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蒙:《孙权劝学》背后是江东的权力斗争

吕蒙:《孙权劝学》背后是江东的权力斗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天下 访问量:3719 更新时间:2024/1/16 18:49:0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以常见的自然景象,揭示了事物不断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真理。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也曾有过一篇文章告诉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那便是《孙权劝学》。其中孙权与江东猛将吕蒙的对话十分的耐人寻味,它在学生时代激励着我们有付出必将有所回报。在那段单纯的校园时光中,我们的老师也会宣扬《孙权劝学》中“重学”的思想,以至于我们一想到这篇文章,就简而言之地将其概括为一段“有点废话”的小文章。

我们所不了解的是,《孙权劝学》表面上是最高领导孙权劝说没文化的下属学习,实则其背后隐藏着江东庙堂的权力之争。

《孙权劝学》出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而《资治通鉴》这本史书自诞生之始就被定义为为帝王服务。如此一件小事记录在这本呕心沥血攥写的帝王教材中,实在有些大材小用。它的真正目的远不止是劝说历代君王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以及督促下属学习,它所讲述的是权力如何平稳的过度,以及臣子在面对政治选择时要如何站队。

要想真正的读懂《孙权劝学》这篇高深的文章,我们首先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大败,孙刘联军取胜。吕蒙作为江东新兴的军事统帅开始屡立奇功,在猛将如云的江东政坛上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大都督周瑜在主持赤壁之战后地位大幅上升,不过他将在不久后离开历史舞台。经此大战,孙权开始逐渐掌握实权,他在朝堂上的威信力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孙坚和孙策时期的老臣开始改变自己对孙权的看法,他们不再把孙权看作一个黄毛小儿,而是统领一方的君主。孙权也借机收纳了鲁肃诸葛瑾、陆逊、顾雍等一众文臣武将。此时的江东朝廷处在新旧力量的交替之中,一场政治的风波悄悄来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细微末节的小事都可能代表着一种政治信号,可见孙权专门劝说吕蒙学习文化知识绝不是无心之举,其背后一定隐藏着巨大的政治信息。想要进一步了解其中人物举止投足所蕴含的信息,就要单独分析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每个人物的人生轨迹。

《孙权劝学》从表面上看是三个人的故事,实则在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之下,还隐藏着一个重要人物。

这个隐秘的重量级人物就是张昭。

熟悉三国历史的都知道,在江东的政治舞台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内问张昭、外问周瑜。张昭、周瑜是孙策留给弟弟孙权的肱骨之臣,孙策将他们比作江东大业的基石,实际上两人却是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张昭此人虽有才学,但是个性十分的急躁、狂妄,其人物形象完全符合今天人们印象中文人那种恃才放旷的刻板形象。

张昭幼年好学,与世家大族的王朗为昔日好友。其才气之大惊动了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陶谦爱才心切想要察举他为茂才,可是张昭却无缘无故地拒绝陶谦的好意。封疆大吏的陶谦被布衣之身的张昭拒绝,这让他很没有面子。张昭一怒之下,将狂傲不驯的张昭下狱。后来在好友赵昱的运作之下,张昭才摆脱牢狱之灾。

劫后余生的张昭时来运转,遇到了他追随一生的明主孙策。孙策对张昭十分敬重,亲自去拜访张母,二人的关系情同手足。在工作方面孙策更是将大部分的机密交予张昭处理。

张昭并没有因为孙策的信赖而收敛自己的锋芒,由于张昭卓越的文学才能,使得他受到了北方有学之士的追捧。好在孙策为人十分大度,他不仅不计较张昭与北方学士往来密切,还将其称为古之名相管仲,对其更加信任。

君臣本在一片和睦中共创大业,可是孙策却在不久后被人暗杀。在弥留之际,孙策对张昭的信任到达了顶峰,他将弟弟孙权和家人,甚至整个霸业全权托付给他,甚至说出和后来白帝托孤相同的话。孙策对张昭说出:“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张昭选择了与诸葛亮同样的答案,那便是极力辅佐少主。但是两人的个性却是大相径庭,张昭不是诸葛亮,孙权也不是刘禅,此时的江东局势也远没有季汉那么乐观。

