会到二者的差别,

  •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集中整治占道经营维护市容秩序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度假区,田横岛,经营,旅游

    记者 宋祖锋 通讯员 朱欣琪为确保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进行,连日来,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综合执法中队组织开展集中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对沿街商铺进行巡回检查,主要针对占道经营等问题进行整治,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彻底净化市容环境,力促创城工作开展到位。一方面,针对占道商贩常与执法部门“打游击”的特

  • 齐王田横:杀刘邦的使者,逃往海岛,自刎后500名壮士纷纷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田横,刘邦,齐国,韩信,项羽

    秦末风起云涌,各地起义不断,各路诸侯相互攻伐,而原本被秦始皇攻灭的山东六国,也纷纷站出来光复其诸侯国,这其中号召力最强悍的自然是楚国贵族之后项梁和其侄项羽扶立楚怀王反秦,而其他各诸侯国也各有贵族之后起兵响应,这其中就有齐国的田氏三兄弟:田儋、田荣和田横。三人中,又以田横活跃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强,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