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要说格局、气度、还是整个规模。我想曹操是远要比竞争对手、刘备、孙权要强上10倍的。曹操早在公元208年时,就已经是占据2分天下,其实力远在江东孙吴之上,更是甩刘备几条大街。曹操被世人称之为“枭雄”,然而刘备呢?世人对他的评价或许就不那么好了。逊曰:“备是猾虏”这个是夷陵之战时,陆逊对刘备的评价,称他是猾虏。
然而,曹操跟刘备相比起来,他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
自公元189年刺杀董卓开始,曹操的名声便流传于天下。上至公卿大臣,下到百姓之家,无不知道他曹操是刺董之英雄。由于行刺失败,曹操无奈逃亡于江湖。最后在家乡招兵买马,准备与董卓血拼到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曹操在刺董之后,立马便趁热打铁,号召天下义士,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除贼行动之中。
仔细一看,曹操他是有谋划的规划,绝对不是想到一点做一点。首先向天下要展示出他的道义、及除贼扶正的态度。然后,舍弃身家财产来完成这个事情。可以说曹操的行为是为了大家而舍弃了小家,这也是后来在18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之时,为什么有不少诸侯提出要让曹操作诸侯的盟主了。
由于当时曹操的兵力,还有社会上的影响力,确实不如袁绍,曹操当时并没有做联军的盟主。后来,曹操亲自指挥兵马与董卓交手,但是却惨败。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曹操再次回到诸侯联盟之处,大骂袁绍、袁术二人,不懂军事,也成不了大事。后来,果然带兵脱离了诸侯联盟,虽然曹操当时没有成功给董卓造成损伤,但是他却得到了一个重要谋士。
此人正是荀彧,《三国志·卷十》: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在荀彧加入曹操队伍之后,他为曹操推荐了很多的人才,其中包括大将李典、典韦。谋臣方面亦有:钟繇、荀攸、陈群、郭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曹魏的栋梁之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荀彧乃是曹操前期的主心骨,仗该怎么打?地盘该怎么守?曹操都需要跟荀彧商量,有了荀彧助阵之后,很快曹操收复黄巾军精锐,到公元199年时,曹操已经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黄河以北。后来,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逐渐一统中原北方。占据,2分天下。
曹操之所以成功占据天下,打败袁绍,收拾吕布,除了手底下有一班谋士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那些上战场,四处征战,转战四方的大将们,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换来了曹操的势力。在曹操手下的大将如云,如:敢为曹操挡利刃的虎熊之将典韦。为曹操挡箭的大将许褚,为曹操四处征战的张辽、徐晃、李典等人。
在曹魏来说,曹操最得意的几大名将乃是五子良将,他们除了于禁这个软骨头之外,其他4人皆是一代良将。除了五子将将之外,曹操手下还有大将文聘、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也都是著名的战将,他们为曹操收地盘、守城池,立下汗马功劳。
既然拥有如此多的战将,那么,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其实并不是名动天下的大将张辽徐晃,而真正让曹操欣赏的大将是这个马超都害怕的人!
首先,为什么说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并非是张辽、以及被曹操称之为“有周亚夫之风”的徐晃呢?很简单,张辽乃是曹操在荡平吕布之后,收留过来的降将,乃因为张辽重义气,面对曹操不屈服。没有像吕布一样,吓成软柿子。
而曹操呢,就喜欢张辽这种硬汉子,这跟当年行刺董卓的他,有6分的相似。这才答应了张辽的请降,否则以曹操的脾气,估计张辽是没得活命的机会的了。《资治通鉴·卷六十二》记载: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从这个记载来看呢,当时张辽是主动投降曹操的,绝非像三国演义之中,是曹操亲自识别的他。
而张辽之前,一直是屈身于吕布的。《三国志·张辽传》: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看看张辽的从业经验,其实并不光彩,况且张辽还曾经跟吕布一起打过曹操。当年在濮阳之战时,曹操差点被吕布所擒,相信当时张辽也有一份功劳…
虽然张辽与曹操有着不可一说的渊源,但是当张辽加入曹操团队之后,便忠心不二地对待曹操。真正做到了一个大将应该有的格局,还有作为。阵斩蹋顿,大破乌桓;特别是在合肥之战中打怂孙权,这让曹操消除了当年赤壁之战,东吴对曹操暗施的火攻之仇。我想,当曹操听闻孙权如此狼狈逃窜之后,相信从内心也可以释然了…
张辽在曹魏集团表现突出,功勋卓著,最终被曹魏延封为晋阳侯,领前将军。
张辽的同事,徐晃呢?说到徐晃,他可是很早就加入了曹操战队,同时徐晃也是典型的忠实将军,对主公安排的军事,是绝对的服从。大败韩猛;献计平关中;这些都是徐晃早年的功劳。
公元215年,徐晃跟随曹操平定汉中,斗张辽部将。击张鲁部将陈福等人三十余屯,这样的实力足以让曹操精神倍增。《三国志》:从征张鲁。别遣晃讨攻椟、仇夷诸山氐,击贼陈福等三十馀屯,皆破之。看看徐晃的实力,相信在三国之中很少有人能跟他平起平坐。徐晃这个人老实、忠诚、想办法完成老大安排的任务。
徐晃后来,还在襄樊之战解围曹仁,保住了曹魏在中原的重镇布置。于公、于私徐晃都是功不可没!