孙策没有看错张昭,张昭在受命后,摆平了许多内乱,这时的他依旧深受信任,孙权拜其为师,并对张昭的意见百依百顺。

甘宁归顺后想要举兵攻打黄祖,张昭是百般阻拦,并且在朝堂之上公然不逊。孙权明知道甘宁提出的方案有理有据,还是没有反驳张昭,反倒安慰占理的甘宁,使得攻打黄祖的计划顺利实行。

孙权自十九岁被扶上大位以来多受旧臣的掣肘,其中孰张昭最甚。随着孙权年纪稍长以及心腹实力的壮大,孙权无时无刻都想寻找契机打破这一桎梏。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孙权终于等来了机会。刘备方面诸葛亮入江东寻求政治同盟,此时如同一颗石子打破了江东看似平静的水面。江东政坛迅速分为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和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孙权最终力排众议,决定连刘抗曹。殊不知这个决定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更是使得孙权这位幼主真正的掌握江东的军政大权。

赤壁之战后,孙权借休养生息的机会大肆培养亲信,张昭等孙策、孙坚时代的文臣逐渐离开权力中心,张昭的忠言劝谏也逐渐被孙权所敷衍。两人的间隙自赤壁之始已经种下,张昭作为一代名臣可降曹,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是无论如何不能向曹操低头的。

229年孙权称帝时,将所有的功绩归功于周瑜,对于老臣张昭却是说出薄凉话:若赤壁之时听公所言,我大概现在在乞讨吧。张昭闻言十分羞愧,自此以后君臣二人多有摩擦,最后虽然和好如初,可是关系已不复从前。

在权力的斗争中,二人虽未亲密无间的师徒,可最终也会变成争权夺势的对手。孙权的性格注定其不能像刘禅那般随和。

纵观整个三国,三股势力割据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中刘备和曹操早年历经人间冷暖,成就大业。而江东却在这个年轻的继承者手中发扬光大。

就连一代枭雄曹操也曾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注定不甘平凡,他不会单单守卫着兄长与父亲打下的基业,他的目标是壮大祖业,一统天下。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他必然会铲除顾命大臣这一绊脚石。赤壁的抉择使得张昭等老派大臣丧失了些许威信力,孙权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继续发展自己的心腹。吕蒙就在他的考察之中,孙权对吕蒙突如其来的关心看似合理,实则暗藏玄机。他以一个再小不过的问题来试探吕蒙,是否愿意真正地归顺于他。吕蒙则顺利地通过了孙权的试探,在之后的仕途道路上一帆风顺,成就其生擒武圣关羽的威名。

吕蒙在领导军事方面是一把好手,在政治选择上他也是少有的聪明人。所谓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千万不要被吴下阿蒙憨厚的外表所欺骗,在资历上吕蒙可不是新人,只是长期得不到展示的机会。他跟随孙氏一族的时间甚至比鲁肃都要长远。

吕蒙最初是偷偷参军的,他暗中地跟随姐夫邓当,成为了姐夫军营中的一名小卒。邓当当时是孙策的部将,可以说吕蒙自始就为孙氏一族效力。后来邓当在军中发现他,将其扭送回家中,吕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吕蒙在家种地以求自保,可是吕蒙却语出惊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最终他打动了老母亲成为邓当麾下正式一员。

后来吕蒙在邓当军中杀人,于是脱离了姐夫。在校尉袁雄的引荐下,吕蒙进入了孙策的视野中。几年后邓当逝世,吕蒙在张昭的授意下接管了姐夫的部队。这是吕蒙真正意义上统领的第一支军队,虽然这支军队本事姐夫邓当的嫡系部队,但是吕蒙能顺利地接管这支部队,张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孙权首次试探吕蒙时,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忙而拒绝。其中的潜台词就是我是张昭举荐的,如果立即答应孙权,便会显现出自己为人不地道,不忠心。所以在第一次试探时吕蒙果断拒绝,但当孙权拿自己做例子劝说吕蒙时,吕蒙明白自己没有退路,便接受了孙权的劝说。

一方面,赤壁之战后,老臣派势力逐渐没落,少主孙权逐渐掌权,如此选择也是识时务;另一方面,孙权拿自己劝说吕蒙,实际上暗示吕蒙他不计较吕蒙是张昭举荐的,如果吕蒙听自己的话,那便是自己人。混迹官场多年的吕蒙自然知晓话中的暗示,于是顺遂了孙权的期盼,表明自己的忠心。

在文章中吕蒙进步的飞快,这更能说明吕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只会打仗的“大老粗”,而是富有谋略的智将,这也是孙权看上吕蒙的原因所在。

在历史上,吕蒙不仅会白衣渡江偷袭关羽所在的荆州,他还辅助周公瑾取得战争的胜利。

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后,留下曹仁善后。曹仁勇猛将甘宁围困在夷陵,甘宁孤立无援救助于周瑜。周瑜因为兵力不足,犹豫是否驰援甘宁,吕蒙建议周瑜放手一搏救援甘宁。曹仁果然被击退,之后周瑜乘胜追击。在曹仁败逃的过程中,吕蒙又建议周瑜用滚木封锁曹仁的必经之路,以截获曹仁军战马。事情果然如吕蒙所料,曹仁军撤退路线受阻,骑兵只得下马逃亡。据计算,周瑜部在此役中不费吹灰之力缴获曹仁军战马三百余匹。

在与曹军对战时,吕蒙多次献计,大多实行,并获得不错的战果。也正是在赤壁之战前后,吕蒙这个“新人”逐渐被孙权和周瑜重视。故此后,才有了《孙权劝学》中的试探。

吕蒙作为一方将领,是极具智慧的。这也就解释了其为什么能令人刮目相看,其中的一种解读便是吕蒙之前是在扮猪吃老虎,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一飞冲天的时机。

《孙权劝学》的文末提到了鲁肃,鲁肃的作用看起来像是在证明吕蒙的学习天赋,印证其往日的刻苦学习。在大多数人看来文中提到鲁肃完全是画蛇添足,司马光甚至将“冗长”的故事延展到鲁肃拜谒吕蒙的母亲。

看似多余的故事桥段,其实隐藏着极为重要的政治信息。故事开始时孙权逼迫着吕蒙进行政治站队,吕蒙在首次拒绝后再度被孙权劝说,于是便有了应答。鲁肃此刻的作用,表面上是检查吕蒙的学习成果,实则是在考察吕蒙是否忠心。众所周知,鲁肃是孙权的心腹之臣,他在此充当着孙权的眼线,或是孙权的化身。在考察过程中鲁肃对于吕蒙的回答十分满意,于是便有了“士别三日,必当刮目相看”的高度评价。在文章的末尾鲁肃前去拜谒吕母,其实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孙权笼络人心的一种方法。中国自古以来以孝为本,拜谒其母,即是给予吕蒙莫大的肯定,也是将吕蒙作为“自己人”的一个标志。这样的做法,孙策在拉拢张昭时就曾用过。而另一方面,这也是种政治威胁,鲁肃能够去拜谒吕母,这正说明吕蒙一家在孙权的势力范围之下,两人应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吕蒙唯有忠心耿耿,才能享尽荣华富贵,保证家人的安全。

一篇短小的《孙权劝学》背后竟隐藏着如此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古人的政治智慧在今日也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我们学生时代所学的文章都是精品,因为年龄的限制,我们的身心尚不成熟,我们看到的大多只是文章的表象,而其深刻的内涵,只能靠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中探索。

标签: 吕蒙孙权孙权劝学孙策鲁肃张昭

更多文章

  • 《蜀汉中兴英雄传》第4回:袭荆州关羽摛吕蒙

    历史解密编辑:乐凝娱乐标签:关羽,吕蒙,马超,孙权,曹操,蜀汉中兴英雄传

    且说关羽率关平、周仓围攻宜都,韩当畏惧关羽威名,不敢出战,下令紧守城池,坚守待援。关羽下令将宜都包围,准备攻城,忽接马超密令,令其率军奇袭荆州城。关羽大悦,立即挑选五百勇士先行,关平继续围困宜都,等待马超援军至宜都,再率军赶赴荆州会合。当下关羽带周仓与五百勇士星夜直奔荆州城。一路上轻车熟路,早有细作

  • 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自己也突然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关羽,吕蒙,孙权,周瑜,曹操,刘备

    公元219年,一个历史之中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年之中,中国人心目之中的武圣就此陨落。来自于东吴地区的吕蒙白衣渡江轻易的就取得了孙权梦寐以求的荆州,关羽一夜之间须发皆白,最后被数十个小兵团团围住,不得已而自杀保全最后的名声。这个时候是关羽的人生低谷,但一个人的低谷往往会造成另外一个人的巅峰,这个