张辽、徐晃,都是曹魏功不可没的大将,但是他们二人确不是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顶多算是曹操倚重的将领,就跟当年曹操进攻张鲁带徐晃,而解围襄樊召唤张辽一样。可以看出,曹操是倚重他们二人的。
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却另有其人,此人连虎威将军马超都害怕,他就是威震天下的名将,位列武庙六十四将左列第15名,他就是关羽。关羽,作为蜀国的第二把手,在蜀汉、乃至整个天下都有着极高的地位。马超,当年都被关羽怼过,当时关羽和张飞一起,警示马超要对大哥刘备要尊重。否则,不管你有没有功,直接斩杀。
在智囊(选录)之中有这样的记载,“羽、飞并挟刃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自后乃尊事先主。",当时,马超看见关羽、张飞二人手持武器,都吓得不轻,后来再见刘备,怕得跟个龟孙子似的。关羽、张飞让马超明白了谁是臣,谁是主?同时,也是在教马超做人。
而关羽,也一直是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曹操深知,得人才者,才能得天下。关羽之才胜颜良、文丑十倍,其才亦不在张辽、徐晃、乐进之列。是一匹真正的黑马,若得关羽相助,统一天下的话就要提前20年。
《武帝纪》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可以看看,当时曹操派了张辽跟关羽一起对付颜良,张辽搞不定颜良,后来关羽出马,直接秒了颜良,这其实就显示出了关羽的真实能力。在曹营的这段时间,曹操也是三天一小赏,五天一大赐,把关羽是照顾的体体贴贴,就连吕布当年所骑赤兔宝马都赠送给了关羽。
曹操给予关羽的赏赐,是曹营众多将军都不及的。曹操是真心希望关羽留在他的帐中,如此便可以成就大事。曹操为什么这么重视关羽呢?当然,关羽有他的资本,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后来,关羽出马,解除了文丑之危。
然而,关羽在投奔曹操之前早已约法三章,待知道刘备下落之后,便辞谢而去。为此,曹操又赠送锦袍给关羽,当然,曹操还是想让关羽继续留在他的帐下。
当然了,此时的曹操也不可能尽食其言,他又不好明面拒绝,于是采取拒而不见之法。关羽无奈,才留信而去。后来,关羽闯五关,斩六将。才等来了曹操的通关文书,而曹操竟然也可以无视关羽的斩将行为。
曹操的做法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想留下关羽,如果实在不能留下,好歹也送关羽一个大大的人情。综上来看,在曹操心底确实真正欣赏的大将,乃是关羽。
襄樊之战,关羽战败,最终遭了孙吴毒手。其首被送至曹操处,曹操以王侯之礼安葬关羽。而后,而且还在关羽坟墓之前叹道:“云长,你这辈子是跟错了人哪…”,说到这里,如果关羽当时跟随曹操,恐怕他的结局不会如此,曹操爱将如命,张辽、徐晃、李典、许褚,无不是也!
如果,关羽在曹营。那么,他的仁义之名,亦不会流传至今,凡事都有两面性,非人力可改也!