  • 历史上吕蒙为何在杀死关羽之后就死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关羽,吕蒙,孙权,东吴,三国,汉朝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最为出彩的一笔就是设计奇袭荆州,与魏军夹击,一举击败关羽,成为杀死关羽的幕后黑手。然而,在他刚杀死关羽之后,他也一命呜呼。那么,他到底是死于关羽的索命,被孙权害死,还是有其它的原因呢?关于吕蒙死亡原因的推测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关羽死后,阴魂不散,于是找吕蒙索命。传说在东

  • 高新区棚改项目(吕蒙乡古城村片区)征收启动

    历史解密编辑:魅力昌江标签:古城村,棚改,高新区,吕蒙乡,昌江区,征收

    7月25日下午,景德镇市高新区棚改项目(吕蒙乡古城村片区)征收动员会在昌江区吕蒙乡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动员,并作具体工作部署。昌江区委常委、人武部部长李龙江,副区长汪维出席会议并讲话。高新区、昌江区相关单位及属地负责人参加会议。李龙江指出,此次会议既是一次动员会,也是开展吕蒙乡古

  • 江陵之战后,夺得奇功的吕蒙是病死?还是被孙权“照顾”死?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吕蒙,孙权,关羽,刘备,陆逊,蜀汉,东吴,三国,汉朝,江陵之战,曹操手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时任都督吕蒙发动了针对荆州的奇袭之战,一举全歼关羽军队、夺得荆州,并成功擒拿刚刚水淹曹魏七军、取得空前战果的关羽。由于关羽父子誓不降吴,吕蒙为永绝后患,将关羽斩杀,自此一代武圣就此悲情落幕。为何精于战事、统兵有道的关羽会被名气不及自身的吕蒙全歼军队并斩杀呢?原来关羽这

  • 吕蒙去世的真相:被从小就有的投机心理拖累,跟斩关羽没丝毫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闲聊看史标签:吕蒙,孙权,鲁肃,曹操,周瑜,三国,斩关羽,五虎上将

    吕蒙是继周瑜、鲁肃之后的东吴名将,因为吕蒙、关羽、曹操三人死于同一年,这三人中吕蒙杀了关羽,曹操是关羽的死对头,三人同年死亡,给这件事蒙上了很大一层阴影,特别是吕蒙的死亡,曹操年纪最大,他的死亡还算是正常,可是吕蒙去世的时候只有42岁,正值壮年,后来关羽被捧上神坛之后就有传言说吕蒙是因为杀了关羽才死

  • 景德镇市吕蒙街道历尧村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消费在线江西标签:历尧,防溺水,景德镇市,安全教育,吕蒙街道

    为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增强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5月25日,景德镇市吕蒙街道历尧村委会在历尧幼儿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村委会工作人员提醒村民不要带孩子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游泳前应

  • 吕蒙白衣渡江杀关羽,这么出色的战绩,为什么没能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菜就关起来标签:吕蒙,关羽,孙权,刘备,陆逊,鲁肃

    说实话,吕蒙因为杀了关羽,差点被人骂死,怎么还敢妄想留名青史!在民间的传史中,吕蒙因为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取得荆州,被人看作是相当不光彩的事情。实际上,以军事的角度来说,吕蒙的这个作战计划和执行情况来看,还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为了不让大家将《三国志》的内容与《三国演义》的内容混淆,先跟大家讲讲吕蒙具体袭

  • 吕蒙:不怕将军猛,就怕将军有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吕蒙,孙权,甘宁,关羽,曹操,刘备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出身下层百姓,没啥文化,却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他最早依附姐夫,追随孙策征战,人小胆大,善于学习,成长极快。姐夫死后,他接过姐夫手中的钢枪,开始独闯天涯。逐渐得到孙权信任的他,在打黄祖时先登立功,又在后赤壁时代击破曹仁,擒获朱光,一路打怪升级,为

  • 如何看待吕蒙塑像被自己家乡的民众砸烂?

    历史解密编辑:城南太守标签:吕蒙,三国,塑像,渡江,白衣

    吕蒙为阜阳市阜南人,当地有一塑像当作文化地标,后因民意问题被迫迁走,最终不知所踪。同时当地民众亦设立关帝庙,甚至有村以庙为名。据说是为了照顾南方商人们的信仰才不得不如此。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第一想法都是商人因为拜武财神关公,因此反感吕蒙。我觉得不无道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另一个原因。吕蒙白衣渡